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中职教育面对制造业向信息化、精细化大转型,以及企业需要大量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新形势,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与企业需要相适应的中职人才培训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在国家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制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后,由于制造业向信息化、精细化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用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企业需要吸纳大量熟练掌握数字化装备操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也给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紧缺,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专项调查数字显示,我国仅制造业、信息化产业领域就短缺高级技工100万人,200万在岗人员亟待再培训。然而,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和培训能力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仅占教育经费总额的12%,因财力捉襟见肘,教学投入也只能量力而行,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职业培训一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与熟练操作技能的理论型教师,学校即便有实训设备或场地,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社会不信任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
二、制约紧缺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现代化实训、实验设备短缺,没有与生产一线接轨的工作界面和熟悉该界面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现有教学模式与工厂生产实际脱节,“学用两张皮”等多种因素的深层次影响,严重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增长与提升。然而核心问题是缺乏适合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师。
从2001年起,国家就逐步推行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国家级培训,2011年暑期开始,国家又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师专业培训工程。因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地方政府的意向安排,以及目前就业形势的驱动,一些工程技术类院校毕业生也陆续进入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中,而且数量逐年增加。应该说,我国中职教育的各项事业都呈现“广口”发展趋势。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专业教师的培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各地选派的教师原有专业基础与培训专业相差甚远,几乎没有一点相应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新的学习难以应对;还有的受训教师,或因思想认识不够,本不愿参加培训,结果被强迫来接受培训,这些人对培训学习心存抵触情绪,肯定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有的学校在派学员时,根本不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专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相当一部分学校即便自己选派的学员学有所成,学成归来时又安排了与培训内容完全无关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制约着企业所需人才的快速培养。目前中职学校广泛开展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活动,对于弥补由于实习、实训不足,解决教学与实践脱离的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智能教育培训模式
当前,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强力支持下,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基本上拥有了功能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充分利用和开发好这些资源,既能大大降低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成本,又能“一物多用”。譬如,农村和中小城市中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经费、师资、设备基础),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求助专业科技部门,邀请合作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共同研发出“仿真实训智能培训系统软件”。通过多媒体音、像教学,让学生在仿真态中学习操作,了解工艺流程,观摩产品质检,熟记技术操作规程,教学、参观、实训一体化,既方便文化理论课堂的教学,又能保证实验、见习、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这种教育培训模式不仅能基本满足企业生产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同时还能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教育培训。
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中職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是一些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理论型教师,甚至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是从普通中学文化课教师转行来的,因此,大量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现有技能有着明显的不足,使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培训面。“仿真实训智能培训系统软件”正好能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培训平台。
当然,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尽善尽美,“仿真实训智能培训软件”模式也存在着需要编写相应的教材与指导书,以及“软件”二次开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兼顾考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总之,探索行之有效的职教培训模式,需要正确领会当前国家政策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丹儿.实体联系模型理论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
[2]陈长应.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客观基础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11,(25).
[3]姜峻,苏娅.引企入校,校企交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关键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在国家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制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十二五”后,由于制造业向信息化、精细化转型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用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企业需要吸纳大量熟练掌握数字化装备操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也给中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企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紧缺,据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的专项调查数字显示,我国仅制造业、信息化产业领域就短缺高级技工100万人,200万在岗人员亟待再培训。然而,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和培训能力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限,仅占教育经费总额的12%,因财力捉襟见肘,教学投入也只能量力而行,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职业培训一线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经验与熟练操作技能的理论型教师,学校即便有实训设备或场地,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这也是社会不信任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
二、制约紧缺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现代化实训、实验设备短缺,没有与生产一线接轨的工作界面和熟悉该界面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现有教学模式与工厂生产实际脱节,“学用两张皮”等多种因素的深层次影响,严重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增长与提升。然而核心问题是缺乏适合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师。
从2001年起,国家就逐步推行中职专业课教师的国家级培训,2011年暑期开始,国家又全面启动了第二轮教师专业培训工程。因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地方政府的意向安排,以及目前就业形势的驱动,一些工程技术类院校毕业生也陆续进入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中,而且数量逐年增加。应该说,我国中职教育的各项事业都呈现“广口”发展趋势。
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专业教师的培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各地选派的教师原有专业基础与培训专业相差甚远,几乎没有一点相应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新的学习难以应对;还有的受训教师,或因思想认识不够,本不愿参加培训,结果被强迫来接受培训,这些人对培训学习心存抵触情绪,肯定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有的学校在派学员时,根本不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专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相当一部分学校即便自己选派的学员学有所成,学成归来时又安排了与培训内容完全无关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制约着企业所需人才的快速培养。目前中职学校广泛开展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活动,对于弥补由于实习、实训不足,解决教学与实践脱离的问题,具有显著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智能教育培训模式
当前,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策强力支持下,各级各类中职学校,基本上拥有了功能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充分利用和开发好这些资源,既能大大降低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成本,又能“一物多用”。譬如,农村和中小城市中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经费、师资、设备基础),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求助专业科技部门,邀请合作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共同研发出“仿真实训智能培训系统软件”。通过多媒体音、像教学,让学生在仿真态中学习操作,了解工艺流程,观摩产品质检,熟记技术操作规程,教学、参观、实训一体化,既方便文化理论课堂的教学,又能保证实验、见习、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这种教育培训模式不仅能基本满足企业生产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要求,同时还能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进行教育培训。
如前所述,目前大部分中職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是一些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理论型教师,甚至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是从普通中学文化课教师转行来的,因此,大量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现有技能有着明显的不足,使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培训面。“仿真实训智能培训系统软件”正好能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培训平台。
当然,任何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尽善尽美,“仿真实训智能培训软件”模式也存在着需要编写相应的教材与指导书,以及“软件”二次开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兼顾考虑,统筹安排,全面规划。总之,探索行之有效的职教培训模式,需要正确领会当前国家政策精神,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结合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丹儿.实体联系模型理论在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
[2]陈长应.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客观基础的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11,(25).
[3]姜峻,苏娅.引企入校,校企交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