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乱认祖先、攀附名门:家谱也造假?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谱被称作国史、方志的补充,不管是对于个人、蒙族还是社会来讲,都育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蒙谱的纂修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攀附石门、乱认祖先、杜撰伪冒……家谱由“公谱”(由政府谱局审核的家谱)特为“私谱”(家族目编,无须审核确认的家谱)后,的确是“家自为说”,因而也出现了这类奇怪的现象。
  杭州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仇家京曾专门分析研究过这类现象,在他看来,家谱中攀附与杜撰现象通常围绕世系人物展开,如恩荣录、世系图等,雨伪托名人序跋也较为常见。
  刻意粉饰和拔高
  对家族人物及事件刻意粉饰和拔高。一是假借名人作序跋。在一些家谱序言中,有欧阳修、朱熹、苏洵、文天祥等人的序文。仔细分析,不少是从其他家谱椒来的,多谱比照,发现只是将主语改了一下。二是对先人的爵秩功绩夸大其事,刻意拔高,将虚衔写成实职,把捅纳当作功名。有的明明是举人,却写成进士,或“乡进士”。三是伪冒恩荣。有的族人考中进士,却说是“恩赐”状元;有的祖宗没有功名,家谱却给安上个县令、进士、或“钦赐进士”。有了“谱记”后,对应的祖基碑上即可刻上相应的“功名”了。
  在为数众多的,名人譜序中,有相当数量其实井非出于名人之于,而是编谱耆的假托与伪造。如民国《义门陈氏大同宗谱》收录了一篇朱熹的序文,署“龙图阁大学士朱熹晦庵氏拜书”,然而朱熹井未当过龙图闰大学士。这些伪托的名人谱序,往往会在年代、官职、称谓等处显现出假托的痕迹。
  攀附名人、编造世系
  攀附帝王名人,或帝王将相,或圣'贤英雄,这是家谱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家谱中的攀附,是指把帝王名人立为该支族的“始祖”,以显示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实际上这些帝王名人与他们没育“半毛钱”关系。
  历史上的大奸大恶之人如秦桧之流,家谱中根奉没有他们的名字。如朱姓皆以朱熹为先,包氏皆拜包拯为祖,凡王氏者所称始祖,不曰派出娘琊,即曰支分太原,并溯源于周灵王太予晋。有的蒙谱甚至将前代的同姓名人一概网罗,都纳入奉家族的世系之中。如贵州《清河张氏宗谱》中,张良、
  编修家谱迎来了一股小热潮,寻根问祖、梳理家脉、传承家族精神,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攀附“造假”、乱认祖先就有违家谱的本意了。
  张飞、张九龄、张载等历代名人都纳入世系之中,如此之多的簪笏蝉联的体面先祖,牵强附会,常今后人难以置信。
  有学者指出,我国的姓氏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姓氏在不断池迂徒繁衍中分化组合,加上历朝历代的民族大融合,姓氏上的血缘荚系已经淡化,要想从血缘芙系上找到当今的某个姓氏与远古的杀个姓氏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的,所谓姓氏血缘中的“一脉相承”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
  错记误记,以讹传讹
  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今天传世的所谓的“古谱”,一些是明代拱修的,而大多数则是清代和民国时期修编的。
  由于吉谱无据,参照无本,只能靠口口相传和族老的残存记忆与道听途说的信息来修谱,因而“私造官阶,倒置年代”,锖记误记之事层出不穿。
  此外,续修、新修的家谱,也·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国学史学修养不够,无法鉴别资料真伪,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以为同姓就会同源,忽略了民族融合中中的姓氏融合,有目归源归宗;三是对族人官员的职位变化没摘准确,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弄不清;四是掺杂了宗族“权力话语”角逐,谁主持修谱谁说算,有的甚至把“育意见、不听话、不出钱或少出钱”的人的资料“拿去”或轻描淡写,反之则重笔浓墨。
  时下,编修家谱迎来了一股小热潮,寻根问祖、梳理家脉、传承家族精神,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攀附“造假”、乱认祖先就育违家谱的本意了。
其他文献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宗族谱牒是以记录宗族世系源流为主、收集登载其他宗族文件为辅的一种文献。谱牒性文献可以有多种名称,如宗谱、族谱、家谱、世谱等,也可单独称作“谱”。  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始终没有定论,不过,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说法:商代产生了谱牒性文件——以表格形式记录家族世系人物的家谱。在《中国宗族研究入门》-书中,作者钱杭对“谱”做
期刊
家谱是否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在地球上的人类是否用同样的方式记录着世世代代?其实,家谱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对蒙谱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传统上,家谱在日本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标识,我们通常能够看到的家谱大多是代表育社会劈份池位的皇室、旧武士、大名、将军、财阀等豪族的家谱,家谱上详细地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出生与死亡日期、功德与逸闻轶事。  日本战国时代,为了家族的
期刊
前一阵子朋友圈被《前任3》电影刷屏,被好奇心驱使下我也走进了电影院。戏好戏坏不是我评说的主题,戏的结尾似乎圆满又有些遗憾: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女主角嫁给了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而不是最爱的那个男人;男主角兜了一圈发现天涯何处又见芳草。爱情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捉摸。  缠绵悱恻的爱情似乎是人类文化现象中唯一跨越地域、种族甚至跨越人神的永恒主题。既是永恒的,自然并无定式可循。千古颂扬的爱情是一种典型的亲密关
期刊
伴随着事业继承,两代人间的冲突是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最近日本大塚家具、韩国乐天集团等大型家族企业也频繁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根据过去的研究,两代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在家族企业中非常容易出现,而这也是导致企业衰弱的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正确处理好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也有可能利于继承者形成新的价值观,以及产生创新。  仅仅从商业的层面说不清楚事业继承的问题  家族企业,通常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一致的企业。家族企业是
期刊
二战期间希特勒德国的种族政策对德国人才的保有产生了毁灭性作用。但是,在德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德国重建工作依旧非常迅速,很快恢复了元气,进而成为整个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这其中的奥妙不仅仅源自我们熟知的那些知识精英,更在于德国庞大的以市民工匠为代表的德国国民。  一个强大的联邦德国很快就屹立在曾经的废墟之上,这显然要归功于德国人民的勤劳与坚忍。因此一个国家的性格并不会因为一场战争而改变,同样一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族企业步入传承阶段,维拉德家族企业的经营战略值得借鉴。这是一家由同一个家族拥有并掌控超过220年的中型冶金企业。创立之初,这家企业经营的是单一产品。后来,创始人及后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不过,他们始终坚守同一个核心业务。  维拉德米金公司(VMC)自从1796年创办以来,一直在法国的同一个村庄生产金属元件。在连续两个世纪对企业的拥有和掌控下,维拉德家族形成了在冶金行业里的专业地位
期刊
《汉书》中提道:“重土安迂,黎民之幸;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这是以农耕经济为支撑的中古时期中华民族生动的现实写照,彼时绝大多数人以土地为基础,以血缘为联系,群居传续。在“安土重迁”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人们流动性低,同一宗族的聚集性强,“家族”在这样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首先依赖的是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一般来说,一个家族常常表现为同一祖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集在某一
期刊
大约在2012或2013年左右,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的概念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就像智能手机以及很多高新科技产品一样,这个概念和相关服务很快就在中国流行起来。2017年11月底的时候,我在百度上用“家族办公室”当作关键字搜寻了一下,竟然找到了150多万个条目。2017年6月,广东深圳的家族办公室从业者还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家族办公室促进会。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家族办公室
期刊
家谱的命名  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几修。《六修严氏家谱》只有几修和姓氏。也有一些家谱将由何处迁来也标在名称上,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即由无锡迁至常州的过姓浒塘支派的家谱。还有一些则标上具体住处,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标明毗陵(武进县古名)修善里,以区别同县同姓家族。  此外,还有一些家谱修成后,采用一
期刊
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了支撑华夏历史的三大支柱。家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早期的家谱由国家专门设置的谱局来审查制定,作用就是将名门望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而那时家谱的作用也只是“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阶级工具。一直到宋代才出现了私修家谱,家谱的功能也相应地变成了“尊祖,敬宗,睦族”的伦理道德功能。  家谱出现较多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时期。当百姓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