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多处于主体地位,讲课内容多局限于教材,延伸性小,学生依赖性强,自主性学习较差,长久以来抑制了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发展。而参与式教学,既把学习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又便于开展各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日常所传授的方法,使其养成钻研探究的精神,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参与;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为其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使得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之中呢?
一、 当下采用小学语文自主参与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自主参与学习更强调发挥学生的创新和自主性,没有明确要授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案。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较难切换到引导者的身份。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自主参与学习备课一方面,找不准正确入手的方向,教学随意性较大。
(二) 教学活动易出错
自主参与学习旨在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结合,注重与日常生活的链接,体现在活动中学习。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曲解其宗旨,认为自主参与学习就是平常的课外活动,只要多布置课外作业,多开展文娱活动课就是自主参与学习。例如在讲解《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以此为基点,让学生开办活动时表演有关“秋天”和“雨”的节目,完全曲解了自主参与教学的目的。正确的教学手段应该是通过《秋天的雨》这个案例,采用课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秋雨的魅力,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心中的秋雨是什么样的,随后引导学生把“秋雨”跟“夏雨”、“春雨”等相比较,说出各自的特点。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学生自然就会慢慢从语文课堂进入不一样的情景,情感也就丰富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手段受限制
语文自主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课后融入社会、自然探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教学目标。然而,因各地教学资源的差异,一些教师只能将自主参与学习局限在课堂,拘泥于教材之中,忽略了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挖掘。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得语文的自主参与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并无差别。
二、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策略
(一) 学习的主动权归属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識感兴趣,才能理解得快、吸收得快。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可控的范围内,应将对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活动选择和应用的权利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通过合作、调查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选择调查的课题,确定学习的目标等,通过自己和小组独立的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教师把思考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男同学更多的思考方向在“外星存不存在生命”“月球比地球小多少”上,而女生更多的关注点则是在古代神话小说“嫦娥奔月”上。教师应根据学生课题选择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策划活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真正对知识的探索应该由学生自主来完成。
(二)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
综合性训练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要做到与日常社会生活相链接,内容具有开放性。因此,它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允许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个性化的答案存在。例如在“调查周围的环境”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在课文学习后,对环境问题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便组织学生按小组来调查。有的小组根据家庭相互之间的距离来作为划分的依据,有的则根据课堂小伙伴来划分。在具体实施阶段,调查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通过亲自走访,有的通过询问家长、邻居。调查的对象也各有不同,大到化工产、池塘水库,小到周边的公路、绿化。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些个性化中产生的,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思维得到激发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热情,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宜阅读环境。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教学主动性探究的重要尝试。“学然后知不足”,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神,弥补学习短板。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四) 给予学生评价,使其能够主动地进行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那是莫大的荣誉。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不吝溢美之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凸显教学人文关怀,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给出多元评价,由此形成的强大内驱力,一定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变化。课堂评价要彻底摆脱传统做法,教师要将自评、互评、教师总评,以及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学生获得的激发能量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适度评价,这是一般教学特征,但教师评价效果却会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因为教师评价角度、评价方式不同,学生感受也不同,学习参与主动性也会呈现不同。因此,给予评价时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谭金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J].教育,2016(6):00031-00031.
[2] 叶丽萍.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20-20.
作者简介:
田续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上中滩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参与;综合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为其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使得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之中呢?
一、 当下采用小学语文自主参与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自主参与学习更强调发挥学生的创新和自主性,没有明确要授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案。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较难切换到引导者的身份。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自主参与学习备课一方面,找不准正确入手的方向,教学随意性较大。
(二) 教学活动易出错
自主参与学习旨在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结合,注重与日常生活的链接,体现在活动中学习。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曲解其宗旨,认为自主参与学习就是平常的课外活动,只要多布置课外作业,多开展文娱活动课就是自主参与学习。例如在讲解《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以此为基点,让学生开办活动时表演有关“秋天”和“雨”的节目,完全曲解了自主参与教学的目的。正确的教学手段应该是通过《秋天的雨》这个案例,采用课件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秋雨的魅力,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各自心中的秋雨是什么样的,随后引导学生把“秋雨”跟“夏雨”、“春雨”等相比较,说出各自的特点。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方式,学生自然就会慢慢从语文课堂进入不一样的情景,情感也就丰富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手段受限制
语文自主参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课后融入社会、自然探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教学目标。然而,因各地教学资源的差异,一些教师只能将自主参与学习局限在课堂,拘泥于教材之中,忽略了对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挖掘。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得语文的自主参与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并无差别。
二、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策略
(一) 学习的主动权归属学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識感兴趣,才能理解得快、吸收得快。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可控的范围内,应将对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活动选择和应用的权利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通过合作、调查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选择调查的课题,确定学习的目标等,通过自己和小组独立的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教师把思考的时间留给了学生。男同学更多的思考方向在“外星存不存在生命”“月球比地球小多少”上,而女生更多的关注点则是在古代神话小说“嫦娥奔月”上。教师应根据学生课题选择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策划活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真正对知识的探索应该由学生自主来完成。
(二)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
综合性训练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要做到与日常社会生活相链接,内容具有开放性。因此,它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允许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个性化的答案存在。例如在“调查周围的环境”这一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在课文学习后,对环境问题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便组织学生按小组来调查。有的小组根据家庭相互之间的距离来作为划分的依据,有的则根据课堂小伙伴来划分。在具体实施阶段,调查手段也各种各样。有的通过亲自走访,有的通过询问家长、邻居。调查的对象也各有不同,大到化工产、池塘水库,小到周边的公路、绿化。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些个性化中产生的,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是实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手段。
(三)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思维得到激发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热情,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宜阅读环境。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提出问题,这是教学主动性探究的重要尝试。“学然后知不足”,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神,弥补学习短板。让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这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四) 给予学生评价,使其能够主动地进行实践
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那是莫大的荣誉。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不吝溢美之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凸显教学人文关怀,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针对学生心理需求,给出多元评价,由此形成的强大内驱力,一定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变化。课堂评价要彻底摆脱传统做法,教师要将自评、互评、教师总评,以及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学生获得的激发能量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适度评价,这是一般教学特征,但教师评价效果却会呈现较大差异。这是因为教师评价角度、评价方式不同,学生感受也不同,学习参与主动性也会呈现不同。因此,给予评价时也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为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谭金奎.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的策略[J].教育,2016(6):00031-00031.
[2] 叶丽萍.浅谈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1):20-20.
作者简介:
田续丰,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河畔镇上中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