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怒》中,镜头滑过那坝上空、对准一架美军战机时,我不由得想起另一个画面。同样来自李相日的作品《69》,妻夫木聪和同学一起,在美军驻扎区的铁栅栏外打打闹闹。《怒》当然不只是以驻日美军为主题的电影,它的内核复杂得多。从电影的肌理入手,可以在李相日妙不可言的编剧手法中,体会到梳理浓密发辫的趣味。《怒》由凶案现场开头,以压抑的室内镜头填满银幕,再借助血色布景,描绘出亦真亦假的家庭谋杀案。在追寻凶手的过程中,叙事视野一步步打开,乍看没有关联的4条线索慢慢交汇,除了寻找真凶,另有3条冷静又残酷的故事线:若即若离、无法信任另一半的同性恋者;回到自己长大小镇的前性工作者,照顾父亲时爱上了有过去的男人;美军驻日地区一对年轻恋人遇上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者后发生的故事。
李相日描绘的主角,都是有沉重过去的人。那些过去在日本社会现有情形下无法吐露,也无法解决。他们的遭遇,表达了日本民众面对记忆的茫然,难免让人不知所措。
当小镇居民无法理解爱子选择成为性工作者的原因,那坝地区成长起来的少年同样无法理解,为何父母要不停地抗议游行。前者源于小镇居民对他人内心状况的麻木,后者当然是事过境迁后,那种亲历的痛苦已经无法传递给下一代的绝望。至于同性恋者不论是否在同类面前都要伪装自己的压抑,恐怕更是无从发泄的郁结。
这些有形无形的隔阂,终于汇集成某种愤怒。吉田修一的原作小说呈现了压抑中的社会百态,李相日导演的电影版更加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压抑中人与人的关联。李相日在不停地制造连结,从这条线的孤独,切往下一条线的孤独,从那条线的愤怒,跳回这条线的愤怒。最终观众体会到,隔阂、隐密、愤怒和压抑不仅仅存在于那些有过去的人,更属于所有人。哪怕旁观者,也都不得不陷入这种难言又难了的绝境。
《怒》不是一部让人快乐的电影,可李相日还是为角色制造了希望。残忍的谋杀之后,他没有故意渲染杀人者的残暴和不正常,而是重点拍摄了杀人者平淡的生活和社交状态。那样活生生的人,以及最后揭露的杀人动机,都在社会百态的交织中透露着无奈。无奈之后,镜头一转,有秘密的人随即改换了生活态度。那是在美轮美奂的摄影镜头后面,真正明亮又温柔的笔触。李相日想表达的是,有秘密和屈辱,有无法坦然面对的人生,但人应该重新出发,正视瑕疵,而不是一味逃避。
这样的明亮,恐怕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动机。他不停地提炼日本社会及时代大潮下忙忙碌碌、紧绷向前的日本人。他们不停积累的负面情绪、无处申诉的愤怒源头,最终应从坦诚面对内心开始,走向豁然开朗的境地。
李相日描绘的主角,都是有沉重过去的人。那些过去在日本社会现有情形下无法吐露,也无法解决。他们的遭遇,表达了日本民众面对记忆的茫然,难免让人不知所措。
当小镇居民无法理解爱子选择成为性工作者的原因,那坝地区成长起来的少年同样无法理解,为何父母要不停地抗议游行。前者源于小镇居民对他人内心状况的麻木,后者当然是事过境迁后,那种亲历的痛苦已经无法传递给下一代的绝望。至于同性恋者不论是否在同类面前都要伪装自己的压抑,恐怕更是无从发泄的郁结。
这些有形无形的隔阂,终于汇集成某种愤怒。吉田修一的原作小说呈现了压抑中的社会百态,李相日导演的电影版更加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压抑中人与人的关联。李相日在不停地制造连结,从这条线的孤独,切往下一条线的孤独,从那条线的愤怒,跳回这条线的愤怒。最终观众体会到,隔阂、隐密、愤怒和压抑不仅仅存在于那些有过去的人,更属于所有人。哪怕旁观者,也都不得不陷入这种难言又难了的绝境。
《怒》不是一部让人快乐的电影,可李相日还是为角色制造了希望。残忍的谋杀之后,他没有故意渲染杀人者的残暴和不正常,而是重点拍摄了杀人者平淡的生活和社交状态。那样活生生的人,以及最后揭露的杀人动机,都在社会百态的交织中透露着无奈。无奈之后,镜头一转,有秘密的人随即改换了生活态度。那是在美轮美奂的摄影镜头后面,真正明亮又温柔的笔触。李相日想表达的是,有秘密和屈辱,有无法坦然面对的人生,但人应该重新出发,正视瑕疵,而不是一味逃避。
这样的明亮,恐怕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动机。他不停地提炼日本社会及时代大潮下忙忙碌碌、紧绷向前的日本人。他们不停积累的负面情绪、无处申诉的愤怒源头,最终应从坦诚面对内心开始,走向豁然开朗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