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an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情景创设,是教学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信息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视、听、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特点,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
  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及需要解决问题的分析,为学生提高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并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和视觉本质又能持续刺激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教学的积极动因
  1、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教师要将这种兴趣及时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效果就会很明显。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设置新的教学情景,巧妙引入新课。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习,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呈现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跳动的四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感知的转化奠定基础,并能更好地强化教学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信息量大,动感性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平移”一课时,我设计了大量形象、直观的课件,使他们从感兴趣地动画投入到新课堂中去,我在创设情境时,给学生播放了电影“十面埋伏”中飞刀的片段,“神州六号”发射的片段,某商场中电梯运行的片段,工厂中传输带流水线运输的片段。让学生来观察这些片段的共同特点。学生先回答这些片段的共同特点是运动的。其次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特点。从而引出生活中平移。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并建立了和谐的、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以情感体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有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更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并达到高效。
  例如:在《圆锥的侧面积》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锥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屏幕上出示圆锥的实物图。然后,圆锥实物图影像抽去,剩下闪烁的圆锥立体图形,学生从圆锥实物图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锥这个几何体模型。接着屏幕上出现扇形,然后这个扇形形绕着它的半径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体,让学生掌握圆锥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锥的底和高。随后,圆锥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移出来,让学生认识圆锥底面。待学生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锥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三角形,有的认为是扇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锥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扇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锥的侧面面积?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三角形?斜着剪还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锥侧面面积推导过程。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新标准》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发展学生的理解及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有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去思考和探索,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合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后,一定会消除学生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化学这门学科,顺利完成高中化学知识的过渡学习。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方法  由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调整,导致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提
期刊
【摘要】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不外乎熟读、背诵、翻译这三步曲,给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着实令人痛心。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古诗词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诵读;改写;积累  学习古诗词,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让学生受到中华民
期刊
【摘要】语文和音乐可以表现共同的主题和情感,语文可以促进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促进对语文的理解。在语文课堂上有效运用音乐元素,可以营造特殊的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效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深化文章主题;可以提升学生理解和审美能力,对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音乐;添加剂;兴奋剂;调节剂;增强剂  语文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期刊
作文难吗?难。学生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这什么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前老师们过多的把责任强加于学生,但我认为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为学生的作文打开一扇窗口,让丰富多彩的内容融进作文。作文是评价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准,中国古代以一篇作文来选拔人才,正反映了作文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现在把作文内容过于的束缚,学生难以发挥,一味地去迎合老师的意图去写,这样学生怎么能喜欢作文呢?下面将我在作文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尤其是如何做好学生作业评价成为老师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实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大趋势的发展,随父母进城读书的学生数在大幅度增加。彭阳县第二小学现有学生2000人,其中农民工子女就占学生总人数的88
期刊
高中学生充满了青春的朝气、活力、积极、向上、热情、奔放,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传统的高中生物教育没有完全考虑到高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因此已不再适应当今的课堂。新课标的实施推动了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生物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标》给我们广大生物老师提出了更高与更新的要求,而教师想要完成新课标所规
期刊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教育的改革正在逐渐深入,而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
期刊
【摘要】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改实施以来,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得以相应的提高。高中体育教学包含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体育;素质教育;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指一种从内到外与从外到内的双向过程,是指在运用他国教育的形式、方法来补充中国自己的教育形式、方法时,创造出具有在他国文化场域中不能生成的,又包容了当代先进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设计宏观而长远的战略性路径时,既需要对国外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范式进行多维研判、检验和选择,又需要走进本土教育现场,对中国教育现象和教育的日常生活进行深度透视,对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