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教育的改革正在逐渐深入,而教学方法的改变正是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体会我总结了一些对生物教学方法的意见。
在教学内容上的开放,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因材施教”,不要“脱离教材”、“超越教材”,只有不断地“钻研教材”,才能有新的体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教学密决,必然导致学生钻营学习技巧,不从根本上理解教材,体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实质。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新的全面的知识的自然而然的抵触情绪,也就很难培养学生开放性学习方法和教师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宽是十分必要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分析、偏重演绎、偏重推理、轻视综合、归纳、渗透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课讲得很精彩,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空。
例如“种子萌芽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的教学,通过分组做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的豆芽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式”教学
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程序式、研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媒体,使生物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知识共享性,即指知识不具有排它性,可供许多人同时共享,较少受时空限制。加之,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的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
(一)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的拓宽
1、在知识点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生物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说教参上的,课外读物上的,生物杂志上的。
2、在最新生物科技上拓宽。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前途的前沿科学。教师在平常的开放性教学中要不断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学发展成就,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工程,网上治病等,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
(二)教学形式的开放
培养开放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建立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改变,给学生时间、空间去质疑,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组织和引导,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教师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 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在教学中,可适当采用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同时并用。这样,教学形式在灵活、多样的变化中,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气。
把微笑带进课堂,生动幽默进课堂,利用合适的办法提高学生注意力,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营造气氛。对于上课睡觉的现象,开学第一课有严格的要求,但偶尔也有打盹的,不集中注意的现象,此时我会突然停顿,或干脆停止一分钟讲课,提醒大家收回注意力。有时,我会把生物认识相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山水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学生还有反复的哼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在教学内容上的开放,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因材施教”,不要“脱离教材”、“超越教材”,只有不断地“钻研教材”,才能有新的体会,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样的教学密决,必然导致学生钻营学习技巧,不从根本上理解教材,体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实质。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新的全面的知识的自然而然的抵触情绪,也就很难培养学生开放性学习方法和教师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宽是十分必要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根除“灌输式”这一过分偏重讲授、偏重分析、偏重演绎、偏重推理、轻视综合、归纳、渗透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课讲得很精彩,头头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但由于忽视了综合、归纳、渗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所以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空。
例如“种子萌芽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的教学,通过分组做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同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的豆芽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式”教学
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程序式、研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媒体,使生物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知识共享性,即指知识不具有排它性,可供许多人同时共享,较少受时空限制。加之,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的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
(一)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的拓宽
1、在知识点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生物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说教参上的,课外读物上的,生物杂志上的。
2、在最新生物科技上拓宽。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前途的前沿科学。教师在平常的开放性教学中要不断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学发展成就,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工程,网上治病等,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
(二)教学形式的开放
培养开放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要有开放的课堂教学,建立多种互动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改变,给学生时间、空间去质疑,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教师只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规范、组织和引导,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有疑必质、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甚至在教师看来是可笑的想法,对认知活动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自然和宝贵的!它体现 了认知过程的本来面目,是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的“桥梁”。在教学中,可适当采用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同时并用。这样,教学形式在灵活、多样的变化中,显现出更大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更富有生气。
把微笑带进课堂,生动幽默进课堂,利用合适的办法提高学生注意力,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营造气氛。对于上课睡觉的现象,开学第一课有严格的要求,但偶尔也有打盹的,不集中注意的现象,此时我会突然停顿,或干脆停止一分钟讲课,提醒大家收回注意力。有时,我会把生物认识相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山水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学生还有反复的哼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