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高情商”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人,越来越重“情商”。向往“高情商”者多之,喜欢“高情商”者有之,甚至有专门的培训班,教人如何练出“高情商”。
  似乎情商高者,多不俗,走顺境,人见人爱;情商低者,很傻气,多逆境,人见人嫌。倘若要评价某人“情商高”时,说者也常会如此表述,此人多么会说话,如何会办事,云云。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高情商”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善机变,会奉承,能察言观色,可投机取巧。更有甚者,习惯将圆滑与情商挂钩,认为溜须拍马、世故圆滑、阿谀奉承就是高情商。在其认知里,高情商者就应是八面玲珑、深谙世故、见风使舵的人。反之,为人忠厚、不善言辞、坚守原则、老实本分者就是情商低的表现。
  圆滑者,总是一副“热情相”,说话总拿捏分寸,办事唯己是图,不讲原则,不讲担当。这些人,遇事不是“哼哼”就是“哈哈”,肩上扛不住责任,心里装的不是事业,而是像个泥鳅一样,习惯游走于人际交往中,满口的“花言巧语”,在迎合奉承中,谋求好处,捞名争利。这些所谓“圆滑”者,自认为拥有“高情商”,实则是把社交当成谋利之道,虽能捞得一时好处,但早晚会输掉人心。
  何为“高情商”?有国外学者研究总结说,真正的高情商者,多表现为:勤于自学、目标远大;善于情绪控制,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善于承受压力,自信而不自满;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懂得拒绝,坚守原则;失败后能重新崛起,无论遇到何等逆境,都能迅速调整情绪,恢复活力,具有很强的心理韧性。
  在曾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男主角侯亮平,作為人民检察官,为了公正和正义,为了捍卫法律尊严和人民利益,他坚守原则,勇于和自己走向贪腐的老师和同学作斗争,被人说成是“情商低”。殊不知,现实中,正是有了侯亮平这样的人,这样有担当有正气的为官者,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公平和正义的阳光才得普照。
  高情商绝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才具俱佳后的清醒、虚心、包容和自信。高情商更不是由单纯走向复杂的世故,而是在复杂中活出简单的一种超然。
其他文献
有数据显示现代人90%患有松鼠病。松鼠病已和焦虑症、懒癌一起被列为本世纪人类三大绝症。  松鼠病是指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喜欢疯狂囤货。  松鼠病患者最常见的逻辑是:“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其实,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  不同的人,松鼠病的具体表现有細微差别。  日用品松鼠:
期刊
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了,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锺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钱锺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
期刊
霧霾险、中秋赏月险、人在囧途险……如今,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迅猛发展,一些机构借势推出了不少基于特定场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细分保险品种,但其中不乏“奇葩险”。据调查,这些“奇葩险”,往往“不保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噱头,在理赔上存在困难,有的甚至还涉嫌网络赌博。  这正是:  “喜怒哀乐”一把抓,  保险品种竞奇葩。  创新不是挡箭牌,  风险莫入百姓家。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31
期刊
前一阵子回老家看大舅,赫然发现他的房子外墙上钉着一块“扶贫户”的牌子,上面写了他的名字和扶助人的名字,看了之后很让我感慨。  大舅家的生活确实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见他成为扶贫对象,获得政府一些帮助,当然为他高兴。  但我深深意识到,他这个“贫”是扶不起来的。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贫穷是一种物质窘迫、财务不自由的窘境,却没有意识到贫穷真正的意思是放弃和认命。因为有贫穷催逼着,要急于应对眼下的
期刊
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知道陶渊明。一提到他,就是归隐田园,潇潇洒洒,特立独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爱甩手不干的人多了去了,就他陶渊明一人亘古不朽,成了“归隐”的代名词。  老子开山立派,其后下落不明;张良帮刘邦平定天下后,找了个山头躲起来;梁羽生写完许多侠士故事,自己退出了江湖……但他们隐居的名声都不如陶渊明大。他“隐”了,反倒因“隐”而火了。  陶渊明之于中华儿女,就像梭罗和《瓦尔登湖》
期刊
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关于现代社会,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的最大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此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
期刊
“显摆”,应该是北方话。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有“越少在大家眼前显摆越好”。南方话单取了一個“摆”字,“摆阔”“摆脸”,云云。  “显摆”曾经是个贬义词:发威、炫富、逞才、秀肌肉、秀脸蛋,什么都没得显摆就说“老子先前也阔过”……都难免被人诟病。我自己就犯过贱。有次一位媒体编辑约稿,为了让其放心,我带着一点小得意告诉对方,不久前有篇拙文被某省收进了中学课本。不意对方跟着就说:我们家邻居五年级孩子的一篇
期刊
有位高管,就情商问题向其部属讲述岳飞为什么会冤死风波亭,暗示并开导他不能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揣摩上意。  “揣摩”二字很形象,既有忖度之心,也有探究之意,无非是用心琢磨而已。由于攻心术较之其他公关策略性价比高,揣摩上司意图,就成为职场中人争取上位的重要策略。作为心机或心计,揣摩上意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那些老谋深算的投机钻营者。  在我国古代,向有“伴君如伴虎”之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期刊
“礼义廉耻”四字之并提和连属,最早出自《管子》。《管子·牧民》写道:“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維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是为礼义廉耻四字并提。《管子·立政九败解》:“然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
期刊
我至今仍然顽固地认为,读书人,就是要温良恭俭让,就是要斯文,否则为什么来读书?  教授某公,年近八旬,说起近日滑稽事,百般无奈,徒自叹息。有个外地的硕士生来电话求访,说有问题咨询。某公想,也许就是见个面,要几本书,就应允了。哪知硕士生不知书也不知礼,问题没完没了,一直问了五小时,整个谈话过程中,硕士没有表情,只知抬头问,低头记,就像“讯问”或“配合调查”。某公疲惫不堪,但碩士视而未见,不知告辞,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