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中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单位。对于落实学校整体教育发展理念,贯彻实施学校教学方针政策,完成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不断激励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传统、宝贵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我们提出“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即:一个老师带上下相邻年级的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通过对该班级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理论建构、实施构想等方面的论证,使得该方法能有效地运用及推广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行规范和取得进步,更好地指导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更好地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效率,从根本上实践我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改革的方针要求。
关键词:学校;教育改革;班主任;双班制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条件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并出版了《大教学论》,形成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1]。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埃拉斯莫斯率先提出并使用“班级”一词[2]。在现当代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而“班主任”这一特殊的管理群体也随之应运而生。
随着昆明市市委市政府、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对“三名工程”的不断推进,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在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突破。
学校以教育科研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为重要推手;以研究院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学部、年级组为实践基地,将学科建设与班级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合力,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支持。
二、“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的概念阐释
“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班主任老师负责对相邻年级的两个独立教学班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模式。
具体阐述其基本定义和功能为:通过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导集体,以相邻两个年级的两个班为管理单位,以一个班主任为管理核心,充分地将两个班的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从自然集约型到主动协作型的过渡,在根本上提高相邻两个年级两个班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极大的拓宽了教育管理的内涵,使两个班真正的走向团结,真正促进两个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业水平的不断攀升,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
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中,常见的模式为一个教学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在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能够建立“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的实验管理机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考虑:
(一)学校中学教学班的创新机制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在中学学段开展“2+4制”创新实验班,该班的教育教学创新机制从本质上就鼓励了带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创新。在我校的创新实验班的管理模式中,引入了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制度,这就为“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创新班的建设中,以正副班主任为核心,以“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为依据,充分发挥正副班主任的相关职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发挥其带着上届班级的优势充当领导者的角色,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入手,树立优秀的班风、班纪、学风。另外调动好副班主任关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优质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做到既能快速准确的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健全,更能及时让创新班同学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教师个人管理水平的匹配度与未来的发展
第一方面,从学校教师的个人管理水平与该模式的匹配度来看,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为教师团队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充足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班主任一职也由带班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学习、组织、协调、适应等能力均强的老师担任,在不断探索、学习与进步中,学校大部分班主任老师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管理双班的能力。
第二方面,从班主任教师的未来发展层次看,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一个学校的成熟也取決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成熟。对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这样一所新兴的学校来说,班主任老师能得到科学而迅速的进步与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于传统意义上中学班主任老师而言,要经历三年才能完成一个教育教学的循环,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成长是单线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的[3]。而该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体系中,能使班主任老师获得双线成长,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更多带班管理的技术与艺术,从而加速班主任老师的成长速度。
(三)基于学生阶段性发展的需要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上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在校一个学年的习惯养成,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规范能力及学习能力,已经熟知并高度认可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但他们会逐渐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在此阶段,他们渴望扩宽自己的交往面,渴望拥有更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4]。基于以上几点,在他们顺利升入更高一个年级时,有一个低一年级的同学能与之结对,很大程度上,就能有效促进该阶段的学生平稳地走过青春期,让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于低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小学升入中学伊始就能拥有一个“兄长班”,不仅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尽快熟悉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还能将上一届的优良传统及优秀学习经验更好、更及时地传达下阶段的班级中。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的“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中高考制度的改革,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育人的功能。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能够适应中学教育今天和明天的新常态。今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0-422.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76-179.
[3]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9-270.
郑智聪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关键词:学校;教育改革;班主任;双班制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条件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并出版了《大教学论》,形成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1]。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埃拉斯莫斯率先提出并使用“班级”一词[2]。在现当代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而“班主任”这一特殊的管理群体也随之应运而生。
随着昆明市市委市政府、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对“三名工程”的不断推进,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在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突破。
学校以教育科研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为重要推手;以研究院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学部、年级组为实践基地,将学科建设与班级管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合力,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支持。
二、“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的概念阐释
“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班主任老师负责对相邻年级的两个独立教学班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的模式。
具体阐述其基本定义和功能为:通过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导集体,以相邻两个年级的两个班为管理单位,以一个班主任为管理核心,充分地将两个班的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从自然集约型到主动协作型的过渡,在根本上提高相邻两个年级两个班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极大的拓宽了教育管理的内涵,使两个班真正的走向团结,真正促进两个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业水平的不断攀升,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渠道。
三、必要性与可行性探究
在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中,常见的模式为一个教学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在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能够建立“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的实验管理机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考虑:
(一)学校中学教学班的创新机制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在中学学段开展“2+4制”创新实验班,该班的教育教学创新机制从本质上就鼓励了带班教师对班级管理的创新。在我校的创新实验班的管理模式中,引入了正副班主任的管理制度,这就为“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创新班的建设中,以正副班主任为核心,以“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为依据,充分发挥正副班主任的相关职能。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发挥其带着上届班级的优势充当领导者的角色,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入手,树立优秀的班风、班纪、学风。另外调动好副班主任关于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优质能力的培养。从而真正做到既能快速准确的完成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健全,更能及时让创新班同学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教师个人管理水平的匹配度与未来的发展
第一方面,从学校教师的个人管理水平与该模式的匹配度来看,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为教师团队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提供了充足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班主任一职也由带班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学习、组织、协调、适应等能力均强的老师担任,在不断探索、学习与进步中,学校大部分班主任老师已经具备或基本具备管理双班的能力。
第二方面,从班主任教师的未来发展层次看,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一个学校的成熟也取決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成熟。对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这样一所新兴的学校来说,班主任老师能得到科学而迅速的进步与成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能极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对于传统意义上中学班主任老师而言,要经历三年才能完成一个教育教学的循环,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成长是单线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的[3]。而该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体系中,能使班主任老师获得双线成长,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积累更多带班管理的技术与艺术,从而加速班主任老师的成长速度。
(三)基于学生阶段性发展的需要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上一阶段的学生通过在校一个学年的习惯养成,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规范能力及学习能力,已经熟知并高度认可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但他们会逐渐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在此阶段,他们渴望扩宽自己的交往面,渴望拥有更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4]。基于以上几点,在他们顺利升入更高一个年级时,有一个低一年级的同学能与之结对,很大程度上,就能有效促进该阶段的学生平稳地走过青春期,让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于低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小学升入中学伊始就能拥有一个“兄长班”,不仅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尽快熟悉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且还能将上一届的优良传统及优秀学习经验更好、更及时地传达下阶段的班级中。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的“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中高考制度的改革,重要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全面育人的功能。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上下级双班协作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能够适应中学教育今天和明天的新常态。今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加大探索力度,更好地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20-422.
[2]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76-179.
[3]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4]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69-270.
郑智聪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