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2095-3089(2016)31-0-0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内的实验教学活动
1.改变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得细致,实验才有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二是实验时教师要随时巡视,总结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
2.课前细心准备,实验过程要精心组织。
一是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检验仪器的好坏。二是精心组织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实验前要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对整体的、本质的形象不加注意,要使实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边归纳,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感观的作用,让孩子去探究实验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例如,在研究《空气的占据空间》时,要按照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这种结论,小组可以根据这种情况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进行演示和验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科学实验的取材应该更容易和简便,这样有利于减少一些干扰和影响,达到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校外的实验教学活动
我们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如在实验教学《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我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會发出疑问,组内有学生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组内学生合作,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
总之,农村的地理优势,给我们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实验材料,大自然还是我们的大实验室,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内的实验教学活动
1.改变实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得细致,实验才有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二是实验时教师要随时巡视,总结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
2.课前细心准备,实验过程要精心组织。
一是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检验仪器的好坏。二是精心组织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实验前要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新奇的现象所吸引,而对整体的、本质的形象不加注意,要使实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边归纳,才能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感观的作用,让孩子去探究实验中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例如,在研究《空气的占据空间》时,要按照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然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这种结论,小组可以根据这种情况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进行演示和验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科学实验的取材应该更容易和简便,这样有利于减少一些干扰和影响,达到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校外的实验教学活动
我们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如在实验教学《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我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會发出疑问,组内有学生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组内学生合作,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
总之,农村的地理优势,给我们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实验材料,大自然还是我们的大实验室,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