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朗读课文 提高语文绩效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朗读,教会朗读,提高语文教学绩效。
  【关键词】朗读、绩效、比较、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学生们表现的对朗读缺乏兴趣。说明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怎么办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较
  1.1 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
  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蜘蛛》一文中有两节分别描写蜘蛛捉飞蛾和蜘蛛被细腰蜂捉住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动词用得令人叫绝:“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这个“投”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还有一句话:“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这个“撞”字与“投”的含义则大相径庭,它生动贴切地写出了细腰蜂可不是无意地自讨苦吃,而是为了活捉蜘蛛故意设下的妙计。为了让学生能落理解到这层意思,我便让他们把“撞”换成“投”、“碰”等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兴趣盎然,并很快在比较中理解到了细腰蜂重撞蜘蛛网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词效果会差一大截。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重音,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炼,更重要的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1.2 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只要第三层》中建筑师说:“不造下面的两层,怎么造第三层呢?”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两层,不能造第三层。”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建筑师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衬托出富翁的愚蠢。
  2 借助插图看图朗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配合朗读(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这样,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也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乌鸦喝水》一文中,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也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了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了。
  3 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语课文类型不一,倘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大海》一文时,课前我就先录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声,海欧在海面上的叫声,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海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朗读“大海,大海,像只摇篮。”这句话时读得又轻又慢,就像小宝宝在摇篮里恬静地入睡了,而读“大海,大海,多大多宽!”这一句话时,把大海那种磅礴的气势通过自己的声音表现了出来。
  4 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来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读前的铺垫,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在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具什么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后便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读两者的话应用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与神一致。
  5 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课是失败的语文课,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投稿小常识:
  投稿标题栏上应写什么?
  投稿标题栏所起的作用是让收件人知道发件人来信目的、概要内容,因此字句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在投稿时,投稿标题下面一般可注明稿件类型、版面(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单位地址及邮编,联系方式等。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是数学教学最终的目标。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将此与课本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的自身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益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用自己的慧眼捕捉和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接受生活教育,一举两得。  【关键词】生活、数学信息、整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
期刊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1 变换激趣方式,激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
期刊
1 教学目标  1.1 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间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1.2 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2 教学重难点  小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程序  3.1 情景导入  
期刊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那么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一部戏演得好不好,除了演员的素质和演技,最关键的还是导演如何去导好这部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我们过多的注重形式,而现在却更多的注重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校推行“五步教学法”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有效教学”来进行的。而教师的行为对课堂的有效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做好以下几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教学的重点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的转移。随之中考命题也由过去的以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向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的转移。这两个转移的实现,标志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产生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点拨技能和学生学习方式尤为重要,面对如此质的转变教师如何应对?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感受,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精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而中国儿童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的时间比西方儿童晚了四年之久。这四年正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阅读量太少、进入自主大量阅读的时间晚,大大影响了中国儿童阅读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  1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期刊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家庭、教师和学生自己等。并指出了强化学习动机,形成合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克服消极情绪,培养学习坚韧性是中职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职生; 英语; 动机;情绪; 兴趣;坚韧性  当前中职校的英语学习是一个“软肋”。影响英语学习的原因很多,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英语
期刊
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目前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差生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
期刊
【摘要】质疑语文“认同教学”,弘扬批判意识,形成语文教师个性,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进行个性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质疑、认同教学、批判意识、个性、个性化教学    过去语文课上,老师会先向学生讲文章好在哪,然后老师就会按近乎完美的“好”来分析,包括语言的表达、段落划分、论证或叙事方式,甚至是标点符号。每个老师都会这样来分析某篇课文。这就是“认同式教学”:先无条件肯定,再由此具体分析。   “这种
期刊
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的“产物”——留守儿童,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今教育者如何去实施关爱、承担教育责任的重大问题。很多留守孩子缺失的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心灵需要的父爱和母爱。这就要求我们以博大的胸怀,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以父母般的爱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1 走进留守孩子的心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对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