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挑战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愁·家庭教育》2020年2期刊发了谭旭东教授的文章《父母的样子,藏着孩子的未来》。我点评此文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谭教授的文章,从家教这个敏感的话题切入,提出了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五大问题:一是过多依赖老人,二是父母教育不民主,三是教育方式过于传统、陈旧,四是家庭人际关系过于封闭,五是感恩教育表面化。这里涉及到原生家庭教育的理念落后、方法简单、生态恶化、分寸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第一个问题,即隔代教育的这一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农村与城市普通存在的共性问题,也是一个长久以来渐渐形成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更是科技迅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全球性的大话题。隔代教育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有哪些?我们又应该如何化解、适应和引领汹涌而来的隔代教育大潮?期待大家的关注,欢迎大家的参与和研究。”
  今天,“总编策划”栏目则围绕“隔代教育”这一共性大话题,邀请五位作者写自己家的隔代教育故事。粗粗阅读后,脑中便留下了零零星星的印象和感受,想一吐为快。
  1.这五篇文章,和谭教授的文章一样,都直接或间接地告诉我们一个共同话题,那就是不管你认可还是反对,隔代教育渐渐成为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你无法回避。有一个数据也帮助我们证明这一态势的判断。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照看孙辈的比例占到了66.47%。该调研数据显示上海、广州0~6岁的孩子中超过50%接受隔代教育,在北京多达70%,而且这个数据,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小而增高。
  2.这五篇文章有三篇,反映了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不适性。
  雪鹰的不适在于,婆婆用自己的生活习惯与教育方式影响孙辈,作为亲代的雪鹰因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她对隔代教育的现状非常不满,想改变又力不从心。
  张蕊的不适就更加明显。起初,初为人母的她与母亲之间虽有些许矛盾,但还能将就。但发展到最后,因育儿观念、方法等众多冲突的不断产生,竟然让身在其中的孩子产生负罪感。张蕊考虑再三,再次决定辞职做全职妈妈,参与孩子的成长全程,让自己的母亲回家养老。
  无论是雪鹰还是张蕊,不但在家庭教育方面与祖辈有矛盾,家庭关系也因此变得不和谐。
  桂杰与老人的冲突相对缓和。她用快餐取悦儿子,爷爷奶奶坚决反对。这些生活琐事体现了两代人育儿理念的不一致。但桂杰和公婆基本达成一致,她也认可这是祖辈对子女的爱。
  3.隔代教育是否和谐,关键要看是一种什么样态,或者从什么角度衡量。马力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好样本,外公外婆对孙辈的教育能够做到尊重、陪伴和赏识有机结合。在马力眼里,她的父亲近乎成为家庭教育专家。而李宗泽从孙辈的独特视角,书写了成长过程中外婆的陪伴,他特别爱外婆,记录了外婆和自己的点点滴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隔代教育这个话题很大且很复杂,不是一篇小文能够讲明白的。这里我想结合个人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讲一个微话题,即面对隔代教育,父母应该怎么办?

一、定位


  虽然隔代教育似乎成为一种发展大势,我们已经无法回避。但是,作为家长必须清楚: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亲子教育是这个系统中的关键因子,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子代教育重任,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也不能完全填补亲子教育这一生态位。从中华文化传统来说,《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箴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特殊情况外,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始终不能缺席;祖辈可以适当补位,但一定不能越位。这个定位必须准确。

二、定类


  常言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事实也正是如此。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专家曾对当下的隔代教育进行过分类,大致有:过分关注型,过分监督型,严厉惩罚型,民主、温暖和理解型。这种划分着眼于性质、程度,但过分关注型和过分监督型只是一个性质的不同侧面而已,对隔代教育家庭来说,往往很难对号入座。
  个人以为,目前隔代教育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四种比较普遍:①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各在其位又能相融共振型,可简称为和谐型;②亲子教育缺失而隔代教育在位,简称纯隔代教育型;③亲子教育为主导、主体,而隔代教育仅仅是偶尔客串或需要时略作配合而已,前者强势后者弱势,可简称为亲强隔弱型;④隔代教育为主导、主体,而亲子教育为辅,处于弱势、劣势,与前一种相反,可称为隔强亲弱型。
  不同的家长,必须清楚自己家庭隔代教育的类型。类型不同,情况便不同,应对的策略、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孩子出生后,父母双方便外出打工谋生,把孩子养育权全权交给祖辈,这就属于第②种纯隔代教育型。严格说,这种家庭亲子教育已经缺席。又比如,桂杰的家庭教育基本面应该属于都不缺位的第①种和谐型,而事实上,亲子教育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雪鹰的家庭教育属于第④种类型,隔代教育过于强势、亲子教育显得过弱,而强势的隔代教育偏偏问题比较多;马力家庭主体上属于第③种类型,亲子教育为主体,隔代教育偶尔参与,亲强隔弱,但比较协调。而像张蕊的家庭,发展到最后,隔代教育已经失位了,只有亲子教育。

三、定标


  分类研究,确定目标。不同类型的隔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和需要研究的课题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各自隔代教育的大目标或主要目标是不尽相同的。对每一个家长来说,就必须分析自己家庭教育的实情,心中有数,不能得过且过,不能随便跟风。当然,这样的研究,并非单个家庭或家长就能完成,需要更多的家庭教育机构和研究部门参与,需要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去做多样本、大样本的研究,形成有权威性的報告,用来指导当下及之后的隔代教育。
  个案研究,确定课题。即使类型相似,但祖辈的学识、教养、素养、人生经验,特别是教育观念、经验、方式和习惯又各不相同,具体应对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头脑特别冷静和清晰,因家制宜,做好个案研究。要知道,隔代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与课题,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样本。
  比如,雪鹰提供的家庭教育案例,带给我们第一个重大课题,即隔代教育必须正视的严酷现实——一方面,亲代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只能请祖辈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成长和早期教育;另一方面,祖辈的教育方式不但溺爱、传统,而且迷信、任性、强势,甚至无法沟通,作为亲代无法接受又不得不忍受。这种矛盾如果解决不了,隔代教育就多了一个失败的案例。
  “隔强亲弱”的隔代教育家庭,必须从一开始就应该有所筹谋,做出切实的应对。
  个人以为,作为亲代,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必须把亲子教育列入到自己的重要日程之中。家长要挤时间,在各地妇联、教育部门或权威机构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家教理论,掌握现代而先进的家教方法。父母双方要做好具体细致的亲子教育分工。再忙,也有休息日吧;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通过视频交流吧。亲代不可以放弃亲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祖辈的理念、经历、能力等情况,必须提前有所了解和研究,在感激祖辈帮助我们教育子女之余,也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巧妙地帮助祖辈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地教育好孩子。要记住,成功的家教都是沟通出来的,需要将心比心,以诚示之。只要有时间,就要主动与祖辈沟通,一方面表达对老人的关心和感激,另一方面共同商量育儿方案、陪伴方式,交流看法,形成共识。
  个人以为,开家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许多问题,都是在这样的家庭会议中得到解决的。为了方便及时解决新问题,还可以建立家族微信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在一个群中,对一些突发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发表观点,商讨对策,及时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题。
  隔代教育最理想的样态是和谐型。要实现这样的和谐,家长的挑战一定很多。但我们要相信,挑战并非是坏事,有时,更是一种机遇,是隔代教育走向和谐的机遇。
  接受挑战,春暖花开。
  编辑 王淑娟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中秋节的晚上,天上没有月亮,未满两岁的孙女璎珞很失望,我只能告诉她,天上下雨,月亮公公和我们一样去躲雨了。从她去年看连环画开始,我们就告诉她月亮的美,以至她翻一页页的书就是找月亮;每次抱她出去看月亮时,还要配唱,比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在那东山顶上》等曲子。  我家住在远离南京市区的仙林,当初看中这个小区,就是院子里有大树,有湖水,有小桥,有花有草,甚至还有个小山,上面还有一个小草亭,很是符
期刊
Q我是一个初中生的妈妈。孩子小学时成绩一直不错,但升入初中后,一逢大考就紧张、焦虑,成绩一落千丈。还有半年中考,孩子忽然说不想参加中考,学不下去。请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A如今,孩子中考前出现心理状况或问题的越来越多。你可能认为是孩子学业压力太大,才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实际上,学业压力只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并不是唯一原因。  青春期孩子通常會遇到独立与依赖、自我评价冲突的问题,尤其敏感脆弱、心理
期刊
女儿成绩普通,性格和善,是个温暖可爱的小姑娘。上小学高年级后,我发现她变得孤僻了,不爱出门,见着熟人也不肯打招呼。老师也反映女儿在学校越来越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也不愿跟同学交往。  几番询问下来,我才知道,原来是女儿的自卑在作祟。  在学校,那些成绩优异、性格活泼、长相漂亮的同学特别受欢迎,他们课堂上踊跃,课下也积极,老师同学都喜欢。而女儿总觉得自己成绩不如别人好,长相普通,性格也不如别人讨
期刊
“小象和我是好朋友”  女儿上幼儿园前,我常骑着自行车带她去外婆家,她坐在后面的小座椅上。一路上,我和她背唐诗,数数字,讲故事,谈论着路边的花草树木……每次都是快乐之旅。  上了幼儿园后,我们住在镇上,每次从奶奶家离开时,她小手挥不停:“爷爷再见,奶奶再见,大公鸡再见,小山羊再见……”一口气把看到的一切“再见”个遍,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在小不点的眼里,一切都是有感情的,都需要一一道别。  女儿四五岁
期刊
朋友拍攝短片,我过去帮忙给他挑选演员。是一部关于孩子的电影,所以我们在一所初中门口摆出星探的架势,等着放学铃声响起,从水一样泄闸而出的学生里,挑选那些适合于不同角色的小演员。  我们很快从一群学生中,锁定了一个目标。那是一个神情淡漠懒散的男生,书包的带子快要耷拉到地上了,却还是不知觉,一个人兀自向前走着,有不合群的孤单与骄傲,像极了朋友剧本里一个单亲家庭的男生。  我穿过汹涌而出的人群,将他及时拦
期刊
古老的历史长河,留下了许多珍贵且生動的文物。暑假里,老师带领我们到坐落在云龙湖边的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  第一个展厅中陈列了许多幅汉画像石,我最喜欢一幅车马出行图。图中一位老者对一队车马弯腰鞠躬进行迎接,车马领队似乎是一位将军,他昂首挺胸,神态威严,身后的一行人乘坐的都是大马车,可想而知他们是从远道而来。  第三个展厅中有两幅汉画像石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幅画像上刻着三条鱼,它们被装在盘子里,旁边刻有
期刊
1  周五早上,按照惯例,我检查孩子们最近的课外阅读情况。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点,读多少不限,可适当批注,并在所读页面注上当天的日期,我隔一段时间检查。  当我打开一个女生的《老人与海》时,顿觉哭笑不得:薄薄的一部中篇小说,开始阅读的日期是2月26号,读了近20天,后面还有四分之一没读完。  合上书,我装出一本正经的神色对眼前这个高挑文静的姑娘说:“哎呀,你这小丫头
期刊
1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从小即严。母亲常说“树苗从小扶得正,往后才能长得直”。上小学后,母亲就要求我们自己整理床铺、打扫房间卫生;放寒暑假,就教我们洗衣服、煮饭……  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不丰富,吃的玩的都比较少,放学路上有好看的、好吃的,会不由自主地凑上去。母亲跟我们约法三章:不准“相呆”,不准走路吃东西,不准看别人吃东西。  儿时嘴馋,有时候故意找理由不吃早饭,想跟母亲要几分钱买个
期刊
读《三国演义》,看到张松献地图一章,颇觉有趣,掩卷大乐。孩子问我何故,我告诉他张松献地图于刘备之事,又兴之所至,兴致勃勃跟孩子提议道:“不如我们一起绘制正定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形图吧。”听闻此建议,孩子疑惑地问:“怎么绘制地形图?我们绘制地形图献给谁呢?”我手一挥,豪气回应:“当然是献给爸爸!”  因为“献一座城给爸爸”的宏伟志向,所以这份心血来潮竟正儿八经地提上了日程。事不宜迟,迟则生变,
期刊
表弟六岁了,最害怕理发。夏天,他总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汗流个不停。每次姑姑一说理发,表弟就逃之夭夭。我很想帮姑姑,便想了一个好办法。  那天,我笑眯眯地说:“小宝,要不要玩游戏?”表弟立刻来了兴致:“什么游戏?”我说:“你当顾客,我当理发师怎样?”表弟不知是计,答应了。  我搬了个凳子在院里,吆喝道:“理发喽,理发……”表弟坐下来,笑嘻嘻地问:“理发多少钱?”我摇摇头说:“不仅不要钱,还送冷饮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