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 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现实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中不但要求教材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使学生们可以自然地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理解、学习、领悟数学,亲身体会到数学的有关知识就在身边,切身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让学生必须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们打好继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密切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教学中来,结合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教育信息资料来整理教材、发挥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各项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事情,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枯燥无味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鲜活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数学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压岁钱和一些生活中的小物品,提前做好数学分组,在小组中进行实物的买卖,从而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在换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会找钱,不会换算……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要首先表扬他们仔细的观察,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到上课的时候,使学生们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换算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即学习数学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 我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将例题“小华有20块白巧克力,16块黑巧克力. 送给亮亮18块,还有多少块?”改为“如果你有20块白巧克力,16块黑巧克力. 送给妹妹18块,你怎样给她呢?你自己还剩下几块呢?请你尝试用数学算式表达你的想法. ”
生1:从白巧克力里取出18块送给妹妹,自己还剩下18块,列式为20 - 18 + 16 = 18(块).
生2:从两种巧克力中各取出9块送给妹妹,自己还剩18块,列式:20 + 16 - 9 - 9 = 18(块).
……
通过例题的变式教学,将原本枯燥的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课堂变得不再乏味,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数学故事”,享受成功感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数学故事”,看着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和迫切想发言的小脸,我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喜欢这些数学活动. 应用题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中思考,思考后再创造,“乐思方有思泉涌”. 在交流的时候,我专门进行了准备,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还把学生的作品先进行了分类,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演示等手段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参与评奖. 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
总之,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的生活化意识培养,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熟悉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让学生必须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们打好继续发展的基础. 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密切问题引入学习数学的教学中来,结合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数学教育信息资料来整理教材、发挥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各项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事情,设计了一系列的方程应用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这样就把教材中枯燥无味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鲜活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数学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压岁钱和一些生活中的小物品,提前做好数学分组,在小组中进行实物的买卖,从而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在换算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会找钱,不会换算……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要首先表扬他们仔细的观察,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到上课的时候,使学生们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换算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即学习数学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 我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将例题“小华有20块白巧克力,16块黑巧克力. 送给亮亮18块,还有多少块?”改为“如果你有20块白巧克力,16块黑巧克力. 送给妹妹18块,你怎样给她呢?你自己还剩下几块呢?请你尝试用数学算式表达你的想法. ”
生1:从白巧克力里取出18块送给妹妹,自己还剩下18块,列式为20 - 18 + 16 = 18(块).
生2:从两种巧克力中各取出9块送给妹妹,自己还剩18块,列式:20 + 16 - 9 - 9 = 18(块).
……
通过例题的变式教学,将原本枯燥的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课堂变得不再乏味,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交流“数学故事”,享受成功感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数学故事”,看着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和迫切想发言的小脸,我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喜欢这些数学活动. 应用题也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中思考,思考后再创造,“乐思方有思泉涌”. 在交流的时候,我专门进行了准备,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现奖”……还把学生的作品先进行了分类,学生可以通过表演、演示等手段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学生参与评奖. 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
总之,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的生活化意识培养,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提高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数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