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心本教育。提出要消除一些对心本教育的误解和错误做法,正确认识心本教育,破解心本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难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深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6-0010-03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铺开。上有教育部相继出台的若干文件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 14号)等,中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广东省成立了省市区各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来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并相继出台重要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范文件的通知》(粤教思[2008]83号)等,下有各中小学竞相招聘专职心理教师、申报国家和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和心理课题等。
对于“什么是心育”,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描述颇多: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中小学心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确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始阶段发展迅速的许多学校走进“高原期”,遭遇“瓶颈”,难以突破和创新。又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难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待以时日,一些学校申报心育成果时把学校的一切进步和各部门的奖项全都简单归功于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等待一个新的契机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二)关于心本教育
心的问题解决了,人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铁棒敲之不开,小小的钥匙抵达锁芯轻轻一扭便开了,只因“钥匙懂得锁的心”。以心为本的奥妙逐渐被世人探知,各行各业尤其是管理学率先进行了应用——心本管理被称作“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处于“管理学前沿的新方向”。但是,如此重要的心本思想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探索却是凤毛麟角,一些有识之士们正在努力把它引入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去。到目前为止,正式把“心本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来研究的仅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吴发科研究员。
1.如何理解心本教育的内涵。心本教育一是指“以心品为本”、“以心为本位”对学生进行心品培养;二是指学校教育和管理以心为本,从“心”开始的教育思想。
对心本教育如何认识、解读呢?狭义的心本教育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吴发科研究员的理解,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个体的心品教育。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示:
狭义的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品教育
什么是心品和心品教育?心品是指个体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个性、心态等因素。心品教育就是以“健全人格、和谐心态、良好素能”为整体目标内容对个体学生进行的心品培养。如下图:
心品教育整体目标内容
广义的心本教育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心品教育,二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心本教育思想。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广义心本教育=心品教育 心本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以心为本位。即教育以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为本,而人的心理品质是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因而一切教育要以心品教育为基础,一切教育要以心为本,以心为先,从“心”开始。
2.如何认识心本教育的实质。总的来说,广义心本教育的实质既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1)作为一种心本教育思想,它对“人与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人的品质包含人的道德品质、文化品质、心理品质和生活能力品质等。应该说,人的这些品质都很重要,都是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不可缺一的基本品质。然而,人的心品素质是人的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人的心品素质良好,才有其他素质可言。这是因为:
第一,人的健全人格、和谐心态、良好心理素能,是道德教育、良好道德养成的重要前提,只有心品素质好的人才有可能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道德规范难于内化,道德教育难于见效。
第二,人的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人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若人的个性、情感、意志等心品因素出现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文化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质量;只有心品素质好,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即便是个别文化知识广博的特殊个体,若心品因素有问题,其文化知识也难于发挥其作用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人的个性、人格和心态,是人的生活能力的提高和能力发挥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格、个性和心态不正常的人,是没有什么生活能力可言的。
(2)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十分强调“心品教育”。心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即当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它十分重视心品教育,因此,心本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强调“心品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心本教育
尽管对于心本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心本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心育”和“心本”产生混淆的现象比较普遍。思想理念指导实践,理念不清,很可能会带来实践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消除一些对心本教育的误解和错误做法。
(一)消除误解:新瓶装旧酒
心本教育研究作为新生事物,要想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还需一定的时间,因而短期内常被误解也不足为奇。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很可能笼统地将其定位成“没有新意,只不过是玩文字游戏,用心本教育‘新瓶’装原先就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旧酒’罢了”。如此理解心本教育,所指导的实践自然和原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和“心本教育”无关,没有新的成效。当探索性的研究结束时,很可能更加肯定自己的误解——“果然是新瓶装旧酒,果然是没用的”——连理解都有偏差,实践起来自然难见成效。
(二)错误做法:新瓶装新酒
上述过于消极的态度带来理解的偏差,而过于乐观积极的做法也未必恰当。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非常主动积极地去实践“心本教育”,遗憾的是对于“心本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解出现了以偏概全的倾向,误以为心本教育相当于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筐”,基本等同于“所有心理学规律在所有实践中的应用”,其理由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的,与心有关的规律应用当然就是心本。心理学的应用不仅在教育行业重要,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要。现在社会上对于心理学的应用普遍重视不够,所以推广市场很大。随着心本思想的应用,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无形中把心本教育的内涵无限扩展,还认为心本和心育层次相差很远,如把心本比作宇宙,则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微尘”。一旦怀着这样的想法去探索心本教育的应用,很可能言必谈心理,强烈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带上心理味道。殊不知,学校中真正了解和接纳心理学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行政人员,并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大比例,所以碰壁也是必然的。当研究结果发现似乎这个“筐”也没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问题时,这些研究者一定会为心本思想大呼“冤枉”,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按我说的去做”。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按自己说的去做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可见,把心本当成“新瓶装新酒,新瓶无限大”的理解和做法,也是有偏差的。
(三)正确认识:新瓶装鸡尾酒
那么,心本教育思想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原先已经在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何关系呢?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可以看成“新瓶装鸡尾酒”,“新瓶”是指心本教育思想,“鸡尾酒”是指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育,既包含原有心育工作中的内容,又增加了新的元素,新元素的增加导致了“化学反应”,原先的心育内容被深化和突出“心本”侧重点。
1.增加了“度数”——深化。要理解心本教育思想,首先要明确何谓“本”?从哲学意义上理解,“本”即“本位”“根本”“目的”;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本”即“出发点”“中心”。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好地贯彻了“人本理念”,即做到眼中有人,考虑到人的特点和需要。而心本教育则更加切中靶心直接关注“心”。仔细回顾前文所引用教育部文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描述,会发现心品教育所关注的“健全人格、良好素能、和谐心态”在其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并未突出其“根本、出发点、中心”的地位。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多关注“心”,因为心为人之本。一个人的心本状况——心品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能(包含他自己的学习效能),即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一个人的心本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和命运。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是由自我认知、个性、自信、情感、意志等因素所构成和反映的,这些心理因素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心品素质,直接影响人的学习、工作、行为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此外,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载体、认知的宝库、行为的驱力。因此,心品教育是根本,教育要以心品教育为本,要从“心”开始。
2.增加了“新元素”——心态、心品。“和谐社会”是现在提倡的目标口号,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首先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际和谐的前提是每个人自身心态和谐。“心态和谐”在原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只有隐约可见的影子,此刻却成了一个清晰的对象。由于个体接受心理教育程度和自我心理修养程度的不同,对外界事物所反映出来的心态就不同,因而心品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和谐心态的教育,其内容包括青春期心理教育、情绪情感教育、道德心理教育、家庭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等。
心品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词,从字面即可看出意即“心的品质”。心的品质由何构建?关键在何处?如何培养?这些都是心本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课题。破解这些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必向纵深发展,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原期”问题亦可迎刃而解。
心本教育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对于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也只是心本教育探索领域中的沧海一粟,必定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改进的问题。而这一探索过程,本身也是心本教育的实施过程。关注心,探索心,期待着心本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更广泛领域的更有效应用。(稿件编号:100520006)
参考文献:
[1]吴发科.从“人本”走向“心本”——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再认识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W07001)研究成果.
[2]张晓燕.教育讲究“心本管理”[J].新课程研究.2008(7).
[3]应俊峰. 心本管理的思考者与实践者[J].江苏教育.2006.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5283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关键词〕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深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6-0010-03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本教育的关系
(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铺开。上有教育部相继出台的若干文件如《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 14号)等,中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广东省成立了省市区各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来大力推进相关工作,并相继出台重要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等四个工作规范文件的通知》(粤教思[2008]83号)等,下有各中小学竞相招聘专职心理教师、申报国家和省市区各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和心理课题等。
对于“什么是心育”,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描述颇多: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中小学心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确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始阶段发展迅速的许多学校走进“高原期”,遭遇“瓶颈”,难以突破和创新。又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很难立竿见影而是需要待以时日,一些学校申报心育成果时把学校的一切进步和各部门的奖项全都简单归功于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等待一个新的契机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二)关于心本教育
心的问题解决了,人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沉重的铁锁挂在门上,铁棒敲之不开,小小的钥匙抵达锁芯轻轻一扭便开了,只因“钥匙懂得锁的心”。以心为本的奥妙逐渐被世人探知,各行各业尤其是管理学率先进行了应用——心本管理被称作“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处于“管理学前沿的新方向”。但是,如此重要的心本思想在教育行业的应用探索却是凤毛麟角,一些有识之士们正在努力把它引入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去。到目前为止,正式把“心本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来研究的仅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吴发科研究员。
1.如何理解心本教育的内涵。心本教育一是指“以心品为本”、“以心为本位”对学生进行心品培养;二是指学校教育和管理以心为本,从“心”开始的教育思想。
对心本教育如何认识、解读呢?狭义的心本教育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吴发科研究员的理解,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归根结底是对学生个体的心品教育。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示:
狭义的心本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品教育
什么是心品和心品教育?心品是指个体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个性、心态等因素。心品教育就是以“健全人格、和谐心态、良好素能”为整体目标内容对个体学生进行的心品培养。如下图:
心品教育整体目标内容
广义的心本教育包括两重意思:一是心品教育,二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心本教育思想。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广义心本教育=心品教育 心本教育思想
心本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以心为本位。即教育以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为本,而人的心理品质是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因而一切教育要以心品教育为基础,一切教育要以心为本,以心为先,从“心”开始。
2.如何认识心本教育的实质。总的来说,广义心本教育的实质既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1)作为一种心本教育思想,它对“人与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人的品质包含人的道德品质、文化品质、心理品质和生活能力品质等。应该说,人的这些品质都很重要,都是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不可缺一的基本品质。然而,人的心品素质是人的其他素质的基础,只有人的心品素质良好,才有其他素质可言。这是因为:
第一,人的健全人格、和谐心态、良好心理素能,是道德教育、良好道德养成的重要前提,只有心品素质好的人才有可能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否则道德规范难于内化,道德教育难于见效。
第二,人的个性、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人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若人的个性、情感、意志等心品因素出现问题,则会严重影响文化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质量;只有心品素质好,才能学好文化知识;即便是个别文化知识广博的特殊个体,若心品因素有问题,其文化知识也难于发挥其作用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三,人的个性、人格和心态,是人的生活能力的提高和能力发挥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格、个性和心态不正常的人,是没有什么生活能力可言的。
(2)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十分强调“心品教育”。心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即当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它十分重视心品教育,因此,心本教育思想理念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强调“心品教育”,也就是要加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心本教育
尽管对于心本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心本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心育”和“心本”产生混淆的现象比较普遍。思想理念指导实践,理念不清,很可能会带来实践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消除一些对心本教育的误解和错误做法。
(一)消除误解:新瓶装旧酒
心本教育研究作为新生事物,要想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还需一定的时间,因而短期内常被误解也不足为奇。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很可能笼统地将其定位成“没有新意,只不过是玩文字游戏,用心本教育‘新瓶’装原先就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旧酒’罢了”。如此理解心本教育,所指导的实践自然和原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样,和“心本教育”无关,没有新的成效。当探索性的研究结束时,很可能更加肯定自己的误解——“果然是新瓶装旧酒,果然是没用的”——连理解都有偏差,实践起来自然难见成效。
(二)错误做法:新瓶装新酒
上述过于消极的态度带来理解的偏差,而过于乐观积极的做法也未必恰当。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非常主动积极地去实践“心本教育”,遗憾的是对于“心本教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解出现了以偏概全的倾向,误以为心本教育相当于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筐”,基本等同于“所有心理学规律在所有实践中的应用”,其理由是“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的,与心有关的规律应用当然就是心本。心理学的应用不仅在教育行业重要,在各行各业都很重要。现在社会上对于心理学的应用普遍重视不够,所以推广市场很大。随着心本思想的应用,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无形中把心本教育的内涵无限扩展,还认为心本和心育层次相差很远,如把心本比作宇宙,则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微尘”。一旦怀着这样的想法去探索心本教育的应用,很可能言必谈心理,强烈要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带上心理味道。殊不知,学校中真正了解和接纳心理学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行政人员,并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大比例,所以碰壁也是必然的。当研究结果发现似乎这个“筐”也没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问题时,这些研究者一定会为心本思想大呼“冤枉”,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按我说的去做”。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按自己说的去做呢?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可见,把心本当成“新瓶装新酒,新瓶无限大”的理解和做法,也是有偏差的。
(三)正确认识:新瓶装鸡尾酒
那么,心本教育思想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原先已经在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何关系呢?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可以看成“新瓶装鸡尾酒”,“新瓶”是指心本教育思想,“鸡尾酒”是指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育,既包含原有心育工作中的内容,又增加了新的元素,新元素的增加导致了“化学反应”,原先的心育内容被深化和突出“心本”侧重点。
1.增加了“度数”——深化。要理解心本教育思想,首先要明确何谓“本”?从哲学意义上理解,“本”即“本位”“根本”“目的”;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本”即“出发点”“中心”。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好地贯彻了“人本理念”,即做到眼中有人,考虑到人的特点和需要。而心本教育则更加切中靶心直接关注“心”。仔细回顾前文所引用教育部文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描述,会发现心品教育所关注的“健全人格、良好素能、和谐心态”在其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并未突出其“根本、出发点、中心”的地位。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向纵深方向发展,更多关注“心”,因为心为人之本。一个人的心本状况——心品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效能(包含他自己的学习效能),即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直接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一个人的心本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和命运。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是由自我认知、个性、自信、情感、意志等因素所构成和反映的,这些心理因素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心品素质,直接影响人的学习、工作、行为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此外,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载体、认知的宝库、行为的驱力。因此,心品教育是根本,教育要以心品教育为本,要从“心”开始。
2.增加了“新元素”——心态、心品。“和谐社会”是现在提倡的目标口号,要实现社会的和谐,首先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际和谐的前提是每个人自身心态和谐。“心态和谐”在原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只有隐约可见的影子,此刻却成了一个清晰的对象。由于个体接受心理教育程度和自我心理修养程度的不同,对外界事物所反映出来的心态就不同,因而心品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和谐心态的教育,其内容包括青春期心理教育、情绪情感教育、道德心理教育、家庭亲子教育、生命教育等。
心品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词,从字面即可看出意即“心的品质”。心的品质由何构建?关键在何处?如何培养?这些都是心本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课题。破解这些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必向纵深发展,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原期”问题亦可迎刃而解。
心本教育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对于心本教育思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也只是心本教育探索领域中的沧海一粟,必定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改进的问题。而这一探索过程,本身也是心本教育的实施过程。关注心,探索心,期待着心本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更广泛领域的更有效应用。(稿件编号:100520006)
参考文献:
[1]吴发科.从“人本”走向“心本”——教育本质与规律的再认识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W07001)研究成果.
[2]张晓燕.教育讲究“心本管理”[J].新课程研究.2008(7).
[3]应俊峰. 心本管理的思考者与实践者[J].江苏教育.2006.5.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师进修学校,5283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