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核心。科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在教学中贯穿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有效的方式就是在科学教学中不能停留在对传统知识的继承与传播,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动态,精选其中对学生生活意义重大的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这就是科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教学中,我作了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老师:由于不在正对面,那应该是深夜、凌晨还是上午呢?
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面的新课引入中,设计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在将来“我”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个原来令人讨厌难解的“地方时,区时”等概念,一下子会变成学生“迫不及待想解决的概念了,因为学生心中有了学习目标,这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物。
老师:(课堂的结尾)要想在 “纽约时间”的上午8:00左右到达纽约,如果乘飞机要飞行10个小时,我们应该在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候出发?怎么算?
学生甲:先退10个小时,应在“纽约时间”的前一天22:00出发,因为北京在纽约的东边,所以再加上时差13个小时,所以应该在“北京时间”当天的上午11:00出发即可。
这时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实让学生感受这堂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美国之旅的时间安排。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科学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科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科学问题”,并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后一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教学案例片段:校里的路灯是定时控制的(那个开关叫定时开关),如果给你一个光控开关?你能实现在阴天时让路灯提前点亮,在天气睛好时按时点亮吗?(其实只要将两个开关并联即可)那时我发现已经无法找出班里原来的成绩差生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叹。
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下,每当走在校园的路灯下,知道这些路灯是定时控制的,“我”还能设计出时控与光控联合来控制路灯的电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案例中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科学教学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真正做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三、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放飞学生思维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也要先寻找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让孩子们主动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这是一个电学部分复习课的案例:主题是热得快里的科学知识。先出示一瓶的自来水,告诉其质量,测出初温,给出一个热得快,再借助热得快说明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计算烧开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同时进行实际的烧开水,展现一个最平常的生活场景,但发现计算时间与实际烧开的用时不一致(结果可由老师来预设)。于是让学生展开分析,最后得出是由于电压下降造成,接着分析电压为什么会下降,再解剖热得快,电热丝材料应试具怎样特点?电热丝与电热管之间的石英砂应该具怎样的性质?这种电热器不够安全你能提出哪些更好设计?
类似可以开展的生活科学复习还有很多,例如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轿车身上光学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仅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在课外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感悟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来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
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避免噪声的资料;利用家里的废旧电器制作电铃;调查脚印长度与身高关系的调查与统计;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环保建议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且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科学教学生活化可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堂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枯燥的知识回到丰富而熟悉的生活现实,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现象到本质.教师可利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经历过的身边事物来创设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既学习新知识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这一节教学的案例:
老师:(课堂引入)假如我们参加旅游团在早上7时从北京出发,飞行10个小时到达美国纽约,应该是北京时间的下午5时,我们该去干什么事呢?是去吃晚餐、找宾馆住宿吗?
学生:不是傍晚,因为从地球仪上看,美国在我们的对面。
老师:由于不在正对面,那应该是深夜、凌晨还是上午呢?
老师:我们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面的新课引入中,设计的是一个很现实的生活问题,在将来“我”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那个原来令人讨厌难解的“地方时,区时”等概念,一下子会变成学生“迫不及待想解决的概念了,因为学生心中有了学习目标,这是实现目标道路上的障碍物。
老师:(课堂的结尾)要想在 “纽约时间”的上午8:00左右到达纽约,如果乘飞机要飞行10个小时,我们应该在北京时间的什么时候出发?怎么算?
学生甲:先退10个小时,应在“纽约时间”的前一天22:00出发,因为北京在纽约的东边,所以再加上时差13个小时,所以应该在“北京时间”当天的上午11:00出发即可。
这时学生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运用学过的知识,切实让学生感受这堂就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进行美国之旅的时间安排。引人入胜的生活化学习情景,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悄然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让科学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科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科学问题”,并能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后一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教学案例片段:校里的路灯是定时控制的(那个开关叫定时开关),如果给你一个光控开关?你能实现在阴天时让路灯提前点亮,在天气睛好时按时点亮吗?(其实只要将两个开关并联即可)那时我发现已经无法找出班里原来的成绩差生了,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感叹。
让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下,每当走在校园的路灯下,知道这些路灯是定时控制的,“我”还能设计出时控与光控联合来控制路灯的电路。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案例中同时还能让人感受到科学教学来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真正做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
三、积极探索生活中的科学,放飞学生思维
科学教学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科学教学以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为探究对象,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也要先寻找一个合适的探究对象。让孩子们主动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显著的。
这是一个电学部分复习课的案例:主题是热得快里的科学知识。先出示一瓶的自来水,告诉其质量,测出初温,给出一个热得快,再借助热得快说明书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计算烧开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同时进行实际的烧开水,展现一个最平常的生活场景,但发现计算时间与实际烧开的用时不一致(结果可由老师来预设)。于是让学生展开分析,最后得出是由于电压下降造成,接着分析电压为什么会下降,再解剖热得快,电热丝材料应试具怎样特点?电热丝与电热管之间的石英砂应该具怎样的性质?这种电热器不够安全你能提出哪些更好设计?
类似可以开展的生活科学复习还有很多,例如厨房里的化学知识,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轿车身上光学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不仅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而且在课外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科学,感悟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创造性地来学习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
如让学生搜集生活中各种避免噪声的资料;利用家里的废旧电器制作电铃;调查脚印长度与身高关系的调查与统计;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环保建议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灵活地运用书本知识,且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和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中体会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科学教学生活化可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堂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枯燥的知识回到丰富而熟悉的生活现实,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