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的旧书店主要集中在三块地方:仓巷带,夫子庙地区和南京大学耐近。过去夫子庙附近的书香斋书店引领了那一带旧书市场的发展,不过随着书香斋的关门歇业,旧书市场也一蹶不振。仓巷附近旧书市场,目前主要靠聚益书屋支撑。相对来说,南京大学附近的旧书市场则要好得多。
南大附近旧书市场发达得源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南大、南师、河海大学环伺,因此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旧书店中,学生、教授光顾较多,竞争也较为激烈。
从青岛路一直往里走,过了爱德基金会再往左拐几十米,便能看到唯楚书店。唯楚店名取意自“唯楚有才”。这家店由于距离南大近,如今也成了这条街最有名气的一家旧书店。
来唯楚之前,我事先已和店主汤老板通过电话,约采访时间。对于这样的采访,汤老板这2年已经逐渐习惯。随着旧书店处境的日趋艰难,爱书人对旧书店的不舍之情也日渐溢于言表。
汤老板三十多岁,是湖南人,带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现在书店由他和爱人两口子经营,他说,不是店里不想请店员,主要是现在实体店没有利润,勉强维持收吏平衡,一切开支尽量精简。说起做旧书店生意,是源于偶然。2003年,他和爱人随家里大哥来到南京。那时候大哥是南大的老师,在大哥的建议下,他在南大附近开了家旧书店。起先书店店面小,也就几平方米,大哥带了自己一年,帮着挑书、选书,后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与聚益书屋老板一样,汤老板也没有科班教肓的文化根底,但却在卖书中,与藏书家、读书人不断地切磋交流学习,慢慢累积了知识,在生活变得文艺的同时,也稳定了书店的客源。汤老板说,在他店里,顾客以老师、学生为主,基本都是一些老客,占到90%。文史哲类的书最畅销,艺术类其次。有些顾客天天来,有的是两三天来一次,有的是一个星期来一次。这些顾客,汤老板基本都能了解他们的喜好。难得可贵的是,在卖书之外,汤老板还交到了很多性情真挚的朋友,他说这让他很感激。这些顾客待自己如朋友一般,遇到困难也会鼎力相助。“有时候我资金紧张,也可以找到这些顾客,向他们固转资金。”说到这事,汤老板很自豪。
他很庆幸,在刚开唯楚时,算是赶上了旧书市最好的时光。那时候有大量公家图书馆关门,流出了很多旧书。一本好书进上几百本都很畅销,而现在最好的书也就只能进四五十本。销售量减少,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销售额,平均下来每天在一两千元左右,而店里每天的开支就达到五六百元。现在实体店的生意,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赚钱主要靠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卖书。汤老板说,为了生活,他有考虑转行的事,但如今还是在坚守,我猜大概是很不舍那些老主顾的支持与信赖吧。
他坦言,以前还经常去外地赶早市进货,现在已经极少数去外地了,因为“不容易卖掉”。现在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书太多,没那么大的仓库。而且补货、拿书都要现金,搭进去的钱也就越多。我听不少汤老板的老客说,实际上,唯楚更大规模的藏书点是在他的私宅,他家的书以文史社科为主,老主顾一般都会到他家里交易或电话预约。
南大附近汉口路还有一家有名的书店叫复兴书店。两家店隔不了多远,一般人都是先进唯楚,逛逛之后,继续往前走,看到复兴,再来淘淘看有什么好书。复兴书店总体布置和唯楚书店差不离,不过较之唯楚书店,复兴的环境更为雅致一些。店里二楼经营字画,书也都经过了整理,分类清楚,更方便找寻。书籍总体而言比较新,多数是来自出版社的底货库存,每本都显得干净,书的成色较好,价格也比较公道。
我去复兴书店时,恰巧老板也在。老板是瘦高个,皮肤白皙,总戴个棒球帽。听熟悉的朋友说,老板姓阚,他原来是学人书店的老板,现在刚接手复兴没多久。他经常奔走于上海文庙、合肥花冲,甚至在北京的潘家园等地收书,出价不低,再凭借多年来的经验,经常能够在他的店里“淘”到不少好书。
旧书市场岌岌可危,旧书店越来越少,阚老板为何却还要再接一手家书店?据老板本人说,刚开始他只是在朋友书店帮忙,没想到做着做着就来了兴趣,成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他认为,能在自己手里找到别人一直在寻找的书,或是补缺一本书,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卖古旧书与卖新书不一样,读者为什么要到旧书店来找一本书?他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价伯所在,慢慢积累下来,我们自身素质和书店的进书质量都会得到提升。”而阚老板开书店,也是极有意思的。熟悉的朋友介绍说,阚老板的学人书店经常会不开门,因此也就流传这么
句话,“人生有三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学人开门时。要等学人开门,也得靠缘分。”这么一说,旧书店便又生动了许多。
在采访当天,我们给复兴书店拍照时,阚老板还不忘提醒一句,要拍的话赶紧拍,没多久复兴书店的门头就要换成学人书店了。
南大附近旧书市场发达得源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南大、南师、河海大学环伺,因此这里的学术氛围浓厚。旧书店中,学生、教授光顾较多,竞争也较为激烈。
从青岛路一直往里走,过了爱德基金会再往左拐几十米,便能看到唯楚书店。唯楚店名取意自“唯楚有才”。这家店由于距离南大近,如今也成了这条街最有名气的一家旧书店。
来唯楚之前,我事先已和店主汤老板通过电话,约采访时间。对于这样的采访,汤老板这2年已经逐渐习惯。随着旧书店处境的日趋艰难,爱书人对旧书店的不舍之情也日渐溢于言表。
汤老板三十多岁,是湖南人,带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现在书店由他和爱人两口子经营,他说,不是店里不想请店员,主要是现在实体店没有利润,勉强维持收吏平衡,一切开支尽量精简。说起做旧书店生意,是源于偶然。2003年,他和爱人随家里大哥来到南京。那时候大哥是南大的老师,在大哥的建议下,他在南大附近开了家旧书店。起先书店店面小,也就几平方米,大哥带了自己一年,帮着挑书、选书,后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与聚益书屋老板一样,汤老板也没有科班教肓的文化根底,但却在卖书中,与藏书家、读书人不断地切磋交流学习,慢慢累积了知识,在生活变得文艺的同时,也稳定了书店的客源。汤老板说,在他店里,顾客以老师、学生为主,基本都是一些老客,占到90%。文史哲类的书最畅销,艺术类其次。有些顾客天天来,有的是两三天来一次,有的是一个星期来一次。这些顾客,汤老板基本都能了解他们的喜好。难得可贵的是,在卖书之外,汤老板还交到了很多性情真挚的朋友,他说这让他很感激。这些顾客待自己如朋友一般,遇到困难也会鼎力相助。“有时候我资金紧张,也可以找到这些顾客,向他们固转资金。”说到这事,汤老板很自豪。
他很庆幸,在刚开唯楚时,算是赶上了旧书市最好的时光。那时候有大量公家图书馆关门,流出了很多旧书。一本好书进上几百本都很畅销,而现在最好的书也就只能进四五十本。销售量减少,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销售额,平均下来每天在一两千元左右,而店里每天的开支就达到五六百元。现在实体店的生意,只能维持收支平衡,赚钱主要靠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卖书。汤老板说,为了生活,他有考虑转行的事,但如今还是在坚守,我猜大概是很不舍那些老主顾的支持与信赖吧。
他坦言,以前还经常去外地赶早市进货,现在已经极少数去外地了,因为“不容易卖掉”。现在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书太多,没那么大的仓库。而且补货、拿书都要现金,搭进去的钱也就越多。我听不少汤老板的老客说,实际上,唯楚更大规模的藏书点是在他的私宅,他家的书以文史社科为主,老主顾一般都会到他家里交易或电话预约。
南大附近汉口路还有一家有名的书店叫复兴书店。两家店隔不了多远,一般人都是先进唯楚,逛逛之后,继续往前走,看到复兴,再来淘淘看有什么好书。复兴书店总体布置和唯楚书店差不离,不过较之唯楚书店,复兴的环境更为雅致一些。店里二楼经营字画,书也都经过了整理,分类清楚,更方便找寻。书籍总体而言比较新,多数是来自出版社的底货库存,每本都显得干净,书的成色较好,价格也比较公道。
我去复兴书店时,恰巧老板也在。老板是瘦高个,皮肤白皙,总戴个棒球帽。听熟悉的朋友说,老板姓阚,他原来是学人书店的老板,现在刚接手复兴没多久。他经常奔走于上海文庙、合肥花冲,甚至在北京的潘家园等地收书,出价不低,再凭借多年来的经验,经常能够在他的店里“淘”到不少好书。
旧书市场岌岌可危,旧书店越来越少,阚老板为何却还要再接一手家书店?据老板本人说,刚开始他只是在朋友书店帮忙,没想到做着做着就来了兴趣,成为了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他认为,能在自己手里找到别人一直在寻找的书,或是补缺一本书,是很开心的一件事。“卖古旧书与卖新书不一样,读者为什么要到旧书店来找一本书?他会告诉你这本书的价伯所在,慢慢积累下来,我们自身素质和书店的进书质量都会得到提升。”而阚老板开书店,也是极有意思的。熟悉的朋友介绍说,阚老板的学人书店经常会不开门,因此也就流传这么
句话,“人生有三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学人开门时。要等学人开门,也得靠缘分。”这么一说,旧书店便又生动了许多。
在采访当天,我们给复兴书店拍照时,阚老板还不忘提醒一句,要拍的话赶紧拍,没多久复兴书店的门头就要换成学人书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