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在职校语文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试图通过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并探究具体可行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
一、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的研究背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更为严重,对职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究其原因,固然有语文课在职校里不受重视的因素,更多的原因则是多数语文老师对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与写作取向,以及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认识不清,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各自为政”,阅读教学只关注对文本的解读,单纯着眼于对教材的阅读分析、品味鉴赏,而忽略了写作借鉴,二者未能有机结合起来。而写作教学也就只能“闭门造车”了。
其实,优秀的选文同时也是很好的写作教材,职校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注重了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只要老师认真研究选文,注意读写结合,不但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很多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从中学习写作原理、方法、知识、吸取营养,寻求借鉴,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本课例研究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旨在寻找职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构建“读写一体化”教学,全面、整体、正确地把握读写之间的内化过程,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课堂阅读教学上,通过感悟内化后进行表达,形成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能力提高的终极体现。
二、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的研究过程
(一)篇目选择
课例选用《绝版的周庄》为文本,课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由谢海泉先生主编。第四单元的单元重点在于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欣赏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巧用拟人和比喻,抒发了他对周庄的爱慕与痴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周庄未来命运的忧虑。学习重点应放在理解文题“绝版”两字所蕴涵的深意,体会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和意象所写出的周庄独特的风韵,感受作者对周庄的痴迷、眷恋之情。
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用词的准确性和“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感情线索,关注写作思路,养成梳理总结的习惯并迁移到写作中。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如准确的语言运用、清晰的段落层次、严谨的内在线索等,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分析“绝版”的深意,并对“面对现代文明的挤压,周庄应该何去何从”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在阅读中愉悦身心,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基于此,本课拟运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为了学以致用,将在本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故乡》为题,进行仿写,字数为500字左右。
(三)研究课例样本(略)
(四)基本教学情况
1、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两位执教教师均为已从教10年以上,且均有多年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经历。
2、授课班级基本情况
授课班级分别为学前教育专业和数控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班级共35名学生,全部女生;数控专业班级共31人,男生30人,女生1人。两个班级均有上海市生源和外省市生源,初中所用教材不同,语文基础薄弱,综合能力参差不齐。
3、教学变量控制与观察
《绝版的周庄》是一篇饱含深情、语言优美的散文,预计使用一课时,试教时发现一课时有点紧张,文学常识及字词部分需放到课前预习完成。
(五)教学情况分析
1、教案观察表
2、听课老师的评价与讨论
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研组各位老师就两堂课进行研讨,整理记录如下:
(1)教学设计上,在某些环节的安排上不是特别的合理,没有更好地体现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来。要体现出一定的借鉴意义来。
(2)教学内容上,任教老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比如词语的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但还有可供挖掘读写结合的地方。
(3)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脱离课本的实际。这堂课过于借重于幻灯片,留给学生的思考探究时间还不够。
(4)教学效果上,在两个班级的效果却不同,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考虑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水平。
(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课堂表现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前排和中间位置的同学听得比较认真,后排靠窗口的同学有时会走神;能够积极发言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几位同学身上,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有些同学表示对没有去过周庄,对小桥流水的风景也不感兴趣。
2、课后作业
同学们都对课堂辩论感兴趣,但说不出太多的道理来,缺乏详细的指导;同学们认为小作文“我心中的家乡”字数要求太多,不知道怎么写,有的说从小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对老家风景、特产等都不了解,也缺乏感情基础。
(七)执教者反思
这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散文,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就把教学难点设为感悟作者对周庄喜忧交织的复杂感情,来达到陶冶学生珍爱和守护自己民族文化精华的美好情操的目的,并且整个课堂教學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的。但是学生根本没去过周庄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们对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也不感兴趣,很难进入教师创设的氛围之中,使得课堂不够活跃,教学完成度低。 另外,课后作业完成度低,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外地生源,很小就来到上海,这也是很多职校普通班级的特点,在备课之初没有考虑到的。
(八)基于讨论基础上的第二次教学设计
结合以上的讨论和反思,将部分教学环节分为AB两类,供不同班级使用。导入时紧扣标题中关键词“绝版”,引起学生的讨论;探究周庄之“美”及作者的感情变化时,设计了两个版本的教学步骤,以供不同程度的班级使用;在作业布置环节,对字数要求和使用手法上有了不同规定,并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小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详细教案略)
三、研究成果与结论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是本研究的立足点,提高学生包括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经过这次课例研究,我们教研组成员反复探讨,最终形成“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选篇目,因材施教
职校语文教材的选文范围广泛,内容博杂,不是每一篇都以读写结合为阅读重点。教师应在把握教材编排原则的基础上,选取每一类文体的典范之作,精心设计教学,争取做到读中有悟,读后能写。如《简笔与繁笔》可作议论文写作范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可作演讲稿写作的学习样本。
(二)结合专业,灵活调整
职校因专业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笔者学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几乎全是女生,入校分数较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强;汽修专业、数控专业的学生则以男生为主,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也不高;中高贯通专业学生整体水平偏高,普通专业班同学则较为薄弱。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在统一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争取贴合学生实际水平,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边读边悟,掌握技巧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开发和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归纳技巧入手,逐步掌握写作的基础技能。例如,可从拟写题目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也借此掌握一些有用的拟题方法。如本次课例选择的“绝版的周庄”,其中“绝版”二字简洁、新颖,既给人以美感,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还暗含深意。
也可以从整理文章思路入手。文章结构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才能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概括分析。在教学中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行文思路,从中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和方法。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落脚点还是在写作上,教师可针对具体课文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训练内容既跟阅读中掌握的技巧有关,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方式力争灵活多样。考虑到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作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变换句式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又能学会更好地遣词造句,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进行片段仿写,重点训练某一技能或某种修辞手法、某种结构等。
四、结语
本文结合职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研究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不断探讨,反复实践,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寻求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阅读和作文自成体系的现象,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写作的广度,使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逐步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力求为职校语文一线教学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尹广琴.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王晓辉.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南岩.读写结合的三条途径[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年04期.
[4]罗大同.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J].黄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汪潮.对作文教学中“动机”的审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10期.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7]謝贤扬.用人性的本真表达生命的真实——谈作文教学中的母语习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
一、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的研究背景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更为严重,对职校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究其原因,固然有语文课在职校里不受重视的因素,更多的原因则是多数语文老师对语文课程的阅读取向与写作取向,以及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认识不清,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各自为政”,阅读教学只关注对文本的解读,单纯着眼于对教材的阅读分析、品味鉴赏,而忽略了写作借鉴,二者未能有机结合起来。而写作教学也就只能“闭门造车”了。
其实,优秀的选文同时也是很好的写作教材,职校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注重了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只要老师认真研究选文,注意读写结合,不但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很多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从中学习写作原理、方法、知识、吸取营养,寻求借鉴,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本课例研究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有效途径。旨在寻找职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构建“读写一体化”教学,全面、整体、正确地把握读写之间的内化过程,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课堂阅读教学上,通过感悟内化后进行表达,形成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能力提高的终极体现。
二、职校语文读写结合课例研究的研究过程
(一)篇目选择
课例选用《绝版的周庄》为文本,课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由谢海泉先生主编。第四单元的单元重点在于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掌握欣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培养欣赏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作者在文中巧用拟人和比喻,抒发了他对周庄的爱慕与痴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周庄未来命运的忧虑。学习重点应放在理解文题“绝版”两字所蕴涵的深意,体会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和意象所写出的周庄独特的风韵,感受作者对周庄的痴迷、眷恋之情。
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用词的准确性和“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感情线索,关注写作思路,养成梳理总结的习惯并迁移到写作中。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读写结合的信息,如准确的语言运用、清晰的段落层次、严谨的内在线索等,在“读”中学“写”,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习得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在“写”中促“读”,引导学生分析“绝版”的深意,并对“面对现代文明的挤压,周庄应该何去何从”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在阅读中愉悦身心,促成读写一体,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写作,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基于此,本课拟运用创设情景、朗读品味、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学习。为了学以致用,将在本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故乡》为题,进行仿写,字数为500字左右。
(三)研究课例样本(略)
(四)基本教学情况
1、执教老师基本情况
两位执教教师均为已从教10年以上,且均有多年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经历。
2、授课班级基本情况
授课班级分别为学前教育专业和数控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班级共35名学生,全部女生;数控专业班级共31人,男生30人,女生1人。两个班级均有上海市生源和外省市生源,初中所用教材不同,语文基础薄弱,综合能力参差不齐。
3、教学变量控制与观察
《绝版的周庄》是一篇饱含深情、语言优美的散文,预计使用一课时,试教时发现一课时有点紧张,文学常识及字词部分需放到课前预习完成。
(五)教学情况分析
1、教案观察表
2、听课老师的评价与讨论
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教研组各位老师就两堂课进行研讨,整理记录如下:
(1)教学设计上,在某些环节的安排上不是特别的合理,没有更好地体现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来。要体现出一定的借鉴意义来。
(2)教学内容上,任教老师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比如词语的分析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但还有可供挖掘读写结合的地方。
(3)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脱离课本的实际。这堂课过于借重于幻灯片,留给学生的思考探究时间还不够。
(4)教学效果上,在两个班级的效果却不同,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考虑到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水平。
(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课堂表现
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前排和中间位置的同学听得比较认真,后排靠窗口的同学有时会走神;能够积极发言的同学主要集中在几位同学身上,多数同学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有些同学表示对没有去过周庄,对小桥流水的风景也不感兴趣。
2、课后作业
同学们都对课堂辩论感兴趣,但说不出太多的道理来,缺乏详细的指导;同学们认为小作文“我心中的家乡”字数要求太多,不知道怎么写,有的说从小就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对老家风景、特产等都不了解,也缺乏感情基础。
(七)执教者反思
这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散文,所以在教学安排上就把教学难点设为感悟作者对周庄喜忧交织的复杂感情,来达到陶冶学生珍爱和守护自己民族文化精华的美好情操的目的,并且整个课堂教學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点展开的。但是学生根本没去过周庄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们对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镇也不感兴趣,很难进入教师创设的氛围之中,使得课堂不够活跃,教学完成度低。 另外,课后作业完成度低,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外地生源,很小就来到上海,这也是很多职校普通班级的特点,在备课之初没有考虑到的。
(八)基于讨论基础上的第二次教学设计
结合以上的讨论和反思,将部分教学环节分为AB两类,供不同班级使用。导入时紧扣标题中关键词“绝版”,引起学生的讨论;探究周庄之“美”及作者的感情变化时,设计了两个版本的教学步骤,以供不同程度的班级使用;在作业布置环节,对字数要求和使用手法上有了不同规定,并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小视频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详细教案略)
三、研究成果与结论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是本研究的立足点,提高学生包括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在内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经过这次课例研究,我们教研组成员反复探讨,最终形成“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选篇目,因材施教
职校语文教材的选文范围广泛,内容博杂,不是每一篇都以读写结合为阅读重点。教师应在把握教材编排原则的基础上,选取每一类文体的典范之作,精心设计教学,争取做到读中有悟,读后能写。如《简笔与繁笔》可作议论文写作范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有一个梦》可作演讲稿写作的学习样本。
(二)结合专业,灵活调整
职校因专业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以笔者学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几乎全是女生,入校分数较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强;汽修专业、数控专业的学生则以男生为主,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也不高;中高贯通专业学生整体水平偏高,普通专业班同学则较为薄弱。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在统一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争取贴合学生实际水平,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边读边悟,掌握技巧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开发和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从归纳技巧入手,逐步掌握写作的基础技能。例如,可从拟写题目入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也借此掌握一些有用的拟题方法。如本次课例选择的“绝版的周庄”,其中“绝版”二字简洁、新颖,既给人以美感,又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还暗含深意。
也可以从整理文章思路入手。文章结构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才能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概括分析。在教学中可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分析作者行文思路,从中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和方法。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读写结合,落脚点还是在写作上,教师可针对具体课文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训练内容既跟阅读中掌握的技巧有关,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方式力争灵活多样。考虑到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作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变换句式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又能学会更好地遣词造句,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进行片段仿写,重点训练某一技能或某种修辞手法、某种结构等。
四、结语
本文结合职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读写结合的课例研究,研究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不断探讨,反复实践,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寻求提高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阅读和作文自成体系的现象,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写作的广度,使语文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逐步结合起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力求为职校语文一线教学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尹广琴.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王晓辉.法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目标.为了全体学生成功[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南岩.读写结合的三条途径[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年04期.
[4]罗大同.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J].黄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5]汪潮.对作文教学中“动机”的审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10期.
[6]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7]謝贤扬.用人性的本真表达生命的真实——谈作文教学中的母语习得[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