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小学生作文写作开始走向模式化,假大空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建立开放的小学作文课堂十分必要。建立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师除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可以在课堂模式方面开展有效的尝试。注重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接轨多彩的课堂、创设优良的写作情境、突破单调的教学模式等,都能够使作文教学呈现开放、高效的局面。
一、教作文与教做人相统一
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方向和儿童的个性品质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应该结合各个学段的情况进行教学。如一二年级的学生,重在指导其敢于说(说就是写的基础),而且要说真话,抒真情;三四年级的学生,则重在指导他们写清楚一件事,一种情感,一个想法;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适当有意识地运用一点写作技巧,尽可能将事情写得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些。
将思想、情感贯彻到作文教学中去,作文教学的课堂就会时时有思想碰撞,产生的就是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无疑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课堂之内,学生的思维也肯定会异常活跃。
二、课堂与多彩生活接轨
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打破“学校——家庭”这种思维的框框,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性,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无数可以挖掘的素材。只要将作文课堂与多彩的生活链接起来,作文课堂就一定会开放无限。
笔者身在农村,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犹如万花筒一般。秋收冬藏、捉鸟捕鱼、干活嬉戏,这些都有着鲜明的农村特色。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走出封闭的家校圈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关注大自然,关注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那么写作的天地就无限宽广了。
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笔者就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思维引向课堂之外:了解城镇环保和乡村变化,体验民间生活,查找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等。将课堂引申到课外,无疑会让课堂丰富多彩,有足够的开拓空间而又活泼有趣,这样的课堂,当然也是开放的、有效的。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首先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进行剪纸、制作贺卡、词语接龙游戏等各种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各种热烈的气氛,在相应的环境下组织的活动即有相应的情感反应,而教师则结合这种反应让孩子们及时说出来,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接着是将“说”转变为“写”,即形成文字。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的:先在班里开展了一次“给大熊猫添鼻子”的活动。学生很投入,情感被充分激发。活动一结束,大家还沉浸在欢乐的情境中,笔者即让他们记下过程,并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都兴趣盎然、奋笔疾书。结果是大多学生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个别学生还挥笔写下了:“你瞧,郭俊弯着腰,弓着背,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摸索着向前走……”这样,写作就难变得简单而又有趣了。
最后,笔者让学生谈这次写作的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忆旧勾情、睹物思情、参与激情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调动自己的写作热情和灵感。总结完之后,又鼓励学生要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保持住自己的创作热情。
创设写作情境的方法很多,并非一定要如笔者这般让学生亲自参与。其实,今天的多媒体设备、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都是非常好的创设情境的媒介。只要有这份意识,作文教学就会灵动多变,而学生的创作,也会变得富有激情和力度。
四、突破单调传统的教学形式
传统《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写作,一方面囿于学生单调的机械练笔,大多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即使给学生一点命题的“自由”,也要在选材范围、描写对象、表达要求上设重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对作文功能的认识不足,大多只注重书本上的作文要求与课堂上的作文训练,而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单一、枯燥。
要改变这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作文教学现状,就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感觉写作就如谈话一般简单容易;看图作文,则可以先画图再写作。以上这些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课堂教学是多维度的,因此,所有课堂都必须先尽可能在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文字叙述之间多维度地进行训练。
总之,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就能由怕写作文、乱写作文变得爱写作文、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只要教师注重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接轨多彩的课堂、创设优良的写作情境、突破单调的教学模式等,作文教学就会呈现开放、高效的局面,就能开拓一片精彩纷呈的天空。
一、教作文与教做人相统一
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方向和儿童的个性品质培养而只教写作方法和技巧,应该结合各个学段的情况进行教学。如一二年级的学生,重在指导其敢于说(说就是写的基础),而且要说真话,抒真情;三四年级的学生,则重在指导他们写清楚一件事,一种情感,一个想法;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适当有意识地运用一点写作技巧,尽可能将事情写得生动自然,引人入胜些。
将思想、情感贯彻到作文教学中去,作文教学的课堂就会时时有思想碰撞,产生的就是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无疑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课堂之内,学生的思维也肯定会异常活跃。
二、课堂与多彩生活接轨
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打破“学校——家庭”这种思维的框框,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性,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无数可以挖掘的素材。只要将作文课堂与多彩的生活链接起来,作文课堂就一定会开放无限。
笔者身在农村,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他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犹如万花筒一般。秋收冬藏、捉鸟捕鱼、干活嬉戏,这些都有着鲜明的农村特色。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走出封闭的家校圈子,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关注大自然,关注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那么写作的天地就无限宽广了。
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笔者就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将思维引向课堂之外:了解城镇环保和乡村变化,体验民间生活,查找广告牌上的错别字等。将课堂引申到课外,无疑会让课堂丰富多彩,有足够的开拓空间而又活泼有趣,这样的课堂,当然也是开放的、有效的。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首先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进行剪纸、制作贺卡、词语接龙游戏等各种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各种热烈的气氛,在相应的环境下组织的活动即有相应的情感反应,而教师则结合这种反应让孩子们及时说出来,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
接着是将“说”转变为“写”,即形成文字。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的:先在班里开展了一次“给大熊猫添鼻子”的活动。学生很投入,情感被充分激发。活动一结束,大家还沉浸在欢乐的情境中,笔者即让他们记下过程,并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都兴趣盎然、奋笔疾书。结果是大多学生能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个别学生还挥笔写下了:“你瞧,郭俊弯着腰,弓着背,一手捏着鼻子,一手摸索着向前走……”这样,写作就难变得简单而又有趣了。
最后,笔者让学生谈这次写作的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忆旧勾情、睹物思情、参与激情等方式都可以很好地调动自己的写作热情和灵感。总结完之后,又鼓励学生要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保持住自己的创作热情。
创设写作情境的方法很多,并非一定要如笔者这般让学生亲自参与。其实,今天的多媒体设备、影视资料、图片资料等,都是非常好的创设情境的媒介。只要有这份意识,作文教学就会灵动多变,而学生的创作,也会变得富有激情和力度。
四、突破单调传统的教学形式
传统《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写作,一方面囿于学生单调的机械练笔,大多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即使给学生一点命题的“自由”,也要在选材范围、描写对象、表达要求上设重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对作文功能的认识不足,大多只注重书本上的作文要求与课堂上的作文训练,而忽视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单一、枯燥。
要改变这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作文教学现状,就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感觉写作就如谈话一般简单容易;看图作文,则可以先画图再写作。以上这些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要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课堂教学是多维度的,因此,所有课堂都必须先尽可能在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文字叙述之间多维度地进行训练。
总之,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就能由怕写作文、乱写作文变得爱写作文、能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文。只要教师注重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接轨多彩的课堂、创设优良的写作情境、突破单调的教学模式等,作文教学就会呈现开放、高效的局面,就能开拓一片精彩纷呈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