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品德与生活的“两张皮”现象。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过多注重对学生生活实际表面现象的认识,而不能把这些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潜移默化地提升为思想道德层面的认识;教师注重孩子的体验活动,却忽视对这种活动的进一步总结、点拨和升华,导致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课后细细品味,我们却无法感知课程的内在教育意义所在,这显然是有悖于综合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现就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经验。
一、我对品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创高情境,激活信息资源
我们身边的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图文信息、音像信息、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信息资源,增强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我教《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走进西藏自治区“教学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去西藏最著名的风景点——布达拉宫。(课件出示布达拉宫)
师:哪位小游客对这里有所了解,来当我们的导游?
生1: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生2: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生3:布达拉宫始建于唐朝,是著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宫殿群占地面积有36万多平方米。
师:谢谢三位小导游的精彩介绍。正如他们所说,布达拉宫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走进布达拉宫,在每一座殿堂中,每一条走廊里,每一根柱子上,依然可以看到古老而美丽的壁画。
这样的多媒体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充满盎然的兴趣。
(二)亲近文本,挖掘教材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材,正确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首要选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图文并茂,每单元各个主题的内容常常是通过若干幅活动图呈现出来的。打开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富有童心、童真、童趣,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这样,品德教材真正成了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因此,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灵活地选择教学的内容、精心地处理教材的留白是上好品德课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体验,开发人本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的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利用人本资源,充分挖掘人各种方面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四)拓展时空,经营社会资源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告诉我,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社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程的有心人,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开辟一个更为广阔、更富有时代意义的探索空间,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成为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个性张扬的舞台。
责任编辑 王波
现就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自己的经验。
一、我对品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创高情境,激活信息资源
我们身边的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如图文信息、音像信息、网络信息等,这些信息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为优化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信息资源,增强教学活动的真实性、趣味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我教《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走进西藏自治区“教学片段:
师:让我们一起去西藏最著名的风景点——布达拉宫。(课件出示布达拉宫)
师:哪位小游客对这里有所了解,来当我们的导游?
生1: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生2:布达拉宫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生3:布达拉宫始建于唐朝,是著名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宫殿群占地面积有36万多平方米。
师:谢谢三位小导游的精彩介绍。正如他们所说,布达拉宫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走进布达拉宫,在每一座殿堂中,每一条走廊里,每一根柱子上,依然可以看到古老而美丽的壁画。
这样的多媒体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充满盎然的兴趣。
(二)亲近文本,挖掘教材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材,正确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首要选项。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图文并茂,每单元各个主题的内容常常是通过若干幅活动图呈现出来的。打开教材,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照、简洁的提示语,富有童心、童真、童趣,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和生活逻辑,令人耳目一新。这样,品德教材真正成了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因此,巧妙地运用书中的图例、灵活地选择教学的内容、精心地处理教材的留白是上好品德课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体验,开发人本资源
人本身就是最丰富的活的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家长和社会人士同样都是课程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利用人本资源,充分挖掘人各种方面资源的价值,促进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四)拓展时空,经营社会资源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告诉我,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社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课程的有心人,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开发成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开辟一个更为广阔、更富有时代意义的探索空间,使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成为学生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个性张扬的舞台。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