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与平凡的世界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诗词中,有一种意象,可望而不可及,若即若离伤感、哀婉、怅惘、迷茫、朦胧、忧伤,缠绵不已。它,不是奔腾的大川,而是吹皱一池春水;它,不是巍峨的高山,而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它,不是霜寒中的松柏,而是梧桐更兼细雨……
  然而如果你深读下去,一幕幕惊涛骇浪般震撼人心的悲剧正在上演,一首首黄钟大吕般气势恢宏的旋律正在奏响……
  它,是伊人意象。伊人并非女人,而是恋人、情人、爱人、知己,甚至超越,是有一刻,“弱水三千,我独取一瓢饮”的风情和决绝。
  伊人意象,不是《蒹葭》最早,而是《蒹葭》最伊人。
  
  一
  
  “蒹葭苍苍,自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有解释说:在一个深秋凄清的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神“伊人”的一方,惆怅不已!一忽儿逆水而上,但因道险路长,不易找到;一忽儿顺水而下,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一幅可望而不可及的景象,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言之情。”。
  事实上,传统诗词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伊人意象”。
  当我们读到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当我们读到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当我们读到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当我们读到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我们读到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慨叹词句清丽、倾国倾城的千古绝唱时,它们的背后不都隐藏着“伊人意象”吗?
  或许有过从一而终的坚守,或许有过一次美丽的邂逅。或许有过一次伤感的重逢,或许有过一次精彩的碰撞,或许有过一次无奈的分离……
  情感的漩涡,使他们进入了飞蛾扑火、激情燃烧的日子,“伊人意象”随感而发。
  那段依依不舍的恋恋风情,使他们将满怀的惆怅和叹息,炼成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绝美文字。
  这是凤凰涅槃的过程。
  
  二
  
  所以,当我们读着这些词句清丽、倾国倾城的文字时,怎么能不想到隐含在它们背后的“伊人意象”,以及凄美到了骨子里的忧伤往事呢?
  从诗词里看,他们对那段经历隐藏的极为深沉,我们阅读时,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很难体会到他们痛苦的底蕴,而只是温醉于词句的清丽了。他们深怕伤害她们,所以将痛苦,函封在心里,即使带着伤痕。
  他们并不想占有她们,他们比谁都更想让她们快乐。其实,她们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意象,那段共同经历的意象,不过经历恰好发生在她们身上,起先,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注意到她们。
  历史是幸运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那一次,因为他们的痛苦和煎熬,从而留给了我们璀璨夺目的精神世界。赏析到这种底蕴,是对他们与她们的最好告慰。
  留诸记载的有陆游的情感经历,这位以“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豪放千古的诗人,其爱情悲剧远迈《罗密欧与朱丽叶》。
  先看陆游的《钗头凤》:
  红稣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再看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可以说,两人词中都有催人泪下的“伊人意象”,而似乎后者更胜前者。历史,没有记载陆游是如何走出阴影的,我想,那肯定是一个痛苦到无以复加的过程。
  
  三
  
  想到这里,也就明白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啊,爱一个人,就忘掉她吧,只要她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
  然而,造化弄人,冥冥之中仿佛安排好似的,千百年来,不着痕迹的导演着一场场人间悲剧。
  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有着浓浓的伊人意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虽以“笑”结尾,但暗对着诗人的潸然泪下,令人怅惘之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细细读来,全诗的悲喜对比太强烈了,令人有眩晕的感觉。试想“人面桃花相映红”,是一种什么样的妖娆图景!?一读之下,强烈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我想,诗人当时的胸中肯定有熊熊燃烧的感觉。
  令人叹息的是,诗人特意在今年的今日,重访旧地,不想物是人非,没有伊人的一点讯息,令人不觉有天上人间之感,遥想之下,不忍再读,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不知为什么,我更喜欢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分明是描写明珠美玉般的伊人。词句鬼斧神工、丽质天成,非人间气象。也只有这样的伊人,才配得上诗中的最后一句,全诗的意思也会豁然开朗,从而走出纷纭的歧义。
  李商隐的《无题》之“昨夜星辰昨夜风”,约成于唐会昌年间,诗中描写他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参加了一场华丽豪贵的宴会,邂逅了一位彼此心仪的女子。但到了上班时间,他不得不匆匆离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后世传颂的名句,但我觉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加弥漫着怅惘、感伤、留恋的思情意绪,伊人意象如美酒般清醇浓郁。
  
  四
  
  传统诗词中伊人意象的最高峰是李煜的小令。不论其前期绮丽柔靡的花间词,还是后来泣尽以血的沧桑语,都真正做到了整首词一气呵成,文字简洁普通,却无丝毫人工痕迹,而且将伊人意象由儿女之思发扬至家国之悲,实现了词境界的一大飞跃。其词句之清丽、音韵之和谐、感怀之悲壮、境界之深远,空前绝后,倾国倾城,令人惊为天人,叹为观止,不愧为千古词坛之南面王。
  且看看他将伊人意象由儿女之思发扬至家国之悲的几首代表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鸟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几首词中的意象都是其故国,也即是南唐,但对故国之思纯以对伊人之思的口吻写就。在他眼中,故国如同一去不复返的伊人一样,令他魂牵梦萦、泣尽以血。因而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最有王者风范的词句,可无 奈被“锁”清秋,暗示着词人末代皇帝的囚徒身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弥漫着对故国愁思纷繁、缠绕难解、“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的复杂意绪。
  从表面看,全词表达着一种内心深处难以言传、惆怅迷茫的伊人意象,无一字语及故国,纯粹是一首情词。然而,当我们了解了词的背景和词人的身份,就会明白这是以儿女之思状家国之悲的巅峰之作,在这里伊人意象有了质的飞跃,从而开创性的发展了词的表现能力和艺术境界。
  在这首白描写意满怀心事无人诉说、也无法诉说的背后,词人的内心是不是不停的滴血?亡国之痛、软禁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和难堪,但在词人这里都化作了沉着浓郁……
  
  五
  
  有记载,李煜死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句词。在这首交织圆融着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玉砌、春水东流诸般意象的词中,亡国之恨与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高度统一在回首往事中,从而渗透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生感悟,充沛的情感奔流翻滚、无穷无尽,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伊人意象所深刻体验的人生悲剧,引起了千百年来无数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写到这里,隐约觉着一代文运有关一代国运,抑或一代国运有关一代文运。
  我将此称为诗词定律。
  诗以雄浑见长,词以婉约致胜。在填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其韵律格式使你在选词时清丽婉约起来,而在写诗时其韵律格式往往使你在选词时自觉豪迈起来。事实也是如此,唐诗再婉约也透露着一种豪放,如果硬要婉约,便显出扭捏来了;宋词再豪放也透露着一种婉约,如果硬要豪放,便显Ln粗陋来了。
  词的发展是商品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有闲阶级与休闲生活的高度发达使它迅速兴盛起来。然而,当整个社会沉溺于所谓的“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时,没有一点底层劳苦大众的声音,这个阴柔的社会已经醉生梦死了。南唐便是这样,当五代更替于北方时,它正在享受着宁静和繁华,南唐中主李璟的词已经很好了,到了李煜这里则登峰造极。宋灭南唐后,迅速南唐化,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的文明繁华是当时全世界的巅峰。社会的主要文学体裁和娱乐方式是并非弘扬主旋律的柳词,它盛行于市井巷陌间,小资情调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然而,南唐也好、北宋也罢,如同精致的瓷器,精美是精美到了极致,然而沉痛也到了极致。
  唐,则不然,诗的雄浑与国力的昌盛互相辉映。像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这样的作品不多见,尤其是初唐时期,那时,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已经奠定了唐代文运的基调。况且“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如同昙花一现,便淹没在胡山铁骑下。
  即使杜甫的五古《佳人》也不纯粹是风花雪月,而是充满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意味。它的主题是反映战乱对人民所造成的痛苦与伤害。然而其中几句,还是有着不可多得的伊人意象和生活哲理:“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全诗语句清新、立意高远、哲理深刻。佳人最后勇敢地与命运相抗争,甘愿归隐山林,幽居空谷,宛若山泉清者自清,过着远离尘世的淡泊生活,这简直是唐代版的女权主义运动,让人不禁产生了无处可寻、可望而不可及的浩叹以及深深的钦佩之情。
  
  六
  
  以妻子为伊人意象的不多,宋词豪放派大宗师苏轼的《江城子·已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以感人肺腑的笔触,留下了令人唏嘘不已的悼亡之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句不多,但苏轼如同天才般的电影导演,在我们面前映出了一段段栩栩如生的画面。读起该词时,仿佛词中情景正发生在我们眼前。全词意境悲凉苍远、情真意切、凄楚哀婉。词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最为传神,把人间世无可奈何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
  苏轼之《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伊人意象,是难得的充满阳光和快乐的伊人意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被解释为怀念亲人、期待团圆的美好祝福,实际上是一种庸俗的误解。虽然苏轼标注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但也只是兼怀而已,不是主怀。
  显而易见,传说中的嫦娥是词中潜在的伊人意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令人恍惚看见月中仙子临波河汉惊鸿影。她从广寒飞来,流光所照,不分贵贱、贫富、生死,得意与失意、重逢与分离、欢乐与痛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虽然她也有阴晴圆缺,有悲欢离合,但每个人都能看到她,每个人都能拥有她,那么,你又有什么怨恨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但愿你能好好活着,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也会天涯共此时。
  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超凡脱俗,千载之下,深得我心。
  同样以民间传说为素材,赋予神话伊人意象的还有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全词一反欢乐苦短、无可奈何的伤感意绪,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相思,而是把坚贞不渝的爱情融入天长地久的时空流逝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让相爱的人们在分离中充满了憧憬。在绝望中坚守着希望,在七夕清辰微渺的星空里,情人们因此而坚强。
  为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辉煌一刻,千百年来的漫漫长夜里,多少备受煎熬的心灵,如同即将干涸的田野渴求瞬间就会蒸发的露珠。如同即将沉溺的生命看着瞬间漂浮过身旁的稻草,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七
  
  把伊人意象清丽婉约到极致的是词中皇后李清照。
  且看《一剪梅》的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中无一处描写作者的容貌。但谁又能否认这是作者的自画像呢?谁又能否认这是自己所能想象的知性小女人的极致呢?谁又能否认这是伊人意象所能婉约到的极致呢?
  在所谓小资情调泛滥的今天,读了这篇文字,谁又能否认在九百年前的宋代,它已经达到了极致和最高峰呢?
  再看《醉花阴》的下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句精致到了巅峰,想来想去,只能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形容评析它。
  李清照的晚年是不幸的,但对词坛来说却是幸事,这一点类似于李煜。且看她晚年巅峰之作《声声慢》的前两句和末两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我们从词中所能看到的,是她以寻常之语造清新之境的炉火纯青:所不能看到的是她颠沛流离、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悲凉仓皇的凄凄惨惨戚戚……
  因此,平凡的世界不需要在水一方的伊人意象。
  伊人意象的产生,来自于异于常人的情感经历,惆怅迷惘、踟蹰徘徊、痛苦煎熬、生离死别等等等等与它难舍难分。只有经历,才会思考;只有思考,才会深刻。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杜甫也说“文章憎命达”,诚哉斯言。
  如同看情感剧时,感动、羡慕主人公们跌宕起伏、艰难坎坷、纠缠不清的爱情故事,幻想着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当一切来临时,终于发现,戏剧不是人生,戏剧是人生的童话,是想象中的童话世界。
  然而,柳永的伊人意象却穿梭于人生如戏和戏如人生之间。这是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流逝。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江淹《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这首词写尽了此种况味,“从此不再有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只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伴我度过漫漫长夜。”,真是“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柳永《蝶恋花》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境界看似潇洒,实则是一个忍受煎熬的过程:夜夜无眠、日日恍惚,却无怨无悔……
  
  八
  
  在茫茫的精神世界里寻找伊人的众生中,有一位堪比玄奘西行求法般虔诚的大丈夫——辛弃疾: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句,是传统诗词伊人意象的终结者,所以《青玉案·元夕》也成了传统诗词伊人意象的最后一座高峰。从此,这些隐藏着伊人意象的传统诗词成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伊人意象,我常常“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神‘伊人’的一方,惆怅不已!”,每每读罢,久久不能释怀……
  辛弃疾是幸运的,纵然寻她千百度,最后还是找到了,我想,那一刻,他们一定相视了许久,忽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然后紧紧相拥在一起……这就是传说中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吧?
  同样写元宵的还有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然而,其伊人意象更具有悲剧意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全词对比强烈,凸现了一位年轻女子因痴情而痛苦落寞的心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千百年来每一位少年心中最向往的浪漫之约,是每一位少女心中最闪耀的光芒之会。在情窦初开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因此平添了许多温馨。
  写到这里,有些恋恋不舍了,仿佛和艳光四射的伊人刚刚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约会,却又不得不分手:如同经历了无比深广的沧海、云蒸霞蔚的巫山,却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
  其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伊人意象,一以贯之的底蕴在《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中,深刻影响着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到了曹雪芹这里,终于成就了煌煌巨制《红楼梦》,就连它们的文字风格都一模一样。实际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港澳台的流行乐曲和影视作品,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那些风尚流行、深入人心、风起云涌的浪漫主义作品,如果你仔细品味,是不是都与传统诗词中的伊人意象有着千丝万缕的一脉相承呢?甚者,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小仲马的《茶花女》、勃朗特的《简·爱》、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复活》与《安娜,卡列尼娜》以及格林童话里的《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克莱德曼的钢琴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帕克拉西黛尔的《断臂维纳斯》,等等等等,在这些精神世界里,伊人意象作为人类共有的最为璀璨夺目、丽绝华美、梦幻神奇、意境朦胧、色彩浓烈,像火一样熊熊燃烧的精神追求,让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还有什么不舍吗?”,我无限留恋的回望了最后一眼,看着渐行渐远的伊人意象,就像《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中最后一刻的至尊宝,在《一生所爱》的泪水里,消失在了芸芸众生……
其他文献
为了寻求一条传承中原传统戏曲文化的新路,河南电视台创办了戏曲栏目《梨园春》,《梨园春》是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综艺晚会节目,它把中原戏曲文化的表现手法转化为电视的表现方式,使中原戏曲文化借助电视有了方便有效的传播途经。    一、《梨园春》的中原戏曲传统文化内涵    具有古老文明的中原戏曲文化艺术,是几百年中原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河南戏曲曾与中原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与中原百姓的生活连
期刊
初见赵猛是在一年前山东省话剧院二楼的排练场,排的是话剧《大商无算》,几个演员在台上排演,他一人顺着楼梯上来,无声响的坐到边落的椅子上。我认出了他来,是室内剧《泉城人家》中的“毛哥”,他坐在那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十分专注的样子。一年后,我接到了单位的采访任务,跑去省话采访他。这次见到他是在省话后院的排练厅里,初春轻薄的阳光洒到整排空荡的观众席上,我们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开始了访谈。 
期刊
《2012》是罗兰·艾默里奇拍摄的一部滞述全球性灾难的大制作影片,整个故事情节配上可圈可点的特技可以算的上跌宕起伏。只是在这部影片中,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套路略显浓重。影片男主角杰克逊·柯蒂斯带着他的前妻、孩子在整部剧中最好的看点就是不停地夺命狂奔,与时间争夺生存的机会。他们就像是一群打不死的蟑螂,生命力无比顽强,总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些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的意味。无论是开车时前面有巨大的裂缝、后面有
期刊
按:《书圣王羲之》前三集载《戏剧丛刊》2008年第2期(总第188期)。故事梗概如下:  第一集:西晋永嘉元年三月,叛军首领王弥兵临青州城下。青州刺史王敦战败,丢下妻子襄城公主逃跑,王弥则投降了匈奴人刘渊所建立的汉国。此时,五岁的王羲之正在琅琊开阳城家中洗砚池畔学习书法,待随父到琅琊l临沂都乡南仁里祖茔扫墓后,便与家族一起,随琅琊王司马睿南下渡江,住进建业城乌衣巷。  第二集:王旷出任淮南内史,向
期刊
人物:孙武男,兵家,春秋末期齐国人,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吴国军师、上将军。孙武自全家遇难被灭门后流落南方,习研兵法,“以战止战”。然而,战争血腥而残酷的现实、人们之间的敌视与仇恨,使他最终明白,战争的终极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或者说无战,才是战争的至高境界。伍员男,即伍子胥,原楚国人,后成为吴国相国、将军。由于伍氏家族曾遭到楚平王的冤杀,因此复仇一度成为伍子胥的人生目标,使之
期刊
时间:现代。  地点:某城市。  人物:小娟、小华、中年女人、粗壮汉子、驼背老头、胖老头、瘦老头、画家吕真。    [演区有一个大塑料桶,桶内有几只大笔。另外还有两副画架和画板,画板上有图钉摁着的白纸。  小 娟 (背着一个旅行袋似的大书包上)我叫小娟,是个中学生,今天刚考完试,这不,到我业余学美术的老师这儿画画来了。(叹了口气)唉,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学生最大的压力就
期刊
时间:当代  地点:山村家庭  人物:叔——六十三岁。婶——六十岁。村长——十八岁。(简称村)[幕启:舞台正中靠后设一屏风、一张桌子、三把椅子。  叔 (挎皮包高兴地上,唱)小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亲也亲不够……小娘子,小娘子……  婶 (上)小娘子?喊老婆娘我才乐意呐。……孙子比你高了,被人听到要笑掉大牙!  叔 掉了牙怨他长得不牢。  婶 你到村委广播广播去。  叔 我亲爱的,小娘子……(夹包迈
期刊
张爱玲的小说以言情为主。她笔下的女性鲜活而生动。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主线,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人世的,才是更真实的。  首先,张爱玲的女性观与其思想文化品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的女性观就是拒绝简单的男性和女
期刊
类型电影指的是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类型、影片场景和电影技巧等方面具有明显相似性的一组影片。电影制作者们利用这些相似性的常规法则在电影制作中反复出现以更明确的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类型电影的成型往往是商业电影发展成熟的标志。然而,简单的对于类型的重复必然带来创作上的呆板和俗套。对于电影有着个性化追求的制作者往往在运用类型常规的同时,将自己的创新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对于类型模式的突破。素有“徐老怪”
期刊
为繁荣元旦、春节期间全省文艺演出市场,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鼓励和调动全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采取多种形式为基层观众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省文化厅于2009年12月27日至2010年3月15日(元旦前至农历正月结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文艺服务百姓欢乐伴您行——全省文艺院团元旦、春节演出活动”。  整个演出活动历时近3个月,全省各级专业艺术院团共演出6426场,大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