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青题材,在知青大返城30年后的今天,已确然可以称为历史题材了。艺术创作之于历史题材,常常是一种回忆和反思,因而创作思维也常常呈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体验式的,深深沉浸于往日生活的感性记忆中,以浓郁的情感特征或抒情诗一般的艺术语汇感动读者或观众;而另一种方式则往往是思想性的,对往日生活进行理性梳理和反思,深入探究生活的本质、生存的真谛,而这样的创作思维方式的作品,往往具有史诗的品格。
  戏剧,作为兼具抒情诗与史诗品格的艺术样式,以对真实的人生状态的鲜活呈示,镜子般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同时能够洞烛人的深层的活生生的灵魂状态。所以,话剧《老知青客栈》在向观众讲述知青故事的时候,就以戏剧这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带给观众激情体验与深刻反思并行的审美经历,使观众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30年前千方百计不顾一切地回到城市的老知青们,带着30年的人生体验又一次返回乡下,相聚在已成为它们人生旅途中的“客栈“的故地。正如当过知青的作者吴卫民自己所说,这些老知青们,“总是忘不了在边疆那段没有舒展开的青春和失落了的梦幻,日子越久,越是魂牵梦萦。30年后相约回乡,……寻找丢弃的女儿的、忏悔负心于‘小芳’的,捡拾遗落爱情的……面对的是理不清的乱麻和不能确认的线索。”随着剧中一个个人物的出场以及对一件件往事的再现与回味,一桩桩尘封30多年的故事真相得以揭开。这些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老知青们多年来遮盖在心灵表层的灰尘被拂去,一颗颗真诚炽热的心袒露出来,哪怕是自私,哪怕是怯懦,哪怕是庸俗,是嫉妒,是误会,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是无法改正的错误乃至良心罪愆,他们相互倾诉、交流,然后震惊,然后醒悟、自责、愧疚、悔恨,然后理解,互相安慰、鼓励……他们对往日那段艰难岁月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对过去的“自我”和现在的“自我”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对“人生最可宝贵的,”对“人”有了更加真切的认知,他们找回了人生最值得追寻的真诚、爱和信念。
  这样的找寻,牵引着往日的故事和今日的情怀,伴随着忏悔和憧憬,纠结着痛苦的体验和残酷的反省。对于这样的舞台行动,作者巧妙运用了历史回顾与当下事件齐头并进的叙事方式,在人物的追寻与回忆中呈现往事,在往事呈现的过程中穿插当下的思索。舞台上按照当年知青屋的样子搭建的“老知青客栈”一景两用,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转换自由迅捷;演员自然方便地改换装扮,灵活出入于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场景,塑造往日的“自我”和今日的“自我”。就这样,戏剧情境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转换,让观众既和人物一起经历往事,又和人物一起陷入回味与思考,获得了既真实又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在情节安排上,该剧没有拘泥于过多琐碎的细节,而是精心营造了一个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情境场面,展示了一幅幅意味深长的往事生活画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意氛围,使如烟往事与今日诗情氤氲为一首感人至深的生命诗篇。
  知青生活是老知青们人生中的特定境遇或情境,但又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众多情境中的一个?知青生活情境的独特性更真实地考验了人性,更沉重地叩问着灵魂,显现着人生的真谛。著名知青题材作家叶辛说过:“有人说,沉浸在知识青年的如烟往事之中,一辈子也走不出那条青春河。那么,三十年的知青文学,就是要让历史沉淀出真谛的思考”。于是我们看到,当年曾亲历知青生活,后又经历返城、高考、美国访学,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戏剧作家和戏剧研究专家吴卫民先生,把他对知青生活、对人生各种独特境遇,对戏剧的本质和使命的感怀与思考凝聚于这部《老知青客栈》中,呼唤着所有的知青,所有的观众一起共同体味,共同思考,去追寻人生与艺术的新境界。
  云南省话剧院的艺术家们,在舞台上创造出逼真细致的场景,动人情怀的气氛与情调,自然流畅的表演,朴实真诚的交流与表达……这一切,都给予了观众一种特别的信任与尊重,成功实现了观演之间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审美状态与效果,只有戏剧做得到。
  这就是这次第三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节上,由云南省话剧院的艺术家们创造的一此成功演出,是知青题材创作的成功,是戏剧艺术的成功,也是人生价值与信念探寻与追问的成功。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张爱玲的小说以言情为主。她笔下的女性鲜活而生动。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主线,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人世的,才是更真实的。  首先,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和女
期刊
类型电影指的是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电影制作者们利用这些相似性的常规法则在电影制作中反复出现以更明确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类型电影的成型往往是商业电影发展成熟的标志。然而,简单的对于类型的重复必然带来创作上的呆板和俗套。对于电影有着个性化追求的制作者往往在运用类型常规的同时,将自己的创新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对于类型模式的突破。素有“徐老怪”
期刊
为繁荣元旦、春节期间全省文艺演出市场,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鼓励和调动全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形式为基层观众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省文化厅于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3月15日(元旦前至农历正月结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文艺服务百姓欢乐伴您行——全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演出活动”。  整个演出活动历时近3个月,全省各级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6426场,大大
期刊
在传统诗词中,有一种意象,可望而不可及,若即若离伤感、哀婉、怅惘、迷茫、朦胧、忧伤,缠绵不已。它,不是奔腾的大川,而是吹皱一池春水;它,不是巍峨的高山,而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它,不是霜寒中的松柏,而是梧桐更兼细雨……  然而如果你深读下去,一幕幕惊涛骇浪般震撼人心的悲剧正在上演,一首首黄钟大吕般气势恢宏的旋律正在奏响……  它,是伊人意象。伊人并非女人,而是恋人、情人、爱人、知己,甚至超越,是有一刻
期刊
会稽举义  人物:  项羽——楚国贵族子弟,流亡在会稽郡  范增——项羽门客,被项羽尊为“亚父”  虞姬——民女,后为项羽爱妾  群雄豪杰、贩夫走卒、秦军甲士  时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地点:会稽郡会稽山  [会稽山庙会市场。秋,日。  [一片萧条的景象。贩夫走卒  无精打采地或摆摊叫卖,或  挑担推车吆喝着。  [衙役用皮鞭驱赶着被绳索  拴着的民夫过场。  [幕后唱:苛政酷刑似虎
期刊
人物表:蒲松龄:男,18-70岁,字留仙,秀才。痴狂拙迂。  孙蕙:男,28-68岁,江苏宝应县令,后官至中央给  事中。蒲松龄之同窗好友,亦正亦邪。  青竹:女,13-65岁,孙蕙之小妾,蒲松龄之知己。重  情才女。  刘孺人:女,16-68岁,蒲松龄之娘子。外表泼辣但心  地善良。  疯子:男,25-80岁,秀才。醉心科举,《聊斋志异》中  书生贾奉雉的原型。  老毕:男,35-78岁,官居知
期刊
初冬的巴黎,景色依然美丽迷人。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山东省吕剧院的艺术家们来到塞纳河畔,显得格外兴奋,他们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的演出,要让法国观众欣赏到高水平、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吕剧。  11月19日晚,他们精心排练的传统戏《墙头记》与法国观众见面了。这是一出轻喜剧,讲的是张木匠年老之后,遭受两个儿子、儿媳的虐待。他们的举动引起老朋友王银匠的气愤,于是他心生一计,谎称张木匠年轻时攒了很多
期刊
柳琴戏是徐州本土唯一的剧种,柳琴戏流行于苏北、鲁南等地区,与安徽的泗州戏、山东的柳腔、茂腔等同属“拉魂腔”声腔体系。1953年,由徐州市文化主管部门,依据所用伴奏乐器柳叶琴定名,从此“拉魂腔”更名为“柳琴戏”。上世纪50年代,由于马可在中国歌剧的民族化以及戏曲音乐的革新道路问题上,有着明确的革新阐述,肯定戏曲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创作民族化的歌剧,还是戏曲音乐革新,都必须继承这一传统,革
期刊
自上世纪初叶以来,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西方戏剧也以各种形式登上中国的舞台。如辛亥时期各种搬演西方故事的“文明戏”;戏曲现代戏的雏形——时装新戏搬演的《新茶花》、《黑籍冤魂》、《波兰亡国惨》、《拿破仑》等作品。在此后的中国戏剧舞台上,西方戏剧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的独特风景。  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曲舞台上涌现出不少中西结合的戏剧作品。如七十年代末北京京剧院演出的《奥赛罗》,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由莎翁
期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指导演员创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以“体验艺术”为创作目标的演员创作。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必然会涉及到一个与此直接相关联的复杂的问题,即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戏剧艺术中的表演流派问题。只有正确地理顺了“体验派”和“表现派”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不同的创作风格倾向,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各流派理论的总结,才会深入地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倡导和追求的“体验艺术”的创作实质。  戏剧演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