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与邱菽园决裂前的一幅扇面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tb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19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出生于一个以理学传家的名宦之家,幼有神童之目,熟习儒经,涉猎群书,“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之后,自号长素。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1879年到香港游历,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看到“西人治国有法度”,开始改变视外国为“夷狄”的传统观念,易号明夷。1898年主持新政,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但告失败,后易号更生。此后,康有为开始了政治逃亡生涯,去国离乡,流亡16载,历经32国,环球行程总计约6万里。1917年6月参与溥仪复辟失败后,易号更生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西樵山人、游存叟、南海老人。世人尊称“南海先生”。
  康有为是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但是,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一位富于开拓的改革者、思想家、学者,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政治、思想、学术、诗词、书法、考古等各个领域内,倾注着满腔热忱进行了前瞻性开拓意义的探索。尤其在书法领域,推举其为清末民初独树一帜、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更是无可厚非的。
  
  决裂前的扇面
  
  释文:飘泊瀛襄九万程,苍茫天地剩余生。狐裘琐尾泥中叹,羊茚凄凉海上行。梦绕尧台波缥缈,神惊禹域割纵横。九州横(目见)呼谁子,龙啸天南起大声。寄邱菽园孝廉并呈老兰先生。康有为。
  印章:南海康印有为(朱文方印)。
  该扇面是作者维新失败后于光绪庚子年(1900)正月初二逃亡至新加坡时所书的一首七言诗(《康有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北京第1版),“飘泊瀛寰九万程,苍茫天地剩余生。”诗句描述的正是作者当时所处危急的政治背景的写照。题款中提到之邱菽园者,正是在新加坡作为东道主接济康有为之人,原名邱炜萲(1874—1941),乳名得馨,字萱娱,号绣原、啸虹生、星洲寓公等,新加坡著名侨领,福建省海澄县(今厦门市海沧区)新埯乡惠佐村人。其父邱笃信(1820-1896),20余岁到新加坡创业,后来经营米业致富。1881年,邱菽园8岁,随父母到新加坡生活。邱菽园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15岁回海澄参加童子试,一举而考中秀才;21岁,考中举人,次年赴北京考进士失败,从此绝意仕途。1896年,邱菽园父亲病逝,他与兄弟继承了父亲遗产,成为新加坡富商,同时也是新加坡唯一举人,一面经商,一面从文,倡立“丽泽”、“会吟”二文社。1998年创办《天南新报》、《振南日报》,鼓吹维新救国。1902年编写与出版《新出干字文》。《新出干字文》是新加坡现存最早的一本启蒙读本。1929年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主编《繁星》,为星岛著名报人。
  就在康有为出逃国外途中,1900年,27岁的邱菽园迎康有为到新加坡,还独捐出万元,资助康梁等人的勤王大举,被康有为推举为南洋英属各邦保皇党新加坡分会会长。此件《康有为行书扇面》正是此时此地所书,而不会再晚于是年。因为事实上,其后不久,邱菽园就公开与康决裂,从此二人不再往来。这点可视为对康有为作品鉴别时进行辨真假和断代的有效依据。
  上述书作题款中还提到另一人老兰者,名潘飞声(1858--1934),乃康有为的同龄人,字兰史,号剑士、心兰、老兰,别署老剑、剑道人、说剑词人、罗浮道土、独立山人等。斋名剪淞阁,室名水晶庵、崇兰精舍、禅定室等,为近代广东著名诗人、书画家。祖籍福建省,先祖于乾隆年间落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与罗瘿公、曾刚甫、黄晦闻、黄公度、胡展堂并称为“近代岭南六大家”。曾执教于柏林大学教授汉文学,游历过西欧诸国。1894年甲午海战后,提倡变法图强。同年秋赴香港,任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1906年江南文风大盛,精英荟萃,同年夏离香港返广州。1907年到上海定居,加入南社。潘氏长于社交,与丘逢甲、居巢、居廉、吴昌硕、黄芦、黄遵宪、吴趼人、康有为、邱菽园、黄宾虹等交游,无不成具至交,从而大大开阔了思想境界。擅书法,尤擅行书,苍秀道劲,还善画折枝花卉。具诗词盛名,诗笔雄丽,时有奇气,所作《罗浮山纪游》诸诗,甚得梁启超和陈衍称赏。陈璞存《花语词》序中称其:“岭表词坛,洵堪独秀。”主要著作有《西海纪行卷》、《天外归槎录》、《说剑堂诗集》、《说剑堂词集》、《在山泉诗话》、《两窗杂录》、《说剑堂全集》、《饮琼浆室词》、《春明词》、《饮琼浆室骈文钞》、《翦淞阁随笔》等近20种,著述甚丰,获“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誉。
  上述《康有为行书扇面》书于1900年,乃潘飞声在香港任职报社期间,当时特殊的动荡背景说明此间二人已有着非比寻常的密切关系,这可以从他们身上太多的相似之处寻找到答案。同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旅行家之一,他们阅历之丰富何其扣合;同为豪迈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同样想象奇特、辞采瑰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政见上同样怀揣着向往西方文明之变革抱负。因而,康、潘二人互为景仰、诗书同道显然已不需置疑了。
其他文献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的岭南画派,从一开始就将自已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擎起了“艺术革命”的旗帜,这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少见的。1906年,高剑父在日本与孙中山和黄兴两先生结识,获得革命的理念,因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黄两位先生派遣高剑父回粤筹建同盟会广东分会。高剑父回粤后担任广东同盟会会长,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实践,致力于推翻清政府封建皇朝,建立民主国
期刊
原始镜子的诞生“能看脸的生命力量”    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了第一面镜子不得而知。但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人造镜子是用抛光的黑曜石做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200年的卡塔胡于克(在土耳其科尼亚附近)。随着人们对金属的开采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欧洲陆续出现青铜、铜、铁等制品。而用这些金属造镜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最古老的金属镜子绝对非青铜镜莫属,当然除了古中国有大量青铜造镜外,外国也有很多,它们多是古埃
期刊
龙光台位于云南腾冲城西叠水河瀑布一侧的小山之上,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至万历年间,由著名的守边名将邓子龙重建。之后数百年复几经修葺。此地孤峰飞阁,风光绚丽。笔者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石径三曲,至观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栏凭藉,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小憩。历代骚人墨客常于凭栏观瀑,饮酒赋诗,因而为龙光台生色者不仅有周围的山光水瀑,且得益于历代名人的众多题刻。  在众
期刊
诗曰:  嘉德竹卷刘力上,夏卿赝本大风堂。  古来多少丹青手,摹元仿宋费品量。  话说9月13日嘉德四季拍卖有一刘力上《竹石图卷》(899号),为“俞致贞、刘力上珍藏”专题之一件。刘力上乃当代名家,画也是真画,但坦白说此卷作品在拍卖上并不是什么太惹眼的作品。笔者之所以翻图录时即注意到它,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张大干旧藏的一件明代夏昶的手卷。刘力上是大风堂得意弟子,刘卷虽只在画幅左下钤一“刘力上”小印,并
期刊
澳门收藏家萧春源先生,敏学好古,于兴办实业之余,广事收藏,尤嗜历代古印。十余年间,遍游四方,所得以百千计,既富且精。数年前曾于香江古玩肆中觅得宋代影青龟纽瓷印一方,因其罕觐,特为摄影制版,印入其农历丙子年私人贺岁卡中。  此印瓷质龟纽,通高3.7厘米,印面纵4.6厘米、横4.75厘米。印台四周施青白色影青釉,胎质细腻。龟背花纹与龟脚趾均用刀刻表现,造型生动。印面阴刻楷书“沙随程迥”四字,其中“随”
期刊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这条“大道”本来发展得很好,但是曾经一度被遮蔽,遮蔽得不清楚。到近30年来,慢慢又清晰了。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发展,陆俨少先生一直坚守着这条传统的山水画大道。所以我觉得大道澄清是对陆俨少先生艺术实践的概括,高洁隽永则是我对陆先生艺术的评价。事实上陆先生的艺术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高洁隽永,比如说,他也有浑厚华滋,也有出奇制胜,有很险峻的一面等等。但是我更愿意强调陆先生高洁隽永这面,因为
期刊
第一件流入欧洲的中国艺术品是什么,如今已无法考证,中国艺术品从15世纪就开始在欧洲流行,成为皇家贵族收藏欣赏的对象,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正是通过“拍卖”,将一船船的中国货品从茶叶到瓷器贩卖进欧洲(甚至迄至今日,英式拍卖的主要模式都沿袭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创作出的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拍卖方式)  欧洲人是如何逐渐把中国艺术纳入进他们自己的收藏文化,并开始对物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研究?在这样研究的背景下,诞生出
期刊
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于2005年6月20-2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由中国商务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支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论坛论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和现状、行业协会管理职能、国内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国际地位。  时隔四年,12月中旬,2009金牛岁尾,“2009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再次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论坛的举办时机恰好处于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初,雪铁龙公司的“东方探险之旅”在全球,尤其是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我有幸收藏到一本《黄色之旅》的法文毛边初版本,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上有雪铁龙公司创始人安德列·雪铁龙先生的亲笔签赠手迹,而且是送给当时的北平俱乐部。  1932年2月12日一队满是尘土的雪铁龙汽车行驶在北京的马路上,车轮卷起了一溜黄尘。车上的“老外”兴奋地和围观的老百姓打招呼,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原来他们刚刚经过31
期刊
近年一直在增温的古籍拍卖,在09年的春拍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秋拍更是人气鼎盛,比春拍尤过之,可谓盛况空前。藏书界人士普遍认为,古籍的价值回归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未到“顶”,是一匹黑马,因而受到中长线投资者的看好,最近又传出一些基金投资者,大举进军古籍市场,更激起了古籍拍卖的水涨船高。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1月、12月的秋拍,有至少15家拍卖机构开设古籍专场,除了嘉德、翰海、嘉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