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育孩子应该是当下最让万千父母焦虑的一个词语了吧。无论是学前培养还是幼升小、小升初、亦或者是高考,家长们对于家里的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精力与热情。但是结果却让人唏嘘。无论是亲子关系问题的频发。还是孩子自残、自杀等极端案例,可以说是在网上、媒体频频报道。进而演变成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结婚后不愿意生孩子的现象也很多。2016年国家二孩政策开放以来,并未看见大规模二胎的出生。这当然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但不得不说与教育成本的提升有很大关系。
笔者从教十多年,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问题学生的研究一直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那么要想教育好孩子,绝不仅仅是送到学校,让学校教育。其实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遇见爱,遇见未来。而家校共育其实是分工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承担的是对学生品格、习惯的养成,而学校教育更多的承担的是知识的传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而言才是真正能助力孩子成长的所在。
那么做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那?
首先、是家长对孩子养育观念的转变。
所谓养育,有养也有育。但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养而不育,或者叫只养不育。我们知道很多行业都是需要从业资格证的,比如教师、律师。但是唯独做父母,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沿袭父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而显然这样的方式是不适合现在的孩子的。加之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父母们忙碌一天,多方面的压力袭来,真的已经没有精力再去面对自己的调皮的孩子。此外目前升学就业压力。教育内卷化,鸡娃、虎妈等现象的出现,就如同看电影时,第一排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教培行业的盛行,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下的产物。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
因此,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好的教育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培养一个被社会接纳的人,比考上一百个北大还重要。而这些首先需要做父母的是善于学习、善于引导孩子的。善于了解、观察孩子。只有这样从能从根本上转化教育观念。
第二、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不要将这种爱变成了对成绩、荣誉的过分追求。这种爱不会因为攀比而变的功利化。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会不自觉地将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所以作父母的首先要做好榜样。一个每天手机不离眼的父母是教不出一个书本不离眼的孩子的。而生活中父母为人处事、言语习惯都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子里。慢慢转化成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直接奠定了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影响,带来的是基本人品和品德的构建。其实孩子对我们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比如无论父母怎么打骂孩子,孩子依然渴望和父母亲近。那么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那?
第三、父母要学会养育技巧。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又吵又闹,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这可能是目前我们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不确定的时代。在不确定的社会里会发现人的本能做法是抓确定性的东西。什么是确定性的东西?就是量化指标。比如成绩,可以量化。而品德、修养等很难量化的。所以父母看到成绩时会本能的觉得这是考察孩子的唯一,当然在目前教育选拔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逃不出成绩的怪圈的。但是作为父母有必要学会一些养育技巧。
所谓的养育技巧,就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观察孩子,善于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孩子沟通。静待花开,才能助力孩子的未来。
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要控制情绪,必须先感知到 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当我们生气时可以先对自己说“你又生气啦”,当我们明确自己的情绪时就已经缓解了一半的情绪。这对孩子来说同样是一种躬身示范。
我们知道,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身体发展状况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而成年人往往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视力所及范围是有限的,我们往往觉得东西就在眼前,孩子怎么看不见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是以我们的视角来审视孩子,这就要学会转换角度。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与孩子对话、沟通。才能起到养育作用。
通过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养。而在教养中最重要的不是评价孩子,而应该是陈述事情,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父亲提供的是有效陪伴和支持,而不是否定。我们要知道孩子出现问题时是与孩子拉近关系的时候,而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是时候。
总之,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是支持者,是教练,最后要走到观众席,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来找你才是成功。好的家庭教育不是说学习成绩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的。爱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练习的。养育孩子更是需要研究的。父母的转变是孩子轉变的开始,父母的支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愿孩子在家庭教育遇见爱,都能成为未来自由的翱翔的雄鹰。
笔者从教十多年,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问题学生的研究一直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那么要想教育好孩子,绝不仅仅是送到学校,让学校教育。其实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遇见爱,遇见未来。而家校共育其实是分工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承担的是对学生品格、习惯的养成,而学校教育更多的承担的是知识的传授。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而言才是真正能助力孩子成长的所在。
那么做为家长,我们能做些什么那?
首先、是家长对孩子养育观念的转变。
所谓养育,有养也有育。但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养而不育,或者叫只养不育。我们知道很多行业都是需要从业资格证的,比如教师、律师。但是唯独做父母,我们大多数人是没有做好准备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沿袭父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而显然这样的方式是不适合现在的孩子的。加之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父母们忙碌一天,多方面的压力袭来,真的已经没有精力再去面对自己的调皮的孩子。此外目前升学就业压力。教育内卷化,鸡娃、虎妈等现象的出现,就如同看电影时,第一排人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教培行业的盛行,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下的产物。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
因此,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好的教育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培养一个被社会接纳的人,比考上一百个北大还重要。而这些首先需要做父母的是善于学习、善于引导孩子的。善于了解、观察孩子。只有这样从能从根本上转化教育观念。
第二、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爱。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而不要将这种爱变成了对成绩、荣誉的过分追求。这种爱不会因为攀比而变的功利化。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会不自觉地将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导。所以作父母的首先要做好榜样。一个每天手机不离眼的父母是教不出一个书本不离眼的孩子的。而生活中父母为人处事、言语习惯都会深深印在孩子的脑子里。慢慢转化成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直接奠定了孩子的高度。
父母的影响,带来的是基本人品和品德的构建。其实孩子对我们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比如无论父母怎么打骂孩子,孩子依然渴望和父母亲近。那么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那?
第三、父母要学会养育技巧。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又吵又闹,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这可能是目前我们教育的真实现状。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不确定的时代。在不确定的社会里会发现人的本能做法是抓确定性的东西。什么是确定性的东西?就是量化指标。比如成绩,可以量化。而品德、修养等很难量化的。所以父母看到成绩时会本能的觉得这是考察孩子的唯一,当然在目前教育选拔方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逃不出成绩的怪圈的。但是作为父母有必要学会一些养育技巧。
所谓的养育技巧,就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观察孩子,善于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孩子沟通。静待花开,才能助力孩子的未来。
一个情绪失控的父母,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伤害是一辈子的。要控制情绪,必须先感知到 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当我们生气时可以先对自己说“你又生气啦”,当我们明确自己的情绪时就已经缓解了一半的情绪。这对孩子来说同样是一种躬身示范。
我们知道,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身体发展状况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而成年人往往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孩子在小的时候视力所及范围是有限的,我们往往觉得东西就在眼前,孩子怎么看不见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是以我们的视角来审视孩子,这就要学会转换角度。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与孩子对话、沟通。才能起到养育作用。
通过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养。而在教养中最重要的不是评价孩子,而应该是陈述事情,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父亲提供的是有效陪伴和支持,而不是否定。我们要知道孩子出现问题时是与孩子拉近关系的时候,而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是时候。
总之,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是支持者,是教练,最后要走到观众席,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来找你才是成功。好的家庭教育不是说学习成绩不重要,而是不是最重要的。爱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练习的。养育孩子更是需要研究的。父母的转变是孩子轉变的开始,父母的支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愿孩子在家庭教育遇见爱,都能成为未来自由的翱翔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