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半年期刊市场新问题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于2007年8月上旬刊刊登了甄桦的《上半年期刊市场管窥》一文。此文发表后编辑部接到很多读者电话,表示希望在2007年终可以看到下半年的期刊变化及分析,因此本刊特约该文作者撰写《2007年下半年期刊市场新问题》一文,该文仅供关心众多期刊的读者品评,并欢迎读者来信、来电发表自己观点。
  
  还是与2007年上半年的杂志总结一样,截止到2007年12月25日笔者手里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深圳等地的新刊(试、创、改、复、停)杂志390多种,而上半年是200余种,就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几乎翻了一倍,这390多种杂志均是在邮政系统的报刊亭摊购得,只有少数的几本为个人所赠。
  下半年不同于上半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家在期刊的管理上更加规范严格,并已经开始规范管理。仅从邮政系统举几个例子,在相继开过相关的期刊管理、改革会议之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下发的对私进报刊的查处名单,对私进、存放、销售这三段加大了力度管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有多种文件以传真形式下发到所有摊位,并在下发传真件时,对处罚办法都有了明确及细化的规定,如此频繁的文件使得众多摊位的销售者在选择杂志时更加“小心翼翼”。因此在一个时期内,至少在北京期刊零售市场上私进、存放、销售假刊虚刊的现象少了许多。在上海,不久前有一本杂志上内容出了一些纰漏,由于管理措施得力,仅仅在一天半时间就将涉及的杂志大部分收回,避免了更多负面影响。尽管如此,还是在有些地区,有些摊位上疏于管理,进而导致了有为数不少的假刊上市出售。不久前有关部门查处的《守望》、《中国卫生产业》、《热读》杂志等仅是一个小数据,据笔者手中掌握的大量现刊来看,就有几十种之多。当然了有的是一带三,有的最多时一带九,还有的以各种官方、半官方隐蔽形式出现,使众多普通的销售者、读者难以辨别。
  在笔者手中这390种杂志里不排除有一些这样的刊物,但谁对谁错、谁真谁假,一时眼花缭乱根本分辨不清!就像有许多杂志期刊说自己印数几十万、上百万,广告几千万上亿,但实际上呢,给员工的工资少之又少,拖欠印刷厂的费用已有多年一样,此类问题长期存在且悬而未决。
  进入2007年下半年以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停刊号”,疑似“停刊号”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已大大超过了2006年的数字。有的杂志上半年不再出版,下半年更难觅踪影,没有说明,没有解释,更无按照行业规范的对订阅者做善后说明、事后补救等等有关措施,这样导致了有一批杂志关、停、并、转后既失去了资金,也失去了资源,最重要的是失去了广大读者。
  在2007年年底有些杂志被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收购、兼并,但是业内对这种现象的前景并不看好,做杂志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一群跃跃欲试的正在做报纸、电视的集团或个人的长处与长项,而且做出来的杂志的内容、定位又十分接近,想在激烈的期刊市场上谋求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
  在众多“停刊”的杂志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一荣俱荣,一损皆倒。某家有各种资金背景的杂志,突然停止办多种杂志,由于事发突然,许多员工来不及采取防范措施,一时间谣语纷纷,时至今日该杂志善后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杂志社内部的危机管理并没有体现应有的效果,对其他杂志的潜在的影响,在2008年将逐渐显露出来的。
  “停刊”除了数量多,来势汹汹之外,还有一个现象也许更值得关注,就是杂志现刊的整理。这几年下来公开宣称自己停刊、休刊了的杂志已有不少,而隐性不说的休刊的期刊也有许多。当读者得知将要停刊时,去杂志社或者打电话咨询,早已为时已晚,或人去楼空、无人接听或被告知电话已经更换,原来杂志不知所踪等等。有些杂志就连其直接的主管主办部门都不知道其编辑部在何方,真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真实地说明,这些杂志还在不在,是什么理由“停改刊”了。
  还有一个现象更应引起广大读者和相关管理部门注意,就是假刊的大量出现。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不同城市、不同地区都层出不穷,已经由原来的一号多刊方式变成了没号没标,联系办法多为一个134开头的手机、QQ号、MSN号联系,广告、发行、通联稿件借助于这种方式,却永远联系不上。这样的杂志不是DM杂志,而是在国家邮局的报刊亭上购得,所以有时此类杂志被期刊界人士戏称为“134”杂志或者叫移动办刊。众多报刊亭的摊主并没有接受过专业专门培训来识别、鉴别、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那么更多的读者就更无从辨别了,希望在2008年纸张涨价的情况下能够购买到好用、适用的杂志。
其他文献
1988年之前,已有数年的时间,透过友人来往两岸,寻求出版的交流与合作。  而1988年则是值得回忆与怀念的一年,当时应“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之邀,台湾少数几家出版社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台湾图书展览。  回首前尘,从那个年代“偷跑”开始,孜孜不倦地耕耘,已经20个年头了。  在此且依年代顺序,大略陈述“光复”与大陆出版界交流的各个里程碑。  1.1989年与大陆孟庆江、姜成安等作、画家合作,以工
期刊
一、现代技术对“内容为王”的挑战    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飞速进步,人们发现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仅仅有内容是不够的,技术似乎正在颠覆“内容”的显赫权势。传统的内容媒体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不能再仅仅提供一般意义上的内容,而更要注重内容与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相关性和实用性。人们对待内容的态度和使用内容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期望获得更加针对他们需要的并且使用更简便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例如一些教育产品的
期刊
房龙的著作被中国的出版商反复地花样翻新地印刷着发行着,当然也被阅读着议论着。不说他的《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一本《房龙地理》,让多少人义无反顾爱上了这门学科,从此以后,行走天涯,寄情山水,痴迷于地理的无穷魅力。他的一册《宽容》,虽然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重版于40年代,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彼此双方激战犹酣的艰危时期,房龙也在二战之后终于倒下了他那伟岸粗壮结实的身躯,停止了他
期刊
哈伯·李获得“总统自由奖章”  因哈伯·李(Harper Lee)为文学做出的杰出贡献,被授予美国最高荣誉的文职奖章——总统自由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是哈伯所著的唯一的一本小说,曾获得1961年的普利策奖,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记载,该书因销量超过3000万册占据排行榜前位。10月底
期刊
安徽新华将转让近30%股权  日前,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将通过转让28.57%股权的方式引入内资战略合作者,此举宣告着安徽新华迈出了改制上市的第一步。据了解,本次转让对应的资产范围具体包括: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17家市级新华书店子公司及其下属62家县级分公司、安徽新华图书音像连锁有限公司以及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出版商务周报    西班牙当代文学登陆中国  
期刊
“网上点击量和图书销量共同攀升”的同步效应已越来越少  有那么一段时期,图书市场上的腰封无一例外地在宣扬点击率,一直到最后连出版者都对数字后面跟几个零麻木了。《南方都市报》发表李湃的评论文章说,事实上,人们热盼的“网上点击量屡创新高,图书销量节节攀升”的同步效应,已经越来越少。网络侵入出版领域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以某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为例,刚开辟频道的时候,最显眼的位置用于重大出版事件或者文化
期刊
孙寿山:上市融资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参加辽宁出版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A股发行上市仪式时谈到:出版传媒上市表现高于市场预估,受惠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以及首个出版业整体上市企业等新概念的推动,同时也意味着普通股民对出版发行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上市融资是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闻出版领域培育战略投资者的有效途径。新闻出版总
期刊
编者按:2008年9月21日,第13届华文出版联谊会仪在台北圆山饭店召开,中国大陆代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在会上第一个发言,他结合第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对大陆华文出版市场趋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的发言科学、严谨、权威,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本刊摘选其中关于图书市场的内容予以发表,以期为出版同人了解图书市场、确立市场定位、策划选题等提供借鉴。    1999年以来,中国出版科学
期刊
订货会新书专递    “文景”订货会重磅主打华语文学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近日,记者从上海世纪文景图书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200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将重磅推出华语文学。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苏童的小说《香椿树街故事》、诗人韩东的最新力作《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台湾著名当代小说家张大春的散文集《聆听父亲》、国文博士龚鹏程的《北溟行记》以及著名文化评论家、乐评人王小峰的第二本博客文集《文化@私生活》
期刊
订货会新书专递    2008年《夜上海》邀你同赴文字曼妙之约  本刊讯 (通讯员 秋 水)《夜上海》是在2006年以《梦回大清》一举成名,引领全国青年文学“穿越”风暴之后,青年女作家金子潜心雕琢的第二部“女人书”。  《夜上海》延续了《梦回大清》充满张力和悬念感的叙事,冷静淡定处透出幽默,紧张刺激时显露从容。清爽的情感如涓涓细泉,渗入现代人层层防备的心田,抚慰疲惫紧张的心灵。正如一位读者所说,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