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张扬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神州大地,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之中。北平、天津告急!中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战火中惨遭摧残,为保存文化力量,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入敌手。武汉告急,长沙震动!面对华北沦陷、中原动荡、三吴烽火、九夏蜩螗之势,长沙临时大学被迫再南迁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昆明正式上课。三校各有光荣历史和优良校风,联大融合了北大的民主自由之风、清华的严谨求实之风和南开的活泼创新之风,弘扬了三校的科学与民主的优良传统,互相尊重,患难与共。三校都是著名专家学者荟萃之地,故联大师资阵容强大,且各有所长,造诣良深。诚如梅贻琦先生所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确,联大没有大楼,却有大师,群贤毕集,联大教授多为一代宗师和文坛泰斗。
  当时的联大,校舍简陋得出奇,条件艰苦得惊人,校舍是靠东租西借而来,分散在城内和郊外。1939年在大西门外买到120亩荒坟地重建的新校舍(今云南师大校址),全是泥地土坯墙、木格窗的平房。除图书馆是瓦顶外,教室是铁皮屋顶,宿舍则是草顶。新宿舍由梁思成设计,但因经费严重不敷,建筑大师也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教室里热天犹如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雨天铁皮屋顶叮当作响,教师讲课要大声喊叫,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教师们的生活条件也十分恶劣。由于物价飞涨,生活负担更重,不少教授连粗茶淡饭都难以为继,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到处兼课。据王力先生当时的记述,抗战前,教授的地位也常能与方面之权要乃至更高的官员分庭抗礼。关于薪金高呢,正薪四百至六百元,比国府委员的薪金只差两百元,比各省厅长的薪金高出一两百元不等,而到了1943年教授的薪水仅相当于战前的8元,等于削减了原来的98%。王力在昆明郊外的龙头村(又名龙泉镇)赁房居住,“房子既小且陋,楼上楼下四间房子,总面积不到20平米,真是所谓‘斗室’。土墙有一条裂缝,我日夜担心房子倒塌下来。” 生活逼得王力在语言学家之外还成了一个散文家,这位专治语言学的教授此时为了糊口,不得不动手写小品文,所以他把在这里写成的小品文叫做《翁牖剩墨》。
  但生活的艰难并没减少教授们的生活情趣,沈从文起先自己在临街的楼房租屋一间。由于他脾气好而无家眷,他的这间小屋便成了文艺界的一个沙龙,施蛰存下午无课时总来聊天,杨振声和女儿杨蔚也是常客。后来沈从文家眷尽数奔来,便在北门街与杨振生、刘康甫数家同租了一个院子,并在一起立伙,傅思年、李济之、罗常培时常来蹭饭。金岳霖将自己的宠物大公鸡寄养在这里,一有空袭警报他先奔来救他的鸡。于是,战争年代这样简陋朴素的小院,也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着欢乐。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尽管条件异常艰苦,联大无论是老教授、学者,还是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都不失民族气节,对抗战抱必胜的信心。甘于艰苦,甘于淡泊,严谨治学,著书立说,诲人不倦,执著地为民族培养人才作贡献。茅屋草舍育英才,联大短短的8年时间,共培养了2522名毕业生,加上投笔从戎以及各种原因中途辍学者,进联大受过教育的学生共达8000余人,其中不少人成为了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这些著名的学者文人,在40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和昆明最下层的人民一道经历着战争与贫困的磨难。他们蓝布长衫,落落大方,以一种共赴国难的高风亮节照亮了整个社会。那时候,小城的富人家都不好意思再穿绫罗绸缎了,太太们收起了绣花衣服,小姐们则放开被缠的小脚,到学校去念书。而每当联大教授举办讲座,昆明街头的店铺就会收铺板关门,因为老板与伙计都要去听讲。演讲内容,有时是时事,有时是《红楼梦》。讲到国破之痛,台上的教授流泪痛呼,台下的群众一片悲愤。
  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征。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宣告结束,树起了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最后铭曰: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先来哲。西南联大已成为历史,岁月流逝,人生沧桑并不能磨灭这些珍贵的回忆。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而作文可以说是占据了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因此,平时的写作训练和作文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就作文评价,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作文评价,是对学生作文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测评。这个测评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主要环节,而作文评改与评讲,是作文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一、作文评改的作用  作文评改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窗口,评语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
期刊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全新理念,古语亦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基于此,时下不少语文教师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把自己的情感和别人交流,进而达到“主动学”“快乐学”的目的。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或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或一枝独秀,万马齐喑;或热热热闹,华丽假象。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运用好这种模式
期刊
所谓“高效写作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的写作教学之后,学生写作能力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的写作有无进步或发展是高效写作教学的评判标准。  一、学生无效或低效写作的几种表现  1.无病呻吟,瞎编硬套,敷衍了事,体现了学生写作功底太差。  2.信手写来,随意涂鸦,表意混乱,体现了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3.嬉笑打诨,满纸趣谈,不见情志,体现了学生缺少生活积累。  4.语言艰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也不会天生具有创新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素材。如,看图画、读书、看电视、听音乐等,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达到这样的目标,作
期刊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多种,横向展开论证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所谓横向展开论证,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层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证。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写好横式结构议论文关键在于布好点,即拟写合适的分论点。那么从那些角度拟写分论点呢?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拟写分论点。  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来拟写,即抓住话题中心词的内涵与外延,用“话题中心词是什么”的句式。也就是给话题中心
期刊
教育是诗意的事业,教育的诗意就在于它关乎人的灵魂,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生活。良好的教育能使人心灵圣洁,灵魂崇高,具有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更加理想的生活状态,并最终学会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理想的生活状态应是诗意的,海德格尔说:“人,当诗意地栖居。”诗意使生存变成了生活,语文教师更应成为诗意生活的化身和引领者。  诗意的生活当追逐简单,简单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一种审美思想,更是志
期刊
高考材料作文可以说纷繁复杂,从提炼观点的角度可以把它粗略地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观点明确,感情倾向明朗的;二是感情倾向可以朝两个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发展,需对观点做辩证分析的;三是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的。  一、观点明确型  如,朴素是一种自然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情操,同时,朴素又是一种责任。从语言情感流向来看,材料对“朴素”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如果以朴素为话题来写作的话,应该从正面立意比较恰当
期刊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低,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中的不争事实。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方面:从学习客体方面来说,文言文在词汇、语法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与现代文有“隔膜”,给学生一种“难且无用”之感;另外文言文篇目选编的合理性还有争议,按文学史年代编排的方法,导致难度大的篇目先在低年级学习的倒错现象。从学习主体方面来说,正如有些老师指出的那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多把教学目标集中在古汉语知识的讲
期刊
新一轮课改的推广,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问题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实际,也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和探索。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也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提出恰当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成功与
期刊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首诗一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