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研学过程中,教师都努力实践“把时间还给学生”的课程理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机会明显增多了。他们在课堂中主动给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努力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积极提出自己对数学的看法和疑问,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里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一系列“生成性资源”。这部分资源非教师事先设计,开放性强,往往容易受到学生所关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就谈谈如何合理地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资源
一、宽松的氛围是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生成性资源产生于师生交流过程之中,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生成性资源产生的背景。交流的本质上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观点,因此,交流得以存在的前提是双方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和机会。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表达自己的是非题奶容易袜,耐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则有一定的条件:主观上,相信很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意愿,但客观上,面积分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常常以“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想”等类似启发语言与学生对话,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的交流氛围,比较容易催生学生表达的行为。反之,如果教师总是问“怎么会这样”、“应当这样做”、“不可能”等质问甚至教训的语气与学生对话,面积分往往会使课堂弥漫着一种拘谨甚至严肃紧张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与老师想法不完全一致的观点,而这些“不一致的观点”通常会致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往往以一种“突发”的情形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难以预告筹划好所可能目标和方向,教学过程会随时出现多样、丰富的情境与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往往不容易,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学生自然会迸发思维的火花,生成性资源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教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我通过加法交换律引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之后利用课件呈现文具盒,猜猜里面有几枝笔?在我引导下,学生知道文具盒里笔的数是未知时,可以用“a”表示文具盒里笔的数量。接着,我又利用课件呈现另一个文具盒,学生清楚看到里面有3枝笔。此时,我抛出问题,如果把两个笔盒里面的笔放在一个文具盒里面,还是用a表示吗?应该怎么表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用新的字母表示“不能再用a表示”,“用b表示”,“用c表示”,“用3a表示”、“用3a表示”……由于学生还没尝过数字与字母相乘,所以我意识到学生的“3a”和我认为的“3a”肯定不是一回事,我应该利用这生成性资源作出正确的引导,明晰加法的意义。
二、延迟反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老师事先预见到的“正确”或“不正确”的想法,也可能出现老师事先未曾预见到的“意外”想法。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看法,那么,一个基本的处理思路是: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或者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真实思考。此时,对老师耐 言,“延迟学生的反馈”就成为必须遵循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说明理由的方式回应学生。比如,当学生的观点正确时,那就鼓励其他同学对此给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观点有问题时,就以“如果是那样呢”的问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想法,等等。
尽管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给出的具体反馈情形多种多样,应对的具体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始终不变的是,老师应当尽可能地“疏导”而不是“堵塞”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这样才可能有助于生成、进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
三、开放的心态,学会聆听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错失精彩生成是因为老师没有做精心的预設。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后,老师读不懂学生的想法,于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硬件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思维轨道上。但还有的是因为不愿意给学生贸下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广大自己的观点供全班研讨。课堂中当学生提出来“生成性问题”时,给学生贸足思考、辨析的时间,或许能诞生精彩。
在一节成以内数的读写课上,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千六百”后,在练习本上写数,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巡视后发现全班的同学都能顺利写出来。于是我问:“2600后面的两个零能不能不写?”学生都回答:“不行!,不写就变成26了”。我小结:“因为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所以写0表示占位”。学生都点头表示明白,此时,我认为至此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了。这时,一位同学却提问:“为什么万位上没有珠子,为什么不写0占位呢?”这问题一出,班上炸瞬时开了锅,我示意提问的学生坐下,让学生讨论,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纷纷作答:“写上0就成零二千六百了”“比万位高的数位还很多,都写0就写不尽了”......我并没作出小结,但提问的学生已经认可了同学们的观点,点头同意了。开关水用写“0”本已经是约定俗成,毫无疑问的。但这生成性资源却让大家深入思考“0”作为占位符号的巨大价值,而这个占位符号又不是随意使用,它的用法体现数学符号对简洁美的追求。
四、精心提炼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也许在教学内涵方面,也许在解决问题方法方面,也许在认识数学途径方面等等。而产生这样的资源往往来源于个体和集体的智慧。但思考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向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仅仅用“是”与“否”来回答,而是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挑战性,其求解过程需要多种类型的方法,如抽象、归纳、类比、演绎等。
这类问题可以是观察某些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寻求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数学规律,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设计一个数学试验,分析一组数据所具备的牲,并据此作出合理的推断等等。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中往往就会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在研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重点还要读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明晰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基础上,才能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合理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成;资源
一、宽松的氛围是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生成性资源产生于师生交流过程之中,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生成性资源产生的背景。交流的本质上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观点,因此,交流得以存在的前提是双方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和机会。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表达自己的是非题奶容易袜,耐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则有一定的条件:主观上,相信很一个人都有表达的意愿,但客观上,面积分需要教师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常常以“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想”等类似启发语言与学生对话,就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的交流氛围,比较容易催生学生表达的行为。反之,如果教师总是问“怎么会这样”、“应当这样做”、“不可能”等质问甚至教训的语气与学生对话,面积分往往会使课堂弥漫着一种拘谨甚至严肃紧张的氛围,从而使学生不敢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特别是那些与老师想法不完全一致的观点,而这些“不一致的观点”通常会致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往往以一种“突发”的情形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开展的活动,难以预告筹划好所可能目标和方向,教学过程会随时出现多样、丰富的情境与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往往不容易,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学生自然会迸发思维的火花,生成性资源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教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我通过加法交换律引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之后利用课件呈现文具盒,猜猜里面有几枝笔?在我引导下,学生知道文具盒里笔的数是未知时,可以用“a”表示文具盒里笔的数量。接着,我又利用课件呈现另一个文具盒,学生清楚看到里面有3枝笔。此时,我抛出问题,如果把两个笔盒里面的笔放在一个文具盒里面,还是用a表示吗?应该怎么表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用新的字母表示“不能再用a表示”,“用b表示”,“用c表示”,“用3a表示”、“用3a表示”……由于学生还没尝过数字与字母相乘,所以我意识到学生的“3a”和我认为的“3a”肯定不是一回事,我应该利用这生成性资源作出正确的引导,明晰加法的意义。
二、延迟反馈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老师事先预见到的“正确”或“不正确”的想法,也可能出现老师事先未曾预见到的“意外”想法。应该怎么办?如果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情况、了解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看法,那么,一个基本的处理思路是: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或者老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真实思考。此时,对老师耐 言,“延迟学生的反馈”就成为必须遵循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说明理由的方式回应学生。比如,当学生的观点正确时,那就鼓励其他同学对此给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观点有问题时,就以“如果是那样呢”的问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想法,等等。
尽管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给出的具体反馈情形多种多样,应对的具体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始终不变的是,老师应当尽可能地“疏导”而不是“堵塞”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这样才可能有助于生成、进而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
三、开放的心态,学会聆听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错失精彩生成是因为老师没有做精心的预設。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后,老师读不懂学生的想法,于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硬件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思维轨道上。但还有的是因为不愿意给学生贸下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广大自己的观点供全班研讨。课堂中当学生提出来“生成性问题”时,给学生贸足思考、辨析的时间,或许能诞生精彩。
在一节成以内数的读写课上,我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千六百”后,在练习本上写数,然后交流解答方法,巡视后发现全班的同学都能顺利写出来。于是我问:“2600后面的两个零能不能不写?”学生都回答:“不行!,不写就变成26了”。我小结:“因为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所以写0表示占位”。学生都点头表示明白,此时,我认为至此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了。这时,一位同学却提问:“为什么万位上没有珠子,为什么不写0占位呢?”这问题一出,班上炸瞬时开了锅,我示意提问的学生坐下,让学生讨论,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纷纷作答:“写上0就成零二千六百了”“比万位高的数位还很多,都写0就写不尽了”......我并没作出小结,但提问的学生已经认可了同学们的观点,点头同意了。开关水用写“0”本已经是约定俗成,毫无疑问的。但这生成性资源却让大家深入思考“0”作为占位符号的巨大价值,而这个占位符号又不是随意使用,它的用法体现数学符号对简洁美的追求。
四、精心提炼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生成性资源一定要在某个方面具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也许在教学内涵方面,也许在解决问题方法方面,也许在认识数学途径方面等等。而产生这样的资源往往来源于个体和集体的智慧。但思考源于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向学生提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仅仅用“是”与“否”来回答,而是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挑战性,其求解过程需要多种类型的方法,如抽象、归纳、类比、演绎等。
这类问题可以是观察某些现象,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寻求一个变化过程中的数学规律,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设计一个数学试验,分析一组数据所具备的牲,并据此作出合理的推断等等。学生在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观察、比较、概括、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中往往就会产生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在研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重点还要读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明晰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基础上,才能去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合理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学习策略的理论与操作》吉林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