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2002—2006年间11种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269篇有关排球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最近几年有关排球的科研论文的发表量有所下降。研究内容多样化,主要集中在教学、训练、比赛、技术、战术、体能等几个方面。在心理和规则裁判方面也有所增加。但是在排球的智能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论文发表的形式有点单调,没有更深的去研究。
关键词 排球 论文 科研 中国
一、引言
1905年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后,首先在广州和香港的一些中学开展起来。那时的排球运动只不过是一种健身娱乐运动,真正成为我国的竞技项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前的排球运动虽然已在我国开展了40多年,但因国家的贫穷落后,所以很难普及,只是在几个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得到开展,所以技术水平不高,战术也非常的简单。有关排球运动的科研水平也不是很高,研究领域不是很广,研究内容单调。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的重视,排球运动被作为一项重点体育项目在全国推广,直到这时针对排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才渐渐得多起来,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也不断地丰富。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
2002—2006年间公开出版在11种核心期刊上的269篇有关排球的论文。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科研论文的刊载量
统计表明2002—2006年间,在11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排球的269篇专业论文。平均53.8篇/年。从刊载量曲线图可以看出2002年有关排球的科研论文最多,2002年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有所回升。(如上图1)

(二)论文类别
由(表二)可以看出,5年来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关于排球的教学、训练、比赛、技战术等方面,其中排球的技战术方面有87篇占所有论文的32%,教学方面有49篇占所有论文的18%:训练方面有38篇占所有论文的14%;比赛方面有28篇占所有论文的10%;由(表二)可以看出在规则裁判,心理,体能,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小。

(三)研究方法
最近5年来排球科研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六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有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访问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等大致有37种之多。但是在一篇文章里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的种类很少,大多2~4种。最多的也不过是有七种,随着对排球内容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必然要求我们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先进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以及录像的分析、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将进入排球运动的科研工作中来。
(四)科研成果分析
1.教学和训练研究
在教学与训练这一方面的研究中有87篇文章占所有论文的32%。其中有2002年西南科技大学彭军的《普通高校〈排球〉CAI可见的设计和制作》;2003年顾伟农的《体院排球技术教学贯彻快乐体育思想的尝试》等等。这些文章涉及到所有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材的建设,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学的科学化,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为使现代排球教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改革延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教法模式,使排球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最优化是当前人们追求的热点问题。但这类研究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教法,以探讨和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如2002年黄明熙的《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通过对传统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对比进行分析,明显看出试验教学法指导思想优于传统教学思想,并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排球的技战术
在研究的这269篇文章中,排球的技战术的研究论文有87篇,占总数的32%。如2003年靳小雨,陈刚,徐国红等人写的《试分析男排运动员拼发球战术运用策略》等等。进攻与防守是相辅相成的两大战术体系,在进攻明显优于防守的今天,探索出提高防守水平的新思路是每个排球工作者的历史使命[2]。在87篇所研究的科研论文中主要是从发球,扣球等技术方面和进攻,防守等战术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进行分析,即指出了显性优势,也表明了隐性劣势。当然进攻处于劣势情况下,防守就要硬了。“防守中要做到判断准,脚步活,起动快,在动中防守,控制面积大。”[1]在破坏一传的情况下防守要到位,然后组织自己的反攻,以求以多种进攻战术是比赛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坚决贯彻“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加强体能”[1]的排球技战术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设计符合本队的特点的技战术,在比赛中打出自己的特点,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根本保证。
3.规则裁判
近年来对排球规则最主要的一项修改就是排球比赛的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实行。进攻和防反历来是排球比赛的两大最基本的战术体系,针对进攻和防守的这两大基本的战术体系的裁判规则的修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的事实,是一攻只得利不得分直接提升到直接得分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排球比赛的精彩程度,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一定有很强的把握机会的能力。笔者想通过近五年来对排球规则裁判的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能在规则方面推动排球事业的发展。对排球规则裁判的研究有15篇文章,占总数的6%,在这15篇文章中包含了竞赛规程、裁判法、竞赛规则等等方面的内容。在变化中寻找发现,总结排球规则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排球规则上跟上世界排球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排球强国[3]。排球规则的修改要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只有掌握排球运动发展和规则修改规律,明确认识规则修改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符合并适应攻守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变化规律,积极稳妥地进行规则改革工作,才能使排球竞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排球比赛
对排球比赛的研究有28篇文章,占总数的10%,这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与技战术相联系分析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和在比赛中失利的原因分析,如2003年张建伟,王丹佳的《中俄女排比赛中国失利的因素分析》;2002年顾伟农、朱征宇等人写的《第九届全运会女排决赛发球类型及效果研究》等。对先进科技对排球运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现代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高科技手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其中,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以实用,快捷,准确,科学的特点,受到许多国家排球队的欢迎。反观我国排球队至今依然停留在人工统计和集体看录像的原始阶段。强化训练和比赛中的科技含量,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落后挨打。
5.心理训练
现代排球比赛双方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场上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快,战术变化多,运动员不仅应具备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而且还要具备良好心理优势[4]。其中,身体方面的优势是保证比赛取胜的物质基础,技战术优势是比赛取胜的决定条件,而心理优势是运动员身体,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因,比赛双方若身体技战术水平相差无几,谁在心理方面占优势,谁就会取得比赛的胜利。有关排球运动心理训练的文章有20篇,占总数的7%。心理战是构成排球竞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它战术的结合应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5]。有时,不同的战术组合往往能形成心理战的效果,心理战的实施也可能产生新的战术组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2001—2005年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我国排球科研论文有269篇,刊载量成起伏状态.由图1可以看出2002年科研论文最多达到85篇,论文的内容短的丰富和拓宽,涉及到排球的教学、训练、比赛、心理、技战术、体能、规则裁判、智能、健身娱乐等方面。研究得全面但不详细,主要集中在教学、训练、比赛、技战术方面。
2.大多数科研论文侧重教学、训练、技战术的研究,研究虽然很细致但是也不免会有一些重复[6]。创造性比较少,对某一内容研究上过多重复。然而对排球运动的心理,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不利于排球运动的推展。
(二)建议
1.对排球科研工作者的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排球科学研究更趋科学化,前沿性。
2.增强对技战术,教学,训练的研究的质量。配合利用高科技手段从比赛中获取直接的信息有利于科研论文的真实性。增加对排球运动的心理,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研究的数量,要从实际中获取更多的资料。在这一方面要做到全方位的调查。对规则裁判的研究要针对国情和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陈亚仙,徐芳,张玉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与防守的调研[J].体育与科学,2001,(2):33~35.
[2]张凤先,凌文杰.1994-2002年我国软式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3,25(1):13~16.
[3]赵歌,赵文娟.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学文献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63~64.
[4]屈东华,史友宽.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7,26(4):462~464.
[5]黄汉升主编.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高健,等.我国排球运动科研发展进程及其走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3):45~47.
关键词 排球 论文 科研 中国
一、引言
1905年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后,首先在广州和香港的一些中学开展起来。那时的排球运动只不过是一种健身娱乐运动,真正成为我国的竞技项目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此前的排球运动虽然已在我国开展了40多年,但因国家的贫穷落后,所以很难普及,只是在几个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得到开展,所以技术水平不高,战术也非常的简单。有关排球运动的科研水平也不是很高,研究领域不是很广,研究内容单调。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的重视,排球运动被作为一项重点体育项目在全国推广,直到这时针对排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才渐渐得多起来,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也不断地丰富。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
2002—2006年间公开出版在11种核心期刊上的269篇有关排球的论文。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科研论文的刊载量
统计表明2002—2006年间,在11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排球的269篇专业论文。平均53.8篇/年。从刊载量曲线图可以看出2002年有关排球的科研论文最多,2002年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有所回升。(如上图1)

(二)论文类别
由(表二)可以看出,5年来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关于排球的教学、训练、比赛、技战术等方面,其中排球的技战术方面有87篇占所有论文的32%,教学方面有49篇占所有论文的18%:训练方面有38篇占所有论文的14%;比赛方面有28篇占所有论文的10%;由(表二)可以看出在规则裁判,心理,体能,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很小。

(三)研究方法
最近5年来排球科研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致有六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有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访问法,比较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等大致有37种之多。但是在一篇文章里所运用到的研究方法的种类很少,大多2~4种。最多的也不过是有七种,随着对排球内容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必然要求我们的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科学化,先进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以及录像的分析、生理、生化、生物力学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将进入排球运动的科研工作中来。
(四)科研成果分析
1.教学和训练研究
在教学与训练这一方面的研究中有87篇文章占所有论文的32%。其中有2002年西南科技大学彭军的《普通高校〈排球〉CAI可见的设计和制作》;2003年顾伟农的《体院排球技术教学贯彻快乐体育思想的尝试》等等。这些文章涉及到所有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教材的建设,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学的科学化,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为使现代排球教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改革延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的新型教法模式,使排球教学过程逐步实现最优化是当前人们追求的热点问题。但这类研究的重点在于改革传统教法,以探讨和建立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如2002年黄明熙的《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通过对传统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对比进行分析,明显看出试验教学法指导思想优于传统教学思想,并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排球的技战术
在研究的这269篇文章中,排球的技战术的研究论文有87篇,占总数的32%。如2003年靳小雨,陈刚,徐国红等人写的《试分析男排运动员拼发球战术运用策略》等等。进攻与防守是相辅相成的两大战术体系,在进攻明显优于防守的今天,探索出提高防守水平的新思路是每个排球工作者的历史使命[2]。在87篇所研究的科研论文中主要是从发球,扣球等技术方面和进攻,防守等战术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进行分析,即指出了显性优势,也表明了隐性劣势。当然进攻处于劣势情况下,防守就要硬了。“防守中要做到判断准,脚步活,起动快,在动中防守,控制面积大。”[1]在破坏一传的情况下防守要到位,然后组织自己的反攻,以求以多种进攻战术是比赛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坚决贯彻“技术全面,突出特点,准确熟练,快速善变,发展高度,不断创新,加强体能”[1]的排球技战术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设计符合本队的特点的技战术,在比赛中打出自己的特点,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根本保证。
3.规则裁判
近年来对排球规则最主要的一项修改就是排球比赛的每球得分制新规则的实行。进攻和防反历来是排球比赛的两大最基本的战术体系,针对进攻和防守的这两大基本的战术体系的裁判规则的修改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的事实,是一攻只得利不得分直接提升到直接得分的地位,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排球比赛的精彩程度,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一定有很强的把握机会的能力。笔者想通过近五年来对排球规则裁判的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能在规则方面推动排球事业的发展。对排球规则裁判的研究有15篇文章,占总数的6%,在这15篇文章中包含了竞赛规程、裁判法、竞赛规则等等方面的内容。在变化中寻找发现,总结排球规则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排球规则上跟上世界排球发展的步伐,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排球强国[3]。排球规则的修改要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只有掌握排球运动发展和规则修改规律,明确认识规则修改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符合并适应攻守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变化规律,积极稳妥地进行规则改革工作,才能使排球竞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排球比赛
对排球比赛的研究有28篇文章,占总数的10%,这方面的分析主要是与技战术相联系分析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和在比赛中失利的原因分析,如2003年张建伟,王丹佳的《中俄女排比赛中国失利的因素分析》;2002年顾伟农、朱征宇等人写的《第九届全运会女排决赛发球类型及效果研究》等。对先进科技对排球运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现代体育训练和比赛中,高科技手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其中,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以实用,快捷,准确,科学的特点,受到许多国家排球队的欢迎。反观我国排球队至今依然停留在人工统计和集体看录像的原始阶段。强化训练和比赛中的科技含量,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落后挨打。
5.心理训练
现代排球比赛双方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场上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快,战术变化多,运动员不仅应具备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方面的优势,而且还要具备良好心理优势[4]。其中,身体方面的优势是保证比赛取胜的物质基础,技战术优势是比赛取胜的决定条件,而心理优势是运动员身体,技战术水平得以充分发挥的内部动因,比赛双方若身体技战术水平相差无几,谁在心理方面占优势,谁就会取得比赛的胜利。有关排球运动心理训练的文章有20篇,占总数的7%。心理战是构成排球竞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其它战术的结合应用,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5]。有时,不同的战术组合往往能形成心理战的效果,心理战的实施也可能产生新的战术组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2001—2005年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我国排球科研论文有269篇,刊载量成起伏状态.由图1可以看出2002年科研论文最多达到85篇,论文的内容短的丰富和拓宽,涉及到排球的教学、训练、比赛、心理、技战术、体能、规则裁判、智能、健身娱乐等方面。研究得全面但不详细,主要集中在教学、训练、比赛、技战术方面。
2.大多数科研论文侧重教学、训练、技战术的研究,研究虽然很细致但是也不免会有一些重复[6]。创造性比较少,对某一内容研究上过多重复。然而对排球运动的心理,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不利于排球运动的推展。
(二)建议
1.对排球科研工作者的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排球科学研究更趋科学化,前沿性。
2.增强对技战术,教学,训练的研究的质量。配合利用高科技手段从比赛中获取直接的信息有利于科研论文的真实性。增加对排球运动的心理,智能和健身娱乐等方面研究的数量,要从实际中获取更多的资料。在这一方面要做到全方位的调查。对规则裁判的研究要针对国情和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陈亚仙,徐芳,张玉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与防守的调研[J].体育与科学,2001,(2):33~35.
[2]张凤先,凌文杰.1994-2002年我国软式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3,25(1):13~16.
[3]赵歌,赵文娟.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学文献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4):63~64.
[4]屈东华,史友宽.1995—2000年我国排球科研状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7,26(4):462~464.
[5]黄汉升主编.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高健,等.我国排球运动科研发展进程及其走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18(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