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吉思汗去世后,大蒙古国的汗位虚悬了两年之久,才召开忽里台大会,大会选举窝阔台为大蒙古国的新汗。此次大会的及时召开使大蒙古国避免了分裂;也为大蒙古国的对金战争得以继续进行提供了稳定的内部条件。但是,在大会中,窝阔台与拖雷的明争暗斗也加剧了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为大蒙古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蒙古国
  
  在中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中,王位的继承往往由前一代的君主立下遗嘱指定继承人,但是有元一代的君主继承却有着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元朝建立前的大蒙古国的几位君主,其即位要有忽里台大会的承认才能生效。而这一特殊制度的存在,使大蒙古国的王位继承存在了更多的变数,更激烈的斗争。在国内,对于蒙古贵族之间的斗争的研究已经十分的成熟,但是结合忽里台大会对蒙古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研究还鲜有人为,本文将结合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上的斗争对蒙古贵族之间的斗争做出评价。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驾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根据雷纳•格鲁塞的说法是在平凉之西的清水和龙德附近①,享年六十六岁。刚刚建立不久的大蒙古国就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而当时的历史现状是:西夏新灭,南方的宋、金势力仍然强大,时刻威胁着大蒙古国的生存。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一次关系着大蒙古国存亡的重要聚会——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召开了。
  
  一、阔迭兀阿剌地界考
  
  1229年的这次大会,按拉施特的说法是在怯绿涟地区,这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而开会的具体地点在何处,拉施特并没有提及。《元史•太宗本纪》中记载:秋八月己未,诸王百官会于怯绿连曲雕阿兰之地,以太祖遗诏即皇帝位于库铁兀阿勒里。②在《元史》中出现了曲雕阿兰和库铁兀阿勒里两个地名,但是有一点我们是确定的,那就是大会是在客鲁连河流域的某地,但具体是曲雕阿兰还是库铁兀阿勒里,还是大会有两个地点这里还不能下定论。关于这次大会的地点,多桑认为大会是在“怯绿连河畔成吉思汗之大斡耳朵”,③多桑的提法更接近于《元史》和《元朝秘史》的双重说法。
  《元朝秘史》记载:诸王驸马并万户千户等於客鲁连河阔迭兀阿剌地行,大聚会着,依成吉思汗遗命,立斡歌歹(窝阔台)做皇
  帝。④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阔迭兀阿剌的注释中有如下解释:
  《西域水道记》曰:凡山蒙古语曰“鄂拉”。“鄂拉”即“阿剌”之对音。此山名阔迭兀,即后文十五卷末所称客鲁连河阔迭额阿剌勒地面者也。《本纪》曲雕阿兰既是“库铁乌阿剌”之对音。原所采非一书,所译非一人,故复沓错互,不悟其为一地,盖翻译之学未精也。此阔迭兀虽知其在客鲁连河上,然以前文所述客鲁连河地名求之,却无此名,计当在河之初源,今蒙古车臣汗中右后旗大肯特山东南矣。⑤
  也就是说,曲雕阿兰和库铁乌阿剌是同一个地点。所以,尽管有三个不同的称呼:阔迭兀阿剌、 曲雕阿兰、库铁乌阿剌,其实是同一地点。同时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中,元朝岭北行省的地图上显示,曲雕阿兰之地就是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⑥
  由此我们最终可以确定,此次大会的召开地点,就是在当时圣山不儿罕山附近的大蒙古国的大斡耳朵。也就是今天的蒙古车臣汗中右后旗大肯特山东南。
  
  二、大会的概况
  
  成吉思汗去世后,按其生前安排,应当由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但依照蒙古旧俗,大汗必须经过忽里台大会产生才能生效,此前则由幼子拖雷监国。于是拖雷于1229年在老营大斡耳朵召开了这次忽里台大会。关于这次大会。拉施特在《史集》中有详细的记载:
  所有上述人们,进行了三昼夜的游戏、聚会和娱乐。然后对国事和大位进行了商议。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合罕之位授予了窝阔台合罕。首先,诸子和宗王们一致向窝阔台合罕说道:“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你应当在神的佑助下致力于治国,使尚未归顺的首领们准备以生命[为你]效劳,并使远远近近,突厥人和大食人,[全都]遵从[你的]命令。”窝阔台合罕说道:“尽管成吉思汗的命令,实际上是这个意思,但是有长兄和叔父们,特别是大弟拖雷汗,比我更配授予大权和担当这件事,因为按蒙古人的规矩和习俗,幼子乃是家中之长,幼子代替父亲并掌管它的营地(禹儿惕)和家室,而兀鲁黑那颜乃是大斡耳朵中的幼子。他在规定和非规定的时刻日夜都在父亲左右,闻知规矩和札撒。我怎能在他活着时,并当着特们的面登上合罕之位呢?”宗王们同声道:“成吉思汗在所有的儿子和兄弟之中把这件大事托付给了你,授予你主宰他的权力,我们怎能容忍更改他的不可动摇的决定和坚定不移的命令呢?”经过恳请多和次劝导之后,窝阔台合罕认为必须遵从父亲的命令,接受兄弟、叔父们的意见,便表示同意了。⑦
  按拉施特之意,大会似乎进行得非常顺利。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我们仍需进一步讨论。我们知道,成吉思汗在公元1227年去世,但是此次大会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后,汗位虚悬了两年后的1229年才得以召开,更重要的是成吉思汗“总数在129000个蒙古战士中,遗留给其幼子拖雷汗(在蒙古本土)101000人而西方两个兀鲁思之汗,年长的术赤与察合台每人共得四千人”⑧尽管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指定继承人,但是窝阔台在即位前也仅继承了四千人。⑨在大会召开前的两年里,手握重兵又有幼子守产优势的拖雷会不会做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活动,我们不得不怀疑。而且“时列会者多归心于拖雷”,⑩还有,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拉施特是“先后受伊利汗合赞和完者都知命修撰《史集》”的(11)。这就是说,拉施特是拖雷后代的臣子,我们不能不怀疑他有美化拖雷的嫌疑。况拖雷手握重兵,还有幼子守产的习俗为依据,更重要的是拖雷得到了大多数蒙古贵族的支持。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窝阔台自己也变得心虚,他不得不表示说虽然父汗的遗命是让我继承汗位,然而还有很多的叔伯和兄长更胜任此职。按照蒙古风俗,拖雷作为幼子理应是父亲的继承人。而且他日夜侍奉父亲,耳闻目睹和熟悉父汗的所有札撒律令。既然叔伯兄长和幼弟还都健在,参加了大会,我怎么能在他们的面前继承汗
  位呢?(12)大会进行得似乎很是不顺利。
  还有一点我们可以证明,大会开得并不顺利,那就是大会“用了四十天的时间才使他不再坚持。窝阔台终于由他的哥哥察合台和叔父帖木格斡惕赤斤引导就位”(13)而且“一连四十天,他们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边痛饮,边商讨国事。而每一天,窝阔台都用不同的方法,以既巧妙又得当的话,表达同样的心情”。(14)大会前后共用了四十天,即使大会的与会者进行了三天的狂欢,那么还有37天的时间可以用来选汗。既然所有人都是很诚心的拥戴窝阔台,即使窝阔台再三推辞,又怎么可能用37天?显然大会进行得很不顺利。史料记载大会僵持不下的时候,耶律楚材成了与会的关键人物。他对“睿宗(拖雷)曰‘此宗社大计,宜早定,’睿宗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楚材曰:‘过是无吉日矣’遂定策”。(15)显然,拖雷还想继续拖下去,但是由于耶律楚材的一再劝说,最终还是同意了立窝阔台为合罕,于是与会诸王“请帝尊太祖遗诏即位,共上尊号木赤坚合罕”(16)
  最后,由于拖雷的退让,不仅避免了一场宫廷内讧,而且蒙古贵族们也暂时的统一了起来,避免了分裂,使这次大会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结果。
  
  三、大会的影响
  
  大会的圆满结束,使得大蒙古国最终又有了自己统一的大汗,汗位之争也暂时平息了下来,蒙古贵族可以继续其伐金事业,在“二年秋七月,帝自将南伐,皇弟拖雷,皇侄蒙哥率师从”(17)。这固然使大蒙古国暂时有了统一的领导而避免了分裂,但是并没有消除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术赤-拖雷系与察合台-窝阔台系之间的矛盾,看似平息了,实则已经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术赤-拖雷系与察合台-窝阔台系之间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在成吉思汗出征花剌子模前就关于汗位的问题与四子有过一次交谈,从而引发了一次争论。当成吉思汗要大儿子术赤发表意见时,察合台第一时间内站出来反对让术赤继承汗位,他的理由是:术赤是蔑儿乞惕人的后代。并明确表示,不会服从术赤的领导。对于察合台的行为,术赤当然是十分恼怒,他抓住察合台的衣领要与察合台决斗,幸好当时有孛斡儿出和木华黎在,将其分开。继而察合台提议由窝阔台继承汗位,他与术赤同时为成吉思汗效命,对此术赤无法说不,成吉思汗问拖累的意见,托雷表示:他会为窝阔台效命。(18)出征前的争吵就已经使两派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尽管成吉思汗对他们说“如果我的儿子个个都想成汗,想当帝王,不相互谦让,岂非又像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19)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的矛盾继续恶化。
  这次大会,也可说成是两个派系之间的第一次真正较量,由于有着成吉思汗的遗命,加之耶律楚材的努力,窝阔台成功的继承了汗位。所以窝阔台曾对耶律楚材说“真社稷臣也。凡卿所奏,无不从者”。(20)这也体现了窝阔台对耶律楚材的感激之情。在感激耶律楚材的同时,窝阔台也不会忘了那个时刻威胁着自己汗位的皇弟——拖雷。尽管窝阔台继承了汗位,但是他也仅仅是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一万怯薛军,其实力远远不能和拖雷相比。而且当时的拖雷还有太上皇之称,正如“钱大昕先生云:‘纪太宗事,而加太上之称于其弟,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者矣’很是”(21)可见拖雷当时在蒙古的地位犹在窝阔台之上。
  对于手握重兵的拖雷,窝阔台这个蒙古帝国真正的合罕,是时时刻刻都放心不下。在征金的战争中,窝阔台与拖雷同时出征,当时“太宗亦渡河,遣亲王口温不花等将万余骑来会。”(22)此时恰有着良好的战机,所以拖雷欲先破敌再迎窝阔台,但是“诸将请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雷曰:‘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况大敌在前,敢以遗君父乎!’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23)三峰山大捷充分展示了拖雷的军事才能,也使得拖雷的名声大震,这让窝阔台不得不在表面上嘉奖拖雷,而在暗地中却更加忌恨拖雷。在后来的班师途中拖雷的离奇死亡也为两个派系的斗争更向前推进了一步。拖雷的死亡有两种说法,大多数史家更倾向于《秘史》的记载,具体如下:
  斡歌歹(窝阔台)忽得疾,昏聩失音,命巫师卜之,言乃金国山川之神为军马掳掠人民,毁坏城郭,以此为祟,许以人民财宝禳之,人之不从,其病愈重,唯以亲人代之则可,疾少间,忽开眼索水饮,言说:“我怎生来?”其巫师说:“此是金国山川之神为祟,许以诸物禳之皆不从,只要亲人代之,”斡歌歹说:“如今我跟前有谁?”当有大王拖雷……遂死了,其缘故是这般。(24)
  拖雷的死因,不能不说离奇,这在当时蒙古萨满教的流行,可以使得大多数人不会去怀疑拖雷的死因,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很明显是窝阔台陷害的拖雷。
  这在当时也不能骗过所有的蒙古人,在得知拖雷的死讯及死因后,拖雷之妻唆鲁禾帖尼就曾怀疑拖雷的死因,她曾说:“我那心上人,他为谁牺牲自己?他为谁而死?”(25)唆鲁禾帖尼因为怀疑拖雷的死因,所以拖雷系的人对于窝阔台系有了更深的仇恨,以至于窝阔台后来的死因也很让人怀疑。甚至于有人当时就认为是唆鲁禾帖尼所指使的。(26)两派的矛盾愈演愈烈,尽管窝阔台系有汗权的优势,但是拖雷系掌握着几乎全国的军队,还有实力强大的拔都系支持着,要知道长子西征的西征大军还掌握在拔都的手中,拖雷系还是占有巨大的优势。最终导致了两派的决裂,这也是两派相争的必然结果。
  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最终使蒙古内部出现了短暂的团结,但是权力之争并没有结束,成吉思汗子孙之间的自相残杀并没有避免。使蒙古帝国最终走向了分裂。这也是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没有解决的问题。也给历史留下了遗憾。
  
  注释:
  ①(法)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 《蒙古帝国史》,第224-225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
  ②《元史》卷3《太宗本纪》,第29页,中华书局 1976年
  ③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第206页,中华书局 2004年
  ④鲍思陶点校,《元朝秘史》卷14,第201页,齐鲁书社 2005年
  ⑤鲍思陶点校,《元朝秘史》卷14,第201页,齐鲁书社 2005年
  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第11-12页,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1974年
  ⑦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 ,第29-30页,商务印书馆 1983年
  ⑧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第一分册,第69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⑨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第377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⑩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第365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11)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史集〉汉译本序》,商务印书馆1983年
  (12)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 ,第29-30页,商务印书馆 1983年
  (13)雷纳•格鲁塞著,龚钺译,翁独健校《蒙古帝国史》,第232页,商务印书馆 1989年版 1999年第三次印刷
  (14)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第217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15)《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第3457页,中华书局1976年
  (16)柯劭忞《新元史》卷3《太宗本纪》,第2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17)《元史》卷2《太宗本纪》,第30页,中华书局1976年
  (18)《元朝秘史》卷13,第180-182页,齐鲁书社2005年
  (19)志费尼著,何高济译《世界征服者史》第213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20)《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第3457页,中华书局1976年
  (21)道润梯步《新译简注〈蒙古秘史〉》,第366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22)《元史》卷115《睿宗传》,第2887页,中华书局1976年
  (23)《元史》卷115《睿宗传》,第2887页,中华书局1976年
  (24)鲍思陶点校 《元朝秘史》卷14,第203页,齐鲁书社 2005年
  (25)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203页,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26)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第72-73页,商务印书馆 1985年
  
  参考文献:
  [1]《元史》中华书局 1976年版。
  [2]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3]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道润梯步编《新译 简注〈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
  [5]《元朝秘史》 齐鲁书社 2005年版。
  [6]柯劭忞《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7](法)雷纳•格鲁塞 龚钺译《蒙古帝国史》,商务印书馆 1989版1999年第3次印刷。
  [8]多桑著《多桑蒙古史》, 中华书局 2004年版。
  [9]《中国历史地图集》 第七册:元明时期 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地图出版社 1974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在我国构建,基于各种原因,司法机关(法检)的司法权威尚未从根本上树立,无法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本文从两院司法权威形成的渊源入手,对司法权威的弱化的因素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司法权威层面阐述了和谐社会对其的必然要求,并就如何维护两院司法权威共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构想,对维护司法权威中需把握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两院;和谐社会;司法权威;现状分析;思考    中
期刊
摘 要:在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由于银行在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业自身特点,使得银行业是受到监管最多的行业之一。为了避免系统性银行危机,实现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对有效的银行监管具有强烈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银行监管强度的量化分析和在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来研究如何实现有效的银行监管,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关键词:银行监管;有效性;监管强度;市场力量    一、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建立有效的交通系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总是需要和土地使用、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在一起全盘考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的解决交通问题从
期刊
摘 要:要保障受害人切实参与诉讼程序,受害人可以表达对案件处理方面独立的意见并由司法机关论证是否采纳。要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有条件地“刑期换赔偿”,设立新的刑种,尝试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关键词:受害人;权益;保护    一    现在保护刑事受害人权益仍显薄弱和乏力,最突出的不足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害人难以切实地参与到诉讼程序中,独立表达对案件的主张。本来,作为一对矛盾,在最初的个人复
期刊
摘 要:市场经济下的税收管理必然是公共财政下的税收管理公共化的趋势,本文从税收管理的主要文献研究着眼,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对税收管理的研究,并阐述了税收管理公共化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公共财政;税收管理;公共化    一 税收管理公共化的文献综述    税收管理公共化问题,刘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理解税收管理。税收管理是政府通过税收满足自身需求、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发展的思想、政策、
期刊
摘 要:商业银行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滞后,导致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现状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我们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内控制度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从巴林银行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
期刊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内部交易费用相对增加以及企业发展的动力需求,使得虚拟化经营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企业在实施虚拟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虚拟化经营;障碍及对策    一、 企业实施虚拟化经营存在的障碍    (一)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陈旧  第一、利用木桶理论指导企业管理,对虚拟化经
期刊
摘 要:宗教色彩在霍桑的杰作《红字》中无处不在。许多年来,评论家们曾就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争论不休。尽管很难对霍桑持的是肯还是否的态度划一条清晰的线,我们仍可从字里行间清楚地感知他对清教的批判。本文试图挖掘霍桑是如何通过珠儿——这一对清教主义的亵渎之物来表达他的批评态度的。分析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珠儿的漂亮的外貌,独特的性格格及她的未来命运。  关键词:珠儿;清教主义;霍桑    一 引言    霍桑
期刊
摘 要:在企业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切入点,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探索;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动力,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推动企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要提升语言艺术,就得使语言要饱含深情、有条理性、节奏性、得体、文质兼美、有趣味性,还要使用体态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语言工具;技巧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