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步洲,闽清人,中国著名密码破译专家,早年留学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从事情报工作,曾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电,促使“海军之花”山本五十六被截杀。新中国成立后留居大陆,晚年陪妻子移居日本,96岁病逝于日本神户。
1941年12月3日,一封由中国发出的机密信件被加急派往美国,然而,这份机密信件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理睬与重视。4天之后,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原来,这是一封被破译的特级密电,这封密电关系到两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信上有两点内容:日军要在檀香山珍珠港海军基地开战,时间是星期天(1941年12月7日)。
闽清台山公园,盘踞在山顶的听涛斋,红砖白墙,庄严而幽静。满园梨花绽放,如雪的花瓣铺满庭院。一个纪念碑无声地竖立在山顶的角落里,碑文中有关主人公池步洲的故事鲜为人知,但是与他关联的珍珠港事件却震惊世界。
阴差阳错 行外人做行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爆发,全国抗日的统一战线也开始形成。一直留学在日本的池步洲毅然携妻回国,妻子白滨英子是个日籍女子,因为这个尴尬的身份,让这趟归国之旅在起初就困难重重。白滨英子只能选择与日本的家人决裂,最后跟随池步洲一起回到中国参加抗战。
回国的路也是险象环生,日本警官揪住英子的日籍身份,不让她离开海关,好在英子的哥哥及时赶到,代表家人同意妹妹前去中国,这才放行。于是,池步洲带着一家五口躲过了日本警察的重重盘查,终于到达了上海。此时的江沪一带已经炮火连天,正愁着无处安顿一家五口人的生计,池步洲遇上了曾经的“熟人”陈固亭,陈当时就任陕西省社会处处长,说会替池步洲安置。
几天后,陈固亭真的带来了音讯:中央(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正在找人研究日本密电码。池步洲早前在大学学的是机电,后来又去学工学,密码破译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先是拒绝了陈固亭,他觉得自己没有基基础,在陌生的领域中不一定能做好。但是陈固亭继续劝说:“如果可以成功,相当于为抗战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你日文好,不妨来试一试!”
1939年1月,经不住对方一再劝说,池步洲心动了。就这样,他阴差阳错地开始从事密码破译工作。
密室奇才 破译珍珠港密电
当时,被截获的日军密电主要是由日文、中文、英文等三种语言组成的,只有三种语言都熟练掌握的人,才有办法灵活转换。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没有诞生,池步洲就拿着这些电报,眼睛看,脑袋想,去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没有仪器设备,也没有前人的研究资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并乐此不疲。一天深夜里,他发现 “双字母组合”中的若干组频率特别高,比如,MY、HL、GI,等等,于是他继续去寻找,在上百份的资料统计中发现,这些高频组合大概有十个,会是代表什么呢?池步洲继续研究,他发现这些组合常常三四组、四五组连在一起使用,虚词的使用频率虽高,但很少有重叠结构或互相结合的现象,经过一系列排除,池步洲就大胆假设,这十组高频组合是代表0-9的数字。这犹如暗室中照进一束光,池步洲紧紧抓住这个线索继续研究。
当时条件有限,池步洲就让妻子跟他一起,翻看所有能找到的报刊书籍,去统计其中0-9出现次数最多那个。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统计出“一”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九”则相反。这个速度一点也不亚于现代计算机,池步洲就把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假设为“一”,频率最低的GI定为“九”,再根据“O”一般很少出现在数码开头这个特点,找出十组中基本不出现在开头的HL,定为“O”,这样,就译出三个数字了。
靠着他聪智的大脑,池步洲又不断地将各种数据、信息与密电的内容相挂钩联想,他觉得这些数字应该是敌我双方的军队部署番号、病员数目、枪支弹药的数量等,将MYHLWODIGL这样的字母连缀译出来了:一O二师。随着破译出来的单字越来越多,因为过于零碎,所花的精力也相当之多,如果真想“系统破译”,必须根据这些字的读音及语法特点,逐个找出双字母组合与“五十音图”相对应的关系。正好,日语的十个“格助词”使用频率也极高,很快,相关的词语就被推测出来了。
他结合密码中的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日军在中国战场吃紧……他顺藤摸瓜,终于破译了由日本军队大本营发出的侵袭珍珠港的密电。
这是今天我们要用电脑来执行的命令,他用人脑就能完成了,不仅准确而且快速。从1938年3月初到3月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池步洲把几百封密电通通都译出来了,在这些“外交电报”中,很大一部分是我方梦寐以求的军事机密。
可惜的是,当消息传递给美国的时候,对方却不以为然,他们不相信一个中国专家所破译的密电。一方面由于这则密电的特殊性:军事情报,另一方面,美国不相信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才。4天过后事情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当日本的炮弹在珍珠港炸响时,美方相信了,但为时已晚。
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他的故事若无人知晓,也许就是默默无声地走过一生。一次偶然的机缘,让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广为流传。侄媳王老太太告诉记者,池步洲把自己的所有人生经历告诉了狱友,狱友获释后遇到一位作家,他破译密电的事迹才逐渐广为知晓。
在池步洲的故乡闽清县,知道他事迹的人都会用这些字眼来形容他:天才、高智商、了不起的人物。
池步洲的侄媳回忆起这位“步洲叔”的时候,始终一脸的钦佩与惊叹。86岁高龄的老人家,对于有深刻记忆的事情,还是能很清晰地说出来:“他的智商非常高,记忆力超强,有一次我先生(池伯鼎 原福州三中副校长)去上海看望步洲叔,到了以后准备给同学拨电话,第一次没有拨通,就放下了。步洲叔过来帮忙一下就拨通了,当时的电话没有记忆和重播的功能,我先生就很惊讶,问他怎么拨的,他根本不知道号码多少,步洲叔说他看到拨的手势,听到拨号盘的回音就知道了。他就是这样,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池步洲其实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家庭,据他老家的宗亲池垂光介绍,池步洲吃苦耐劳,一生基本上都在苦难中度过。他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是放牛娃,十分好学勤奋,十岁的时候才步入学堂,用九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20年学习的学业,考大学时因为英语发音不过关落第了。五嫂林怡是个大家闺秀。她看到这个小叔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一点儿都不贪玩,惊人的才智又刻苦好学,是个可造之材,就将自己全部嫁妆——三亩田地和金银首饰变卖,凑足3000银洋送池步洲去日本留学。
然而,时运不济,在池步洲毕业后没多久,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回国效力去破译了密码,密码译出来也仅名噪一时,随即而来的是20年的“铁窗”生涯,他的后半生几乎笼罩在这阴影之下。直到30多年后的1983年,池步洲75岁时才得以平反。
这一年,他才再次携妻儿返回已经离别几十年的故乡闽清祖屋探望族人。“三十二载憔悴身,一朝摘帽返故乡”,池步洲的心情是复杂的,人生能有多少个32年,在从古稀走向双庆的这段人生小道里,过往的兴衰成败都变成了片片剪影,承载着历史,却不该困顿在这份沉重之中。
看着多年未见的亲人和记忆中的故乡,生命仍旧是真实的,逝去的过往都该无怨无悔。他铭记着五嫂当年的再造之恩,称她为“恩嫂”,而她也一直视这位小叔如己出。池步洲的侄媳记得很清楚,在婆婆弥留之际,她当时一直在婆婆耳边对她说,再等一等,再等一等,步洲叔马上就到了。“说来也神奇,人在那个时候真的可以一直支撑着”,当池步洲匆匆赶回来,哐当一声跪在五嫂面前时,老人家闭上了眼睛,眼角两行泪水缓缓滑落。
池步洲的侄媳讲完这个细节后突然就沉默了,原来她眼眶红了。正义可以带动正义,温暖能够吸引温暖,生命之河静静相拥。
我们听说了很多人的故事,故事中又交织着很多的人,有些看来无足轻重,有些随着历史已经久远,但总有那么一个、一点,带着无言的感动与力量,绽放在你我的心底。
1941年12月3日,一封由中国发出的机密信件被加急派往美国,然而,这份机密信件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理睬与重视。4天之后,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了。原来,这是一封被破译的特级密电,这封密电关系到两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信上有两点内容:日军要在檀香山珍珠港海军基地开战,时间是星期天(1941年12月7日)。
闽清台山公园,盘踞在山顶的听涛斋,红砖白墙,庄严而幽静。满园梨花绽放,如雪的花瓣铺满庭院。一个纪念碑无声地竖立在山顶的角落里,碑文中有关主人公池步洲的故事鲜为人知,但是与他关联的珍珠港事件却震惊世界。
阴差阳错 行外人做行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爆发,全国抗日的统一战线也开始形成。一直留学在日本的池步洲毅然携妻回国,妻子白滨英子是个日籍女子,因为这个尴尬的身份,让这趟归国之旅在起初就困难重重。白滨英子只能选择与日本的家人决裂,最后跟随池步洲一起回到中国参加抗战。
回国的路也是险象环生,日本警官揪住英子的日籍身份,不让她离开海关,好在英子的哥哥及时赶到,代表家人同意妹妹前去中国,这才放行。于是,池步洲带着一家五口躲过了日本警察的重重盘查,终于到达了上海。此时的江沪一带已经炮火连天,正愁着无处安顿一家五口人的生计,池步洲遇上了曾经的“熟人”陈固亭,陈当时就任陕西省社会处处长,说会替池步洲安置。
几天后,陈固亭真的带来了音讯:中央(指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正在找人研究日本密电码。池步洲早前在大学学的是机电,后来又去学工学,密码破译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他先是拒绝了陈固亭,他觉得自己没有基基础,在陌生的领域中不一定能做好。但是陈固亭继续劝说:“如果可以成功,相当于为抗战前方增加几十万大军,你日文好,不妨来试一试!”
1939年1月,经不住对方一再劝说,池步洲心动了。就这样,他阴差阳错地开始从事密码破译工作。
密室奇才 破译珍珠港密电
当时,被截获的日军密电主要是由日文、中文、英文等三种语言组成的,只有三种语言都熟练掌握的人,才有办法灵活转换。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没有诞生,池步洲就拿着这些电报,眼睛看,脑袋想,去寻找出其中的规律。
没有仪器设备,也没有前人的研究资料,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并乐此不疲。一天深夜里,他发现 “双字母组合”中的若干组频率特别高,比如,MY、HL、GI,等等,于是他继续去寻找,在上百份的资料统计中发现,这些高频组合大概有十个,会是代表什么呢?池步洲继续研究,他发现这些组合常常三四组、四五组连在一起使用,虚词的使用频率虽高,但很少有重叠结构或互相结合的现象,经过一系列排除,池步洲就大胆假设,这十组高频组合是代表0-9的数字。这犹如暗室中照进一束光,池步洲紧紧抓住这个线索继续研究。
当时条件有限,池步洲就让妻子跟他一起,翻看所有能找到的报刊书籍,去统计其中0-9出现次数最多那个。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统计出“一”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数字,“九”则相反。这个速度一点也不亚于现代计算机,池步洲就把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假设为“一”,频率最低的GI定为“九”,再根据“O”一般很少出现在数码开头这个特点,找出十组中基本不出现在开头的HL,定为“O”,这样,就译出三个数字了。
靠着他聪智的大脑,池步洲又不断地将各种数据、信息与密电的内容相挂钩联想,他觉得这些数字应该是敌我双方的军队部署番号、病员数目、枪支弹药的数量等,将MYHLWODIGL这样的字母连缀译出来了:一O二师。随着破译出来的单字越来越多,因为过于零碎,所花的精力也相当之多,如果真想“系统破译”,必须根据这些字的读音及语法特点,逐个找出双字母组合与“五十音图”相对应的关系。正好,日语的十个“格助词”使用频率也极高,很快,相关的词语就被推测出来了。
他结合密码中的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日军在中国战场吃紧……他顺藤摸瓜,终于破译了由日本军队大本营发出的侵袭珍珠港的密电。
这是今天我们要用电脑来执行的命令,他用人脑就能完成了,不仅准确而且快速。从1938年3月初到3月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池步洲把几百封密电通通都译出来了,在这些“外交电报”中,很大一部分是我方梦寐以求的军事机密。
可惜的是,当消息传递给美国的时候,对方却不以为然,他们不相信一个中国专家所破译的密电。一方面由于这则密电的特殊性:军事情报,另一方面,美国不相信中国也有这样的人才。4天过后事情得到了真实的印证,当日本的炮弹在珍珠港炸响时,美方相信了,但为时已晚。
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他的故事若无人知晓,也许就是默默无声地走过一生。一次偶然的机缘,让这位传奇人物的故事广为流传。侄媳王老太太告诉记者,池步洲把自己的所有人生经历告诉了狱友,狱友获释后遇到一位作家,他破译密电的事迹才逐渐广为知晓。
在池步洲的故乡闽清县,知道他事迹的人都会用这些字眼来形容他:天才、高智商、了不起的人物。
池步洲的侄媳回忆起这位“步洲叔”的时候,始终一脸的钦佩与惊叹。86岁高龄的老人家,对于有深刻记忆的事情,还是能很清晰地说出来:“他的智商非常高,记忆力超强,有一次我先生(池伯鼎 原福州三中副校长)去上海看望步洲叔,到了以后准备给同学拨电话,第一次没有拨通,就放下了。步洲叔过来帮忙一下就拨通了,当时的电话没有记忆和重播的功能,我先生就很惊讶,问他怎么拨的,他根本不知道号码多少,步洲叔说他看到拨的手势,听到拨号盘的回音就知道了。他就是这样,非常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池步洲其实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家庭,据他老家的宗亲池垂光介绍,池步洲吃苦耐劳,一生基本上都在苦难中度过。他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是放牛娃,十分好学勤奋,十岁的时候才步入学堂,用九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20年学习的学业,考大学时因为英语发音不过关落第了。五嫂林怡是个大家闺秀。她看到这个小叔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一点儿都不贪玩,惊人的才智又刻苦好学,是个可造之材,就将自己全部嫁妆——三亩田地和金银首饰变卖,凑足3000银洋送池步洲去日本留学。
然而,时运不济,在池步洲毕业后没多久,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回国效力去破译了密码,密码译出来也仅名噪一时,随即而来的是20年的“铁窗”生涯,他的后半生几乎笼罩在这阴影之下。直到30多年后的1983年,池步洲75岁时才得以平反。
这一年,他才再次携妻儿返回已经离别几十年的故乡闽清祖屋探望族人。“三十二载憔悴身,一朝摘帽返故乡”,池步洲的心情是复杂的,人生能有多少个32年,在从古稀走向双庆的这段人生小道里,过往的兴衰成败都变成了片片剪影,承载着历史,却不该困顿在这份沉重之中。
看着多年未见的亲人和记忆中的故乡,生命仍旧是真实的,逝去的过往都该无怨无悔。他铭记着五嫂当年的再造之恩,称她为“恩嫂”,而她也一直视这位小叔如己出。池步洲的侄媳记得很清楚,在婆婆弥留之际,她当时一直在婆婆耳边对她说,再等一等,再等一等,步洲叔马上就到了。“说来也神奇,人在那个时候真的可以一直支撑着”,当池步洲匆匆赶回来,哐当一声跪在五嫂面前时,老人家闭上了眼睛,眼角两行泪水缓缓滑落。
池步洲的侄媳讲完这个细节后突然就沉默了,原来她眼眶红了。正义可以带动正义,温暖能够吸引温暖,生命之河静静相拥。
我们听说了很多人的故事,故事中又交织着很多的人,有些看来无足轻重,有些随着历史已经久远,但总有那么一个、一点,带着无言的感动与力量,绽放在你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