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8月,央视披露京城近60家高尔夫球场巨量耗水的报道,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早在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项目,之后又陆续七次下文,重申通知精神。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多道禁令下,高尔夫球场建设数量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反却以高速、野蛮方式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仍有大约250个在建高尔夫球场,有600个高尔夫球场已列入未来建设规划,现在我国除了西藏外,各省市区都拥有了高尔夫球场。随着高尔夫球场的数量的增长,吞噬良田、纠纷不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社会矛盾日见凸显。一边是中央禁令不止,一边是地方违法不息,而公众更为关心的则是:“怪胎”高尔夫球场缘何越建越多?所留下的各种隐患到底该如何消解?
“高尔夫”是荷兰文kolf的音译,意思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据了解,高尔夫球场的原型是英国苏格兰的高山牧场,该牧场崎岖贫瘠但牧草丰茂。牧人们用驱羊杖击石自娱自乐,后发展为体育活动。由于该牧场地处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环境中,每年上千毫米的降水和浓雾,使这里的牧草无论人踩畜啃,依然十分茂盛,所以也根本用不着什么化肥农药。可见,这种运动是当地人因地制宜、顺应环境的自然产物。
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与苏格兰完全不同,根本不适宜建高尔夫球场。一个不适合建高尔夫球场的区域一旦建成球场,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要以消耗大量水资源、施大量化肥、喷洒大量农药来维系。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必然是生态环境受到重创,甚至是无法恢复的灾难性的创伤。
“怪胎”高尔夫球场三宗罪
一宗罪——吞噬良田。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高尔夫球场建设,占地至少在1200亩以上,以官方报道的“大约250个在建高尔夫球场,同时600个高尔夫球场已列入未来建设规划”球场数量计算,所占土地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首先证实高尔夫球场建设野蛮式增长是以吞噬大量土地,尤其是以牺牲农用地为代价。开发商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许下,不顾中央出台的数次禁令,疯狂圈地建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的疯狂增长,只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所谓“贵族”人的生活与娱乐,而代价却是农用土地数量大幅减少,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经济权益难保障,土地纠纷频发,威胁粮食安全。
二宗罪——耗水惊人。在央视披露京城近60家高尔夫球场巨量耗水的报道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苏德荣说,其实真正的高尔夫球场要占用两块资源,一块是土地资源,一块是水资源,这是最重要的两个。高尔夫球场一年有7-8个月左右要用水,大致估算一下,球场一年要消耗40万立方米的水量。北京市高尔夫球场一年用水4000万立方米,而北京普通3口之家每月的平均用水量是8立方米,一年100立方米,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万户普通家庭、也就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全年生活用水量。
对此,央视半小时观察评述称:观察北京乃至全国高尔夫的现状,使大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另一方面是高尔夫球场的遍地开花,而在这遍地开花背后,是令人痛心的浪费和污染。以水资源来说,北京高尔夫用水处于事实上的失控状态,投资商们通过动辄百万元的年卡、会费,上千万元的地产别墅,攫取了巨额利益,而相关执法部门却连检查一下用水都要征求球场的意见,本就稀缺的公共资源在这里成了少数人可以不受监管、并用它来获取暴利的工具。更值得怀疑的是,在这种表面的监管失控之下,是否还存在着权钱交易的问题。
在今年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而在今年实行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多次提到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尤其是要“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文件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在我国一些缺水的地区,高尔夫球场却在对地下水无节制地滥采滥用,人们不禁要问,当地的政府部门究竟是不知情,还是管不住?
三宗罪——破坏生态。有权威人士认为,高尔夫球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耗水黑洞,因在维护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和化肥也带来了严重污染,其结果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震惊。
相关数据显示:一个占地1000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每个月施用的氮磷钾混合肥、杀菌剂、杀虫剂至少在13吨,而这些化肥、农药被草坪吸收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随雨水从阴沟暗槽里流向附近的水库、河流,有的则渗透到地下。
水资源专家郎洪刚说,吸收不了的那部分残留农药便通过降雨,渗到下层土壤,慢慢地便会污染地下水,从环境概念来说就是面源,工业污染通过排污口那叫点源。
西方国家又是怎么来治理高尔夫球场的高耗水和高污染问题的呢?美国乔治亚州政府曾在6年前颁布了一项限制高尔夫用水的规定。而据《纽约时报》报道,因为担心全球变暖会引发更严重的干旱天气,美国各州政府早就开始执行向高尔夫球场经理们咨询节水策略的制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一点借鉴人家的治理经验,或许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怪胎”高尔夫球场缘何越禁越多?
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下发了暂停 新建商尔鞭球场的通知,高尔夫球场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土资源部门不断挂牌督办,为什么还出现很多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建设缘何“禁而不止”?
今年7月12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给出了答案:变相搞高档房地产、曲解中央有关政策等四大因素致使高尔夫球场建设7年“禁而不止”。
第一,高尔夫球场往往配套建设高档商品房,可借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名,行大规模建设高档商品房特别是别墅之实,以乡村俱乐部、城市公园和休闲公园名义建设高尔夫球场,开发房地产,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云南腾冲、安徽和县等地的高尔夫球场案就是类似情况。
第二,一些地方曲解国家政策,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有一句话是“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有的地方认为,现在可以建了。实际上,国务院通知很明确,发展高尔夫前提是“规范”,就是相关规范政策出台前,现在一律不准批。
第三,高尔夫运动项目重返奥运赛场,也刺激了地方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冲动。
第四,规范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政策措施缺位,一些地方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先上车后买票”。
高尔夫球场均建设“禁而不止”的原因是清楚了,但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恐怕是民众更为关怀和期待的。
早在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项目,之后又陆续七次下文,重申通知精神。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多道禁令下,高尔夫球场建设数量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反却以高速、野蛮方式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仍有大约250个在建高尔夫球场,有600个高尔夫球场已列入未来建设规划,现在我国除了西藏外,各省市区都拥有了高尔夫球场。随着高尔夫球场的数量的增长,吞噬良田、纠纷不断、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社会矛盾日见凸显。一边是中央禁令不止,一边是地方违法不息,而公众更为关心的则是:“怪胎”高尔夫球场缘何越建越多?所留下的各种隐患到底该如何消解?
“高尔夫”是荷兰文kolf的音译,意思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据了解,高尔夫球场的原型是英国苏格兰的高山牧场,该牧场崎岖贫瘠但牧草丰茂。牧人们用驱羊杖击石自娱自乐,后发展为体育活动。由于该牧场地处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环境中,每年上千毫米的降水和浓雾,使这里的牧草无论人踩畜啃,依然十分茂盛,所以也根本用不着什么化肥农药。可见,这种运动是当地人因地制宜、顺应环境的自然产物。
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与苏格兰完全不同,根本不适宜建高尔夫球场。一个不适合建高尔夫球场的区域一旦建成球场,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要以消耗大量水资源、施大量化肥、喷洒大量农药来维系。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必然是生态环境受到重创,甚至是无法恢复的灾难性的创伤。
“怪胎”高尔夫球场三宗罪
一宗罪——吞噬良田。据业内人士透露,一家高尔夫球场建设,占地至少在1200亩以上,以官方报道的“大约250个在建高尔夫球场,同时600个高尔夫球场已列入未来建设规划”球场数量计算,所占土地面积在100万亩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首先证实高尔夫球场建设野蛮式增长是以吞噬大量土地,尤其是以牺牲农用地为代价。开发商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许下,不顾中央出台的数次禁令,疯狂圈地建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的疯狂增长,只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所谓“贵族”人的生活与娱乐,而代价却是农用土地数量大幅减少,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经济权益难保障,土地纠纷频发,威胁粮食安全。
二宗罪——耗水惊人。在央视披露京城近60家高尔夫球场巨量耗水的报道中,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秘书长苏德荣说,其实真正的高尔夫球场要占用两块资源,一块是土地资源,一块是水资源,这是最重要的两个。高尔夫球场一年有7-8个月左右要用水,大致估算一下,球场一年要消耗40万立方米的水量。北京市高尔夫球场一年用水4000万立方米,而北京普通3口之家每月的平均用水量是8立方米,一年100立方米,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40万户普通家庭、也就是一个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全年生活用水量。
对此,央视半小时观察评述称:观察北京乃至全国高尔夫的现状,使大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相关部门的三令五申,另一方面是高尔夫球场的遍地开花,而在这遍地开花背后,是令人痛心的浪费和污染。以水资源来说,北京高尔夫用水处于事实上的失控状态,投资商们通过动辄百万元的年卡、会费,上千万元的地产别墅,攫取了巨额利益,而相关执法部门却连检查一下用水都要征求球场的意见,本就稀缺的公共资源在这里成了少数人可以不受监管、并用它来获取暴利的工具。更值得怀疑的是,在这种表面的监管失控之下,是否还存在着权钱交易的问题。
在今年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而在今年实行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更是多次提到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尤其是要“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文件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在我国一些缺水的地区,高尔夫球场却在对地下水无节制地滥采滥用,人们不禁要问,当地的政府部门究竟是不知情,还是管不住?
三宗罪——破坏生态。有权威人士认为,高尔夫球场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耗水黑洞,因在维护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农药、杀虫剂和化肥也带来了严重污染,其结果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震惊。
相关数据显示:一个占地1000亩的18洞高尔夫球场每个月施用的氮磷钾混合肥、杀菌剂、杀虫剂至少在13吨,而这些化肥、农药被草坪吸收的不到一半,大部分都随雨水从阴沟暗槽里流向附近的水库、河流,有的则渗透到地下。
水资源专家郎洪刚说,吸收不了的那部分残留农药便通过降雨,渗到下层土壤,慢慢地便会污染地下水,从环境概念来说就是面源,工业污染通过排污口那叫点源。
西方国家又是怎么来治理高尔夫球场的高耗水和高污染问题的呢?美国乔治亚州政府曾在6年前颁布了一项限制高尔夫用水的规定。而据《纽约时报》报道,因为担心全球变暖会引发更严重的干旱天气,美国各州政府早就开始执行向高尔夫球场经理们咨询节水策略的制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一点借鉴人家的治理经验,或许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怪胎”高尔夫球场缘何越禁越多?
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下发了暂停 新建商尔鞭球场的通知,高尔夫球场列入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国土资源部门不断挂牌督办,为什么还出现很多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场建设缘何“禁而不止”?
今年7月12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给出了答案:变相搞高档房地产、曲解中央有关政策等四大因素致使高尔夫球场建设7年“禁而不止”。
第一,高尔夫球场往往配套建设高档商品房,可借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名,行大规模建设高档商品房特别是别墅之实,以乡村俱乐部、城市公园和休闲公园名义建设高尔夫球场,开发房地产,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的云南腾冲、安徽和县等地的高尔夫球场案就是类似情况。
第二,一些地方曲解国家政策,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有一句话是“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有的地方认为,现在可以建了。实际上,国务院通知很明确,发展高尔夫前提是“规范”,就是相关规范政策出台前,现在一律不准批。
第三,高尔夫运动项目重返奥运赛场,也刺激了地方建设高尔夫球场的冲动。
第四,规范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政策措施缺位,一些地方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先上车后买票”。
高尔夫球场均建设“禁而不止”的原因是清楚了,但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恐怕是民众更为关怀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