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无处不在,渗透其间:① 教学目标中明确美育;② 教材内容体现美育;③ 教学方法渗透美育。总之,根据新的语文课标及新的语文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与美育因素有诸多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实现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美育因素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美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德、智、体等教育,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的操作等方式,来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体质,它们的教育方式,不仅是由外面加上去的,而且是实际的,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可美育既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也不需要实际的学习、训练和操作,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无处不在,渗透其间:
1. 教学目标中明确美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组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恰恰体现了美育的功效。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其美育目标可以具体分解为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和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真爱生命,关爱他人。该教学目标犹如“三军之统帅”,为整个教学过程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定准了基调。
2. 教材内容体现美育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既共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各有侧重。
在《谈语文教本中》,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决不是语文教材不重要,相反,他的用意在于强调略读、课外阅读和教材的精读应是平等的地位,决不可简单地认为“文烂选”,就可“秀才半”。
高中教材取材广泛,文质兼美,体式完备,汇集了诸多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材将审美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占选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传统文化,文言诗文和传统寻根相结合,意蕴深厚。如教材内容涉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戏剧及清小说,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3. 教学方法渗透美育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语感教学法,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既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又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如《离骚》的“品读”“情读”“美读”。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实际技能等因素,都能通过语感表现出来,语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美读感染法可以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如教师范读《登高》,感染、引导学生;创设意境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艺术境界,如《琵琶行》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亲力弹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作为教育的方式之一,美育因素的存在,可以使学生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把学生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总之,根据新的语文课标及新的语文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与美育因素有诸多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实现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美育因素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具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明确提出并积极倡导美育。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等一样,都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德、智、体等教育,是通过学习、训练和实际的操作等方式,来提高人的知识和才能,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体质,它们的教育方式,不仅是由外面加上去的,而且是实际的,具有实在的功利目的。可美育既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也不需要实际的学习、训练和操作,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感染。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无处不在,渗透其间:
1. 教学目标中明确美育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其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组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恰恰体现了美育的功效。如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其美育目标可以具体分解为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和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真爱生命,关爱他人。该教学目标犹如“三军之统帅”,为整个教学过程树立了明确的方向,定准了基调。
2. 教材内容体现美育
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这四个板块既共同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各有侧重。
在《谈语文教本中》,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决不是语文教材不重要,相反,他的用意在于强调略读、课外阅读和教材的精读应是平等的地位,决不可简单地认为“文烂选”,就可“秀才半”。
高中教材取材广泛,文质兼美,体式完备,汇集了诸多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教材将审美教育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文学作品占选文的“四分之三”,而且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重传统文化,文言诗文和传统寻根相结合,意蕴深厚。如教材内容涉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戏剧及清小说,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精粹。
3. 教学方法渗透美育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语感教学法,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既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又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如《离骚》的“品读”“情读”“美读”。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实际技能等因素,都能通过语感表现出来,语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美读感染法可以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如教师范读《登高》,感染、引导学生;创设意境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进入“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艺术境界,如《琵琶行》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亲力弹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作为教育的方式之一,美育因素的存在,可以使学生精神上获得解放与自由,把学生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进入一种顺任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从而感到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的情趣,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总之,根据新的语文课标及新的语文理念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而这些与美育因素有诸多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实现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