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饲养活动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饲养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幼儿能够感受和了解生命,从中体验到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户外饲养;幼儿;探究能力
正文
本园坐落在乡镇,该乡镇一直是大棚种植、养殖出名,有着很好的校外资源、家长资源可以利用。现阶段,不同年龄段幼儿都能参与到饲养的活动中,但是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幼儿在饲养区的活动仅限于给小动物喂食,活动没有连贯性、科学性、价值性,没有突破点。从幼儿自身发展来说,应该是认知、合作、探索、观察、创造等各个方面多元的发展。长时间单一重复的活动内容不仅没有较好的利用资源,对幼儿的发展也没有起到作用。
一、选择熟悉的内容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
《指南》中也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在我们幼儿园的“圈圈农场”饲养区有着丰富的探索内容,有小兔子、鸡、鸭、鸽子、羊……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了一些既适合幼儿观察和探究,又能够帮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保持持续探究兴趣的内容,如:小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如何喂养小动物、同种类的小动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观察和探索对象。所以,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甚至开始尝试使用工具和图书来帮助自己收集科学数据.
二、提供合适的材料支撑幼儿的探索过程
幼儿的探索需要材料的支撑,在饲养鸡的探索活动中,作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鸡非常感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为他们创设探索的条件,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将自己探索的小发现表达出来,和其他的幼儿一起分享。
三、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提升幼儿探索的深度
㈠饲养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每一次探究任务开始之前,我们都会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幼儿指明探究的任务和方向。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㈡饲养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幼儿在喜欢的养殖活动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我们利用有效资源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契机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这是一个刚下过雨的早上,我们一起去养殖区看看我们的小香猪,突然琪琪小朋友兴奋的叫起来“小香猪长大了!”,别的小朋友也都一起凑过头去看,泽泽说:“小香猪每天肯定吃很多东西,你们看它的肚子大的都到地上了”,孩子们在自己的小肚子上比划着,真的好大呀,鼓鼓的。 经过活动开始的谈话和提问,幼儿会带着很强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幼儿以独立探究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㈢饲养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首先,尊重幼儿,增强艺术表达的信心。
饲养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都能够主动参与写生,知道写生自己小动物正在做什么以及发现的一些变化,而一些绘画技能比较弱的幼儿,在艺术表达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是特别“美”的记录图案,但是如果你仔细地听他解释,你会发现他的记录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时,我们就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幼儿才有信心去写生,才有兴趣去发现更多,艺术表达的更多。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方式,即使他的方式很稚嫩,很不起眼,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听听,孩子能够给以一个很有意义的解释,这一点我们始终要相信。
其次,多种呈现,拓宽艺术表达方式。
随着我们饲养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有的幼儿只会运用绘画方式来表现动物的形态。这时,老师就要结合多次的探索活動的特点挖掘艺术表达的手段,为幼儿呈现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拓展幼儿的思维。比如,在多次的动物观察记录中,教师提供橡皮泥、颜料以及树枝、稻草、泥、树叶、羽毛、沙等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来表现小动物的形态。丰富的自然材料给幼儿的美术创意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活动的展开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自发的探究兴趣,提升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饲养活动的内容虽然是我们有一定预设的,但当带孩子来到饲养区的时候,孩子们还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发现”和探究兴趣。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或许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但如果忽视幼儿的兴趣或许就失去了一次非常珍贵的探究活动。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作出判断,给予合理的支持和回应。
总而言之,开展饲养活动就是让幼儿自由地学,开心的玩,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幼儿探索兴趣的很好途径,让他们愉快地发展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惠贤,论自然观察者智力及其课程开发[J]。2004,(01)
[2]张伟,幼儿园种植园地的“霍管理”[J],2011,(24)
关键词:户外饲养;幼儿;探究能力
正文
本园坐落在乡镇,该乡镇一直是大棚种植、养殖出名,有着很好的校外资源、家长资源可以利用。现阶段,不同年龄段幼儿都能参与到饲养的活动中,但是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较为单一,幼儿在饲养区的活动仅限于给小动物喂食,活动没有连贯性、科学性、价值性,没有突破点。从幼儿自身发展来说,应该是认知、合作、探索、观察、创造等各个方面多元的发展。长时间单一重复的活动内容不仅没有较好的利用资源,对幼儿的发展也没有起到作用。
一、选择熟悉的内容激发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
《指南》中也指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在我们幼儿园的“圈圈农场”饲养区有着丰富的探索内容,有小兔子、鸡、鸭、鸽子、羊……我们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选择了一些既适合幼儿观察和探究,又能够帮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保持持续探究兴趣的内容,如:小动物的饲养和观察、如何喂养小动物、同种类的小动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是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观察和探索对象。所以,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会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甚至开始尝试使用工具和图书来帮助自己收集科学数据.
二、提供合适的材料支撑幼儿的探索过程
幼儿的探索需要材料的支撑,在饲养鸡的探索活动中,作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鸡非常感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应该为他们创设探索的条件,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将自己探索的小发现表达出来,和其他的幼儿一起分享。
三、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提升幼儿探索的深度
㈠饲养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每一次探究任务开始之前,我们都会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幼儿指明探究的任务和方向。在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㈡饲养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幼儿在喜欢的养殖活动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我们利用有效资源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契机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这是一个刚下过雨的早上,我们一起去养殖区看看我们的小香猪,突然琪琪小朋友兴奋的叫起来“小香猪长大了!”,别的小朋友也都一起凑过头去看,泽泽说:“小香猪每天肯定吃很多东西,你们看它的肚子大的都到地上了”,孩子们在自己的小肚子上比划着,真的好大呀,鼓鼓的。 经过活动开始的谈话和提问,幼儿会带着很强的求知欲、自信心,他们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探索者。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幼儿以独立探究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独立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㈢饲养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首先,尊重幼儿,增强艺术表达的信心。
饲养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孩子们都能够主动参与写生,知道写生自己小动物正在做什么以及发现的一些变化,而一些绘画技能比较弱的幼儿,在艺术表达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不是特别“美”的记录图案,但是如果你仔细地听他解释,你会发现他的记录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时,我们就需要给予幼儿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幼儿才有信心去写生,才有兴趣去发现更多,艺术表达的更多。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方式,即使他的方式很稚嫩,很不起眼,但只要你静下心来听听,孩子能够给以一个很有意义的解释,这一点我们始终要相信。
其次,多种呈现,拓宽艺术表达方式。
随着我们饲养活动的开展,我们渐渐发现有的幼儿只会运用绘画方式来表现动物的形态。这时,老师就要结合多次的探索活動的特点挖掘艺术表达的手段,为幼儿呈现多种艺术表现方式,拓展幼儿的思维。比如,在多次的动物观察记录中,教师提供橡皮泥、颜料以及树枝、稻草、泥、树叶、羽毛、沙等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来表现小动物的形态。丰富的自然材料给幼儿的美术创意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活动的展开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自发的探究兴趣,提升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饲养活动的内容虽然是我们有一定预设的,但当带孩子来到饲养区的时候,孩子们还是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发现”和探究兴趣。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或许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大的考验,但如果忽视幼儿的兴趣或许就失去了一次非常珍贵的探究活动。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作出判断,给予合理的支持和回应。
总而言之,开展饲养活动就是让幼儿自由地学,开心的玩,让幼儿学会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幼儿探索兴趣的很好途径,让他们愉快地发展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惠贤,论自然观察者智力及其课程开发[J]。2004,(01)
[2]张伟,幼儿园种植园地的“霍管理”[J],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