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的小学生将来需面临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复杂社会,优秀的心理素质与杰出的综合能力成为了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利条件。在如今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乡村小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音乐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過程,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也是推进乡村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在音乐课程教学实际中的所察所思,就音乐教育的意义、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部分现状以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等作出分析、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育;农村小学;启迪智慧;树立信心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部分现状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各学校的认同与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关心和接受,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这种重视和接受或许仅仅体现于城市。而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音乐教育的近况着实令人担忧。据笔者亲身的实践与调查,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在部分乡村小学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许多乡村中小学校,在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开拓方面,思想上仍没完全意识到,行动上也多半是敷衍了事。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音乐课得不到正视、音乐教具残缺不全,以及无故停课等等现象经常存在,致使我国的乡村音乐教育仍然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较为落后的状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属于一个人口浩繁的农业大国,而比重很大的乡村人口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庞大群体。乡村人口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的高低以及乡村文化氛围的优劣,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方针的实现以及我国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衡量一个地方整体社会环境的重要标尺之一便是音乐文化。因此,在当前大力提倡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中,乡村音乐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前沿阵地不可或缺的得力手段,具有普遍的社会性、综合性和群众性,我们应当大力宣传并重点落实。加大学校领导对乡村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各级政府对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进而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既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需求,亦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需要。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乡村音乐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开发大脑、启迪智慧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赏心悦目的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听觉盛宴。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用声音来配合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织体等元素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抽象艺术。在六、七岁至十四、五岁(即学龄早期至青春期)是对于音乐中各个元素感知力的最佳的时期,而这恰恰就是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因为在这段时期,人的思维与认知形式恰是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进行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倘若在这段时期及时地进行适应年龄阶特点的、系统的、有效的训练,就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思维的转化与发展。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一次接触到音乐,是听母亲弹奏的优美的钢琴声。从母亲手中流淌的音符深深地埋进了小爱因斯坦的心里,从此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爱因斯坦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后来又接触了钢琴,并且一有空就认真地练习它们。正是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大大地扩展了他的右脑思维能力,也构成了其左右脑思维的均衡性,才造就了日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除了爱因斯坦,科学史上还有许多科学家都爱好音乐。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喜欢拉小提琴;数学家华罗庚谙熟音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尤爱弹钢琴。
人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大脑也一直伴随着观察、思考、记忆、想象、判断等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很可能早于学前教育。许多实例可靠地证明了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与未接受音乐教育的人相比,前者普遍具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更高的智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中,音乐教育应该是我们教务工作的重点之一,而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则更应该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2、树立自身的自信心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无国界的、无种族的心灵语言,并且是人类最具情感的、细腻的第二语言,它是源于人类要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产生的。笔者在农村的音乐教学中发现,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敢唱歌,或者唱歌时有气无力、面无表情。产生这类现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而这些孩子们在平日里与他人交流则多半也是闷不做声、怯懦心虚的。此外,从某种功能上来说,音乐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长期以来,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这其中包括:患儿感觉能力的修复、运动机能的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等等。音乐教育的作用恰巧是利用音乐——这样一种溢于言表的美的艺术,通过诉诸心灵的情愫,洋溢着情感,去轻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从而逐步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实现人身的价值。
结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把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小学生正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阶段,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小就喜欢音乐,把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让他们喜欢音乐,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力求新颖、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爱学习。音乐是神圣而美丽的,我们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让他们从内心热爱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要以素质教育来培养人才,贯彻和实施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士杰;《试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问题讨论集》.1997 年第1 版
[2]、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
[3]、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农村小学;启迪智慧;树立信心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部分现状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受到各学校的认同与重视,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关心和接受,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这种重视和接受或许仅仅体现于城市。而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音乐教育的近况着实令人担忧。据笔者亲身的实践与调查,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在部分乡村小学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以及许多乡村中小学校,在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开拓方面,思想上仍没完全意识到,行动上也多半是敷衍了事。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音乐课得不到正视、音乐教具残缺不全,以及无故停课等等现象经常存在,致使我国的乡村音乐教育仍然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较为落后的状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属于一个人口浩繁的农业大国,而比重很大的乡村人口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庞大群体。乡村人口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的高低以及乡村文化氛围的优劣,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方针的实现以及我国此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衡量一个地方整体社会环境的重要标尺之一便是音乐文化。因此,在当前大力提倡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中,乡村音乐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是建设和谐文化前沿阵地不可或缺的得力手段,具有普遍的社会性、综合性和群众性,我们应当大力宣传并重点落实。加大学校领导对乡村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各级政府对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进而提高广大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既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需求,亦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中国的需要。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乡村音乐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开发大脑、启迪智慧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赏心悦目的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听觉盛宴。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用声音来配合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织体等元素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抽象艺术。在六、七岁至十四、五岁(即学龄早期至青春期)是对于音乐中各个元素感知力的最佳的时期,而这恰恰就是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因为在这段时期,人的思维与认知形式恰是处于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进行过渡的一个特殊阶段。倘若在这段时期及时地进行适应年龄阶特点的、系统的、有效的训练,就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思维的转化与发展。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第一次接触到音乐,是听母亲弹奏的优美的钢琴声。从母亲手中流淌的音符深深地埋进了小爱因斯坦的心里,从此他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爱因斯坦六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后来又接触了钢琴,并且一有空就认真地练习它们。正是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大大地扩展了他的右脑思维能力,也构成了其左右脑思维的均衡性,才造就了日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除了爱因斯坦,科学史上还有许多科学家都爱好音乐。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喜欢拉小提琴;数学家华罗庚谙熟音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尤爱弹钢琴。
人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大脑也一直伴随着观察、思考、记忆、想象、判断等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音乐教育很可能早于学前教育。许多实例可靠地证明了接受音乐教育的人与未接受音乐教育的人相比,前者普遍具有灵活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更高的智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中,音乐教育应该是我们教务工作的重点之一,而乡村小学音乐教育则更应该是整个音乐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2、树立自身的自信心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无国界的、无种族的心灵语言,并且是人类最具情感的、细腻的第二语言,它是源于人类要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产生的。笔者在农村的音乐教学中发现,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敢唱歌,或者唱歌时有气无力、面无表情。产生这类现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而这些孩子们在平日里与他人交流则多半也是闷不做声、怯懦心虚的。此外,从某种功能上来说,音乐在本质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长期以来,音乐治疗作为一种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这其中包括:患儿感觉能力的修复、运动机能的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等等。音乐教育的作用恰巧是利用音乐——这样一种溢于言表的美的艺术,通过诉诸心灵的情愫,洋溢着情感,去轻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从而逐步树立起孩子们的自信心,实现人身的价值。
结语: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这样才能把音乐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小学生正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阶段,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音乐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小就喜欢音乐,把中国古老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让他们喜欢音乐,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力求新颖、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爱学习。音乐是神圣而美丽的,我们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让他们从内心热爱学习,把他们培养成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要以素质教育来培养人才,贯彻和实施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士杰;《试论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美学问题讨论集》.1997 年第1 版
[2]、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
[3]、王安国,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