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教材中加强了某些概念定理的发生性教学,经过一系列有价值问题的逐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活动能力。
关键词: 数学 探究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教材中加强了某些概念定理的发生性教学,经过一系列有价值问题的逐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其先进性,因此在课堂45分钟内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尤为重要。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有关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想法。
一、课前必须作好充分预见性的准备
教学重点比较好处理,只要把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知识,多花费些时间,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之在教学中突出来就行了。难办的是如何处理好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往往与教学难点一致,就是说某一知识点,往往既是关键内容,又是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仔细地钻研剖析,弄清重点、难点,寻找适合进行探究学习的课题,并全面了解知识的发生链。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个体。因此在设计一个探究式课题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看其是否具有教学中需要的准备知识,如有欠缺,需要在课前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补漏;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现在所处的心理水平,预见其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与认识深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的难易高低,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首先,要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问题情境的选择必须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对学生思维有培养价值的问题等等。其次,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教师自身的特长能力不同,学生的水平高低不同,对于一个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诠释法,因此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能看其有效性。对于一些课的教学,我比较提倡问题式教学,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层次分明,层层启发,使学生抽丝剥茧,逐渐认识知识的本质,这也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再次,学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组织作用是否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特别要重视的是就是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要使每一组的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根据学生的水平,使每组中既要有能力强的领导型学生,也要有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这样才能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达到双赢共荣。
二、课中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飞跃
首先,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要充分利用45分钟时间,按照教学设计思路,掌控教学节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发现知识,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素质,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其次,课前准备好详细的教学设计,但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多少学生就可能有多少不同的想法、见解。作为教师就要有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价值想法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获得知识和思维的提升。对于一些太偏的想法要学会“忽视”,――不是置之不理,将这些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合适的道路上,减少他们越过障碍的时间,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三、课后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小结.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提炼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要让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首先,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要进行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进行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导入是否自然?提问是否适当?启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某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课堂调控是否适当?等等。教师只有反思,才能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其次,学生也需要反思,只有经过了反思消化才能既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向教师暴露其思维过程,让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只有反思,才能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对那些在探究中失败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回旋的余地,也应给他们以鼓励,虽然他們的想法是错的,但他们为其他的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的机会,他们仍然是有功之臣,他们比那些成功的学生更值得表扬;对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发言的学生,如果在活动中有了明显的表现,教师也应该对他们多加鼓励,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创新火花,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在探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提倡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探究性学习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但现在仍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因此,如何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巩固“双基”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数学探究性学习真正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道路十分艰辛,需要各位教师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建民.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7):63-64.
[2]林灵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26):45-46.
关键词: 数学 探究性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教材中加强了某些概念定理的发生性教学,经过一系列有价值问题的逐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
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数学探究性学习具有其先进性,因此在课堂45分钟内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尤为重要。以下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有关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想法。
一、课前必须作好充分预见性的准备
教学重点比较好处理,只要把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知识,多花费些时间,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使之在教学中突出来就行了。难办的是如何处理好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往往与教学难点一致,就是说某一知识点,往往既是关键内容,又是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仔细地钻研剖析,弄清重点、难点,寻找适合进行探究学习的课题,并全面了解知识的发生链。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个体。因此在设计一个探究式课题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看其是否具有教学中需要的准备知识,如有欠缺,需要在课前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补漏;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现在所处的心理水平,预见其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与认识深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定教学目标的难易高低,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首先,要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问题情境的选择必须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对学生思维有培养价值的问题等等。其次,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教师自身的特长能力不同,学生的水平高低不同,对于一个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诠释法,因此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能看其有效性。对于一些课的教学,我比较提倡问题式教学,问题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层次分明,层层启发,使学生抽丝剥茧,逐渐认识知识的本质,这也适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再次,学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进行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组织作用是否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特别要重视的是就是要进行合理的分组,要使每一组的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根据学生的水平,使每组中既要有能力强的领导型学生,也要有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这样才能通过小组学习,互帮互助,达到双赢共荣。
二、课中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飞跃
首先,课堂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要充分利用45分钟时间,按照教学设计思路,掌控教学节奏,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发现知识,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整体素质,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其次,课前准备好详细的教学设计,但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多少学生就可能有多少不同的想法、见解。作为教师就要有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价值想法的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获得知识和思维的提升。对于一些太偏的想法要学会“忽视”,――不是置之不理,将这些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合适的道路上,减少他们越过障碍的时间,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三、课后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小结.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提炼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要让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
首先,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要进行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进行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导入是否自然?提问是否适当?启发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某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课堂调控是否适当?等等。教师只有反思,才能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其次,学生也需要反思,只有经过了反思消化才能既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向教师暴露其思维过程,让教师发现问题。学生只有反思,才能完成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对那些在探究中失败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一个回旋的余地,也应给他们以鼓励,虽然他們的想法是错的,但他们为其他的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的机会,他们仍然是有功之臣,他们比那些成功的学生更值得表扬;对那些平时不喜欢参与发言的学生,如果在活动中有了明显的表现,教师也应该对他们多加鼓励,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创新火花,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在探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替、循环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学习在内的其他学习方式。事实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提倡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探究性学习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但现在仍有高考这根指挥棒,因此,如何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巩固“双基”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数学探究性学习真正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道路十分艰辛,需要各位教师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建民.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7):63-64.
[2]林灵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2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