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授政治,把政治问题生活化,具体生活问题政治化,展现政治源于生活的理念。进而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能够观察与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的事物中理解和学习政治,感受到政治就在我们周围,体会到政治的作用和趣味,体验到政治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经济生活》教材第十一课在导入第一框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设计了一个“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的探究活动。作为中山本地的学生,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样的事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日常生活事例。因为这些事例跟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例导课,引出政治课的主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中受益。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这一内容时,笔者先以昔日中山人的骄傲——“威力洗衣机”更名为“东菱威力”设疑,导出曾经连续六年国内产销量第一的中国洗衣机大王——“威力洗衣机”被民营企业“东菱凯琴”收购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重视,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应当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为其努力方向。开放性就是要承认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把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政治内容也纳入到课堂中来,借助实例向学生讲述抽象而深奥的政治理论。例如讲述“我国国家职能”时,联系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所作所为的一系列事实,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也增强了说服力。多元性就是要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多角度来探讨政治问题和看待社会现象。例如讲解“合理消费观”时,不要让学生形成“合理消费”即节俭观点,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量入为出才是积极而合理的消费观,这样才能既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不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生成性就是要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过程的“实时”需要而自发呈现,使教学内容的生成成为学生创造性的动态活动的一部分。例如学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时,学生对“科学技术是属于物质范畴还是意识范畴”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互动中,自然联想到新中国的成就与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使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教学内自然呈现,并在生动的感悟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有用之处。例如讲到《市场原则》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碰到的吃亏上当的事例,知道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被侵犯后一般会怎么办?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等。相信这些问题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热情。在生活中体验,使学生的才能得以提升、情感得以激发,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用“心”去参与,敢于尝试探索,乐于去交流展示,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4.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发展生活、享用生活。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例如,在学习“家庭理财”知识点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充当国债、股票、保险的推销员,进行推销演说。结果一些成绩中差的学生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喝彩。为什么单单这几位同学表现出色呢?课下一问,原来他们中有的家长就是推销员,或者家里一直热衷于保险、炒股。答案不言自明,学生所谓“熟练”的“投资选择”来源于真实生活,其理财知识的获得自然是他真实生活的体验与总结。再比如,在学习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相关内容后。笔者让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调查“威力洗衣机”从辉煌到没落的原因并对“东菱威力”重振雄风、东山再起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作为在校学生,不一定能提出多么高明的见解,老师也不必强求他们提出多么合理的建议。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能够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一言以蔽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政治课教师正努力思索和践行的论题。当然,探索之道路还很漫长,有待我们携手“上下求索”。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 导入生活,激发兴趣 《经济生活》教材第十一课在导入第一框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中设计了一个“通过中山人生活的巨大变化,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取得了伟大胜利,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的探究活动。作为中山本地的学生,在感到骄傲的同时,更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内容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什么样的事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学生日常生活事例。因为这些事例跟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以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事例导课,引出政治课的主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在学中受益。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兼并和破产》这一内容时,笔者先以昔日中山人的骄傲——“威力洗衣机”更名为“东菱威力”设疑,导出曾经连续六年国内产销量第一的中国洗衣机大王——“威力洗衣机”被民营企业“东菱凯琴”收购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重视,激发他们积极探索“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2. 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应当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为其努力方向。开放性就是要承认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应把学生生活中接触的政治内容也纳入到课堂中来,借助实例向学生讲述抽象而深奥的政治理论。例如讲述“我国国家职能”时,联系我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所作所为的一系列事实,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感,也增强了说服力。多元性就是要课堂教学内容立足于多角度来探讨政治问题和看待社会现象。例如讲解“合理消费观”时,不要让学生形成“合理消费”即节俭观点,而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量入为出才是积极而合理的消费观,这样才能既不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不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生成性就是要教学内容依据教学过程的“实时”需要而自发呈现,使教学内容的生成成为学生创造性的动态活动的一部分。例如学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时,学生对“科学技术是属于物质范畴还是意识范畴”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互动中,自然联想到新中国的成就与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发展,使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教学内自然呈现,并在生动的感悟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 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政治课的有用之处。例如讲到《市场原则》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碰到的吃亏上当的事例,知道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被侵犯后一般会怎么办?如何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等。相信这些问题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热情。在生活中体验,使学生的才能得以提升、情感得以激发,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用“心”去参与,敢于尝试探索,乐于去交流展示,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4.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解释生活,而在于改变生活、发展生活、享用生活。因此,政治教学生活化策略既要强调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例如,在学习“家庭理财”知识点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模拟情境:让学生充当国债、股票、保险的推销员,进行推销演说。结果一些成绩中差的学生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喝彩。为什么单单这几位同学表现出色呢?课下一问,原来他们中有的家长就是推销员,或者家里一直热衷于保险、炒股。答案不言自明,学生所谓“熟练”的“投资选择”来源于真实生活,其理财知识的获得自然是他真实生活的体验与总结。再比如,在学习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相关内容后。笔者让有兴趣的同学继续调查“威力洗衣机”从辉煌到没落的原因并对“东菱威力”重振雄风、东山再起提出合理化建议。虽然作为在校学生,不一定能提出多么高明的见解,老师也不必强求他们提出多么合理的建议。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能够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一言以蔽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政治课教师正努力思索和践行的论题。当然,探索之道路还很漫长,有待我们携手“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