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声乐的学习更是一个漫长、复杂而且艰辛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和成人学习声乐的异同,结合个人体会,揭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成年人和青少年;声乐教学;异同
声乐艺术的感染力是要靠演唱者的声音来体现的,学习者若想较好的学习一首声乐作品,必须在学习前对作品做详细的分析,从作品的各个方面去揣摩、总结、规划声音,塑造意境,以情带声,最后达到所要表现的效果。
一、共性
1、发声技巧
歌唱的方法、技能技巧在原则上是一样的,从声乐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分析是以人声为乐器,其发声和演唱的全过程是在大脑高级神经支配下,调节各有关发声器官,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全过程.广义上讲是进行呼吸产生的气流冲击声带,通过胸腔口腔头腔发出的声音.
2、正确的调控情绪
正面的表达情绪,削弱和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
人际沟通
声乐教学中,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沟通工作做好了,师生才能相互配合,以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保持平衡的心态
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心态是否平衡而直接影响声乐学习
(1)树立自信意识,锻炼学生意志。
学习中必须有恒心、毅力,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多鼓励、表扬、学会欣赏学生、抓住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势利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2)保持良好的心境,在欢乐中演唱
生理学角度看,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保持大脑高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欢乐的演唱,要让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过程中,感到歌声是一种倾诉,抒发内心情怀,营造轻松的气氛,形成良好的心境.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将复杂的概念性的东西解释为简单的具体感受。
二、个性
1.少儿
少年儿童通常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相对器乐曲而言,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首歌远比学习一首器乐曲所花时间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在引导少年儿童如何学习声乐,谈谈我一些做法:
(1)激发学习兴趣大部分青少年并不太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学习,这样教师就得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多用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学生来掌握学习内容.一定到以激发孩子的歌唱兴趣为宗旨,切忌重技术而忽略艺术。
(2)多变的教学方式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可能逐渐消弱,而且会感受的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多采取肢体语言来配合,例如游戏似的练习,放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新鲜感,更好的找到发生的感觉;或者播放一些同龄声乐学习者的演唱作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感受音乐及声乐的美,从而喜欢声乐,更有兴趣学习。
(3)变声期的学习青少年变声期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这期间学生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很费力,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了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2.成人
成年人学声乐,学唱歌,远比年轻人难,身体各部分器官成型,老化,甚至衰退。声带改变已无可能,几十年长年累月养成的说话,呼吸的习惯,要改造成符合美声发声的新习惯,实在难为其难。如果没有好老师的正确教导,自己的努力与领悟,就是唱上十年八年的,往往还是停止不前,蹉跎了岁月。因此,沈湘大师说:做声乐老师要认真教学,你可以教不好学生,但不能把人教坏,这是做老师的起码原则。
(1)确定学习目标
一定先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2)树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音概念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生前曾指出:“每个人的歌唱乐器有自己生理上的特点,唱出来的声有不同的音质音色。”只有经历正确的和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3)训练方式方法
a、气息
打开气息腔体用“闻花”或“打哈欠”等方法,而用“吃一惊”方法则能很快地打开胸腔和腹腔,使喉头自然下降。保持住打开的吸气状态腔体那种“惊呆”的感觉,然后把小肚收缩,意念从上往下压气,慢慢发出“嗨”声与“哈”声。唱歌的气息是向下压出来而非向上吐出来的感觉,这叫“又吸又呼”。
b、腔体
唱歌时感觉声音是从声带以下,胸前第二纽扣处发出。发出的声音感觉不是穿过声带,而是绕到声带后部,贴着咽壁上去。就形成了声乐的最核心技巧 -----“贴着咽壁吸着唱”。只要真正掌握理解,真正掌握,真正学会,真正运用这七个字。你的白声问题,喉头问题,鼻音问题,共鸣腔体问题,一一都能迎刃而解。
c、共鸣
唱歌唱不响,其实就是没打开共鸣。沈湘大师把头腔共鸣体比喻成一个倒置的小瓶,把胸腔共鸣体比喻一个大瓶子,上下由咽管相通。发声时心里想着大瓶底与小瓶底,即把气息顶在大瓶底,然后把夹着声音的气息,压送到小瓶底。两瓶底之间大约1公尺左右的腔体,全是你的共鸣箱。对于小瓶子是:找准角度,“贴着咽壁吹瓶口”,一旦吹响,头腔共鸣就到来了。
(4) 多样化的类型区分人生的生理结构和发音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共性,但是却存在着多样化的类型和个性化的风格。多样化的类型方面,不仅有男声、女声、高、中、低音之分。还有许多表现型的类别例如花腔、抒情、戏剧等,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歌唱是通过特殊的方法(或者是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是人体各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协调作用,是看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的发声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它们发声器官和协调配和,让他们歌唱。因此,声乐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很好的诱导和学生的勤奋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晓贰.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2):13-18.
【关键词】:成年人和青少年;声乐教学;异同
声乐艺术的感染力是要靠演唱者的声音来体现的,学习者若想较好的学习一首声乐作品,必须在学习前对作品做详细的分析,从作品的各个方面去揣摩、总结、规划声音,塑造意境,以情带声,最后达到所要表现的效果。
一、共性
1、发声技巧
歌唱的方法、技能技巧在原则上是一样的,从声乐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分析是以人声为乐器,其发声和演唱的全过程是在大脑高级神经支配下,调节各有关发声器官,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全过程.广义上讲是进行呼吸产生的气流冲击声带,通过胸腔口腔头腔发出的声音.
2、正确的调控情绪
正面的表达情绪,削弱和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
人际沟通
声乐教学中,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沟通工作做好了,师生才能相互配合,以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保持平衡的心态
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心态是否平衡而直接影响声乐学习
(1)树立自信意识,锻炼学生意志。
学习中必须有恒心、毅力,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多鼓励、表扬、学会欣赏学生、抓住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因势利导,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2)保持良好的心境,在欢乐中演唱
生理学角度看,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保持大脑高效率,教师在培养学生欢乐的演唱,要让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投放到表演过程中,感到歌声是一种倾诉,抒发内心情怀,营造轻松的气氛,形成良好的心境.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将复杂的概念性的东西解释为简单的具体感受。
二、个性
1.少儿
少年儿童通常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相对器乐曲而言,歌曲短小精悍,学会唱一首歌远比学习一首器乐曲所花时间要少得多,也容易得多。在引导少年儿童如何学习声乐,谈谈我一些做法:
(1)激发学习兴趣大部分青少年并不太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家长的要求下进行学习,这样教师就得引导学生.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多用贴近生活的比喻让学生来掌握学习内容.一定到以激发孩子的歌唱兴趣为宗旨,切忌重技术而忽略艺术。
(2)多变的教学方式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可能逐渐消弱,而且会感受的枯燥、乏味.这时,教师就应多采取肢体语言来配合,例如游戏似的练习,放松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有新鲜感,更好的找到发生的感觉;或者播放一些同龄声乐学习者的演唱作品,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感受音乐及声乐的美,从而喜欢声乐,更有兴趣学习。
(3)变声期的学习青少年变声期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这期间学生声带充血,发声的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唱歌时很费力,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里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采用哼鸣、假声唱、微声唱、小声唱、混声唱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使变声期嗓音既得到了保护,又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法。
2.成人
成年人学声乐,学唱歌,远比年轻人难,身体各部分器官成型,老化,甚至衰退。声带改变已无可能,几十年长年累月养成的说话,呼吸的习惯,要改造成符合美声发声的新习惯,实在难为其难。如果没有好老师的正确教导,自己的努力与领悟,就是唱上十年八年的,往往还是停止不前,蹉跎了岁月。因此,沈湘大师说:做声乐老师要认真教学,你可以教不好学生,但不能把人教坏,这是做老师的起码原则。
(1)确定学习目标
一定先树立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2)树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声音概念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生前曾指出:“每个人的歌唱乐器有自己生理上的特点,唱出来的声有不同的音质音色。”只有经历正确的和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3)训练方式方法
a、气息
打开气息腔体用“闻花”或“打哈欠”等方法,而用“吃一惊”方法则能很快地打开胸腔和腹腔,使喉头自然下降。保持住打开的吸气状态腔体那种“惊呆”的感觉,然后把小肚收缩,意念从上往下压气,慢慢发出“嗨”声与“哈”声。唱歌的气息是向下压出来而非向上吐出来的感觉,这叫“又吸又呼”。
b、腔体
唱歌时感觉声音是从声带以下,胸前第二纽扣处发出。发出的声音感觉不是穿过声带,而是绕到声带后部,贴着咽壁上去。就形成了声乐的最核心技巧 -----“贴着咽壁吸着唱”。只要真正掌握理解,真正掌握,真正学会,真正运用这七个字。你的白声问题,喉头问题,鼻音问题,共鸣腔体问题,一一都能迎刃而解。
c、共鸣
唱歌唱不响,其实就是没打开共鸣。沈湘大师把头腔共鸣体比喻成一个倒置的小瓶,把胸腔共鸣体比喻一个大瓶子,上下由咽管相通。发声时心里想着大瓶底与小瓶底,即把气息顶在大瓶底,然后把夹着声音的气息,压送到小瓶底。两瓶底之间大约1公尺左右的腔体,全是你的共鸣箱。对于小瓶子是:找准角度,“贴着咽壁吹瓶口”,一旦吹响,头腔共鸣就到来了。
(4) 多样化的类型区分人生的生理结构和发音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共性,但是却存在着多样化的类型和个性化的风格。多样化的类型方面,不仅有男声、女声、高、中、低音之分。还有许多表现型的类别例如花腔、抒情、戏剧等,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歌唱是通过特殊的方法(或者是多方法)的语言来训练嗓音功能而获得的,是人体各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协调作用,是看见摸不着的;主要依靠声乐教师把自己的发声感受、体验、歌唱的经验、方法通过通俗的、精炼的、准确的、形象的、生动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挥它们发声器官和协调配和,让他们歌唱。因此,声乐的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很好的诱导和学生的勤奋练习。
参考文献:
[1]李晓贰.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