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来说,凡符合、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往往会使人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等情绪体验;反之,凡不符合、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则会使人产生不满意、不愉快、憎恨、忧愁等情绪体验,因此说情绪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基础。初中学生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情绪基础比较薄弱,波动较大,所以情绪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情绪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其他素质赖以发展的前提。情绪教育能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情绪状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中学思想品德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绪教育素材,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绪教育相结合,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与人合作、能适应社会、积极进取、真诚善良、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是有效渗透情绪教育的关键
要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的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的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精神的力量。”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合作、民主的态度;善良、耐心、体谅人;兴趣广泛;有令人欣赏的仪表、风度;公正无私;有幽默感;性情温和、行为坚毅;关心学生,对学生的问题有兴趣;工作具有灵活性;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对所教学科异常精通。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兴趣领域给予关注,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来再现情景,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化”魅力;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简单的说教形式不能取代的。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情绪教育资源是渗透情绪教育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情绪教育资源,其中有很多蕴涵于知识体系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因此,要有效实施情绪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任课老师有“透视”的能力、“显微”的眼光,能看到政治课程内容深层次的情绪教育因素,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潜台词”。
1.从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现实社会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挑选那些对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变革事件进行情绪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师须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取舍,特别要挑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充分运用进行情绪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
2.从教材内容的综合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思想品德教材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情绪教育,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如人口、资源、环境、社會及发展问题就是可以深度开发的课题资源。
3.从教材内容的生动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只有对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强烈的刺激,才有利于其理性知识的获得。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力图突破传统教材的窠臼,充满时代气息。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生动的语言,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情绪教育。
三、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渗透情绪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思想品德课中也不断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并发挥着不同作用。
1.对话式
情绪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是以师生相互承认,尊重对方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师生问的话语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动,从而维护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丰富学生个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生互教互学,互惠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置身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师生的和内心世界也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情。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关注他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善于相互交流和提问等。这不仅需要老师教,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习。所以,在不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得到扭转,开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承受同伴的否定,学会克服困难,从而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形成。
3.自主开放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要求学生能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自主开放地学习。如在学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写出有关台州市环境的保护现状和对策的调查报告。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向游人分发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台州市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给予了友好的配合,而有些却给以拒绝。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考验,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升华。自己的情绪也在开放的过程中及时得到调节。
4.辩论分析式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对观点的直接灌输,采用’辩论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质疑能力、参与意识、尊重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多元的评价标准是渗透情绪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的评价问题上,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形成辩证唯物的方法论,是否产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重心必须从结果转向过程,评价的主体也要走向多元,不仅是教师参与评价学生,还可以让社会、家长和同学参与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着走进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五、结合学生心理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是渗透情绪教育的法宝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承担着培养民族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地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以及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发挥教育的作用。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是有效渗透情绪教育的关键
要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教师本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的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的人格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精神的力量。”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合作、民主的态度;善良、耐心、体谅人;兴趣广泛;有令人欣赏的仪表、风度;公正无私;有幽默感;性情温和、行为坚毅;关心学生,对学生的问题有兴趣;工作具有灵活性;善于利用表扬的方法;对所教学科异常精通。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佩服你并被你所吸引,并且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兴趣领域给予关注,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微笑着面对学生,积极地鼓励学生、评价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信任与尊重;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来再现情景,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化”魅力;言谈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乐观向上、宽容大度、坚强自制、幽默睿智等精神品性,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学生。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简单的说教形式不能取代的。
二、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情绪教育资源是渗透情绪教育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情绪教育资源,其中有很多蕴涵于知识体系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绪教育。因此,要有效实施情绪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任课老师有“透视”的能力、“显微”的眼光,能看到政治课程内容深层次的情绪教育因素,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潜台词”。
1.从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现实社会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挑选那些对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变革事件进行情绪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师须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取舍,特别要挑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充分运用进行情绪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以积极的情绪和心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
2.从教材内容的综合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思想品德教材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情绪教育,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如人口、资源、环境、社會及发展问题就是可以深度开发的课题资源。
3.从教材内容的生动化角度挖掘情绪教育资源
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只有对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进行强烈的刺激,才有利于其理性知识的获得。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力图突破传统教材的窠臼,充满时代气息。精美的图片、有趣的阅读卡、生动的语言,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情绪教育。
三、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渗透情绪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在思想品德课中也不断出现新的教学模式,并发挥着不同作用。
1.对话式
情绪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是以师生相互承认,尊重对方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师生问的话语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动,从而维护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丰富学生个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师生互教互学,互惠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置身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师生的和内心世界也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的形成。
2.合作探究式
合作探究式不仅能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情。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关注他人,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善于协调组员间的分歧、善于相互交流和提问等。这不仅需要老师教,更需要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学习。所以,在不断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得到扭转,开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承受同伴的否定,学会克服困难,从而有利于积极情绪的形成。
3.自主开放式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要求学生能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大课堂里,自主开放地学习。如在学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写出有关台州市环境的保护现状和对策的调查报告。许多学生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向游人分发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有关台州市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在调查过程中,有些人给予了友好的配合,而有些却给以拒绝。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一次考验,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升华。自己的情绪也在开放的过程中及时得到调节。
4.辩论分析式
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对观点的直接灌输,采用’辩论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而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质疑能力、参与意识、尊重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多元的评价标准是渗透情绪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思想品德课的评价问题上,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形成辩证唯物的方法论,是否产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重心必须从结果转向过程,评价的主体也要走向多元,不仅是教师参与评价学生,还可以让社会、家长和同学参与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学着走进社会,适应社会,逐渐养成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
五、结合学生心理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是渗透情绪教育的法宝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承担着培养民族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地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以及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发挥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