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不能离开学生学习、应用、创新,综合体现在“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过程中,综合体现在“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我们把“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63-2
  一、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如教学三角形的高,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蛋糕。其正面是三角形的小蛋糕。如右图:
  师:这块小蛋糕的前面是……
  生:一个三角形。
  小蛋糕被住在树上的小松鼠看见了,小松鼠也非常喜欢这块蛋糕,请大家仔细听。
  播放录音:小松鼠非常喜欢吃这块蛋糕,想把它推回家。小朋友们,请你帮小松鼠想一想,如果不破坏蛋糕,不改变蛋糕的位置和方向,照这样,它能推进门吗?如图所示:
  师:我们来看图,树洞很宽敞,小蛋糕又不是很厚,推进门,厚度应该没有问题吧。学生点点头。
  师:要知道它能不能推进去,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生1:需要知道小松鼠家的高度,也就是树洞的高度。
  师:光知道树洞的高度就可以了吗?很多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
  生2:还要知道小蛋糕的高,也就是要知道三角形的高。
  师: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哪一条呢?
  教师在三角形中出示四条线段。如图:
  师:你能肯定地告诉我,哪一条肯定不是?
  生3:黄色的线段肯定不是。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它没有从最高的顶点画下来,所以它肯定不是。
  师:你的意思就是高必须从顶点开始画下来。教师用课件把黄色的线段退出。
  生4:黑色和蓝色肯定不是。
  师:为什么?
  生4:因为它没有和最下面一条边垂直。
  师:你的意思就是高必须与对边垂直。教师用课件把黑色和蓝色线段退出。
  师:红色的这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吗?
  生集体回答:是。
  师:你认为怎样的一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生5:从三角形最高的顶点到最下面底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生6:从三角形的頂点到最下面底边上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师:是不是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教师边演示边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你能画出三角形的高吗?学生尝试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交流画法……
  思考:一次,我和朋友在聊这个课的时候,他突然问了我一句:为什么要学“高”啊?当时我就有点闷。是啊!为什么学“高”?作为学生的话,更容易问这样一个问题。第一次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点枯燥,兴趣又不是很高,好像老师强加于学生。后来我认真研读教材,努力思考“如何创设一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主动的探究新知。前前后后创设了3个情境,最后选择创设上面的那个教学情境,虽然这个情境从立体到平面,稍稍有点牵强,但通过录音,图片,学生能很直观的发现,要知道三角形能不能推進去?需要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小松鼠树洞的高。怎么知道三角形的高呢?我又出示了三条线段,其中两条与对边是“不垂直”的,一条与底边垂直但不是从顶点开始画的。这正好是高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特征。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排除。“你认为哪一条肯定不是三角形的高?”学生先确定了黄色的线段肯定不是三角形的高,“因为它没有从最高的顶点画下来”;再确定另外两条线段肯定不是三角形的高,“因为它没有和最下面一条对边垂直”。学生两次否定,要让学生很自然地“从顶点到对边”、“垂直线段”结合成“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兴趣高涨、理解深刻、思维深入。从自我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深刻。
  二、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小手亲自操作,在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在教学六上《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1.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圆柱的特征,凭借我们以往的知识和能力,你还能研究圆柱的哪些方面?(圆柱的体积、圆柱的表面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我们学过长方体的表面积。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些部分呢?
  学生说,老师板书,并让学生摸一摸圆柱的表面积。
  S表=2S底 S侧
  师:圆柱的底面积你会求吗?如何计算?
  师:圆柱的侧面积你会求吗?
  2.圆柱的侧面积
  (1)感知圆柱侧面积的展开图。
  师:圆柱体的侧面积你会进行计算吗?
  它是一个什么面?有什么办法进行计算呢?
  学生动手剪开圆柱的侧面,通过剪、观察、思考。师: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发现圆柱侧面积公式。   师:你是怎么得到它的展开图,它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展开后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知道了如何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能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
  本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图形,是一个弯曲的面,要求出它的面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但老师通过让学生剪开、打开、观察、发现圆柱侧面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是学过的。把原来一个弯曲的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底面的周長,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的计算公式,不仅得到了圆柱侧面的计算公式,还理解了计算公式,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对比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过程,应该是自我的思维与他人思维碰撞,产生问题,进行交流,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时候是这样教学的:
  片段:
  师:想挑战这个任务吗?我们该怎样找到船的位置呢?如果你的方法确定了,请你把你的话写在横线上。
  师:我要根据你的描述来找到船的位置。同桌两人讨论。
  教师找到了四位同学的作品,上台交流。
  师:你们在解决的时候,有没有量出距离?干嘛一定要量出距离呢?要是沒有距离行不行?哪儿不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距离重要不重要?怎么量出30度的?
  两个同学出示两种不同的表述:1.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30度方向3千米处。2.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60度方向3千米处。学生演示,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师: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30度方向3千米处?还是东北方向60度方向3千米处?
  师:如果同学们仔细倾听了,这个小组跟刚才那个小组,有相同的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两种情况放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北往东,还是从东往北。
  师:学习就是这样,观察同学的思考,把同学的思考同自己的思考进行比较。
  师:他们是从哪儿开始的?我们更习惯以正北为基准还是以正东为基准?肯定有不同的声音,学生讨论,交流情况。教师出示指南针,在大海这样的环境当中,在数学上通常把南北作为基准,这艘船是往哪儿偏了。我们拿出手,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同学的作品。教师把非常正确的描述出示,学生惊呆了。师:要不要来点掌声?
  课件出示: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度方向3千米处。
  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的反思,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提升。张老师教学如此精湛,值得我们去深思。从课中,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向目标靠近,都是学生自己在不断的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自己反思,同学间交流。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放在一起比较,自然产生了新的问题。有了新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学习的方法。
其他文献
高三英语进入二轮复习后,教学活动对高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更加凸显。作为教学研究人员,既需要通过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1]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2]的全面研究来准确指导广大一线教师把握好复习内容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需要通过对模拟试卷的命制与分析对复习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并提出高考最后复习阶段的复习建议
摘 要: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看待网络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教师应转变观念,优化网络资源,优化语文课堂。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92-2  一、网络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语言,让作文活起来  网络语言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它会随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不容忽视,能够有条理地“讲出来”,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再认识,也是对系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的教与学不断走向深度融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样式不断改进,效率不断提高,带给师生的教与学的感受也是前所未有的。正是技术参与课堂教学,才不断形成具有交互性、多元性和个性化的智慧课堂,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乐于参与,能够在其中自由快乐的成长。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我们一直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未来教室;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上的多媒体手段可谓品种繁多,flash、ppt,实物投影、白板课件等等,如何在这些丰富的多媒体技术之间进行取舍并加以合理运用,确实需要教师多番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英语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95-1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势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
摘 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为世人所共识,它不再是干巴巴的逻辑链条,而是活生生的科学现实。随着数学学科科学地发展,数学教育的内容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内部的内在联系,还应该研究数学与现实世界各种不同领域的外部关系和联系,比如: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历史、数学与经济、数学与军事、数学与日常生活等等,这种非形式化的介绍既可增加数学学习的兴味,又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功能。  关键词:现实问题;教师指导;加
摘 要:师范院校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培养师范院校生综合性素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课程与教材过于局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手段过于死板,因此高等数学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了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更佳,有助于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师范院校;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意学生回答的读音有没有问题,语法有没有错误,做多个选择题判断要不要加“the”,圈出动词怎样搭配和变形,花费大量的时间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西方文化的融入。这样一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
摘 要:如何培养小学生读写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能力,一直是包括一线教师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探寻的内容。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起,认为在教学中,把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契合点,这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根本。  关键词:乐读善写;策略;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52-1  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是
摘 要:目前思品课教学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创新,使得课堂变得越来越臃肿。因此,我们思品教师要致力于简约化的课堂教学,这是一个精于心、简于形的过程,以简约求丰富,是大繁至简,大华至朴的课堂呈现。  关键词:简约;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00-1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简约而不简单。任何艺术,过于精致化就会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