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何哲学均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产生于那个时代,理论层面的背后有现实的原型,它服务于那个时代,理论深层内涵是包含着一定的目的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发展意义以及对中国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意义。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时代价值 中国意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和论域的形成
理论界一致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端以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为标志。这两本书提出了一种既反对第二国际主流又批判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路,从而在理论上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向。
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他们试图从黑格尔主体辩证法角度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性质,以纠正第二国际理论之误,在列宁路线影响下重新激活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因此,他们受到了苏联官方主导的共产国际的批评,并被戴上“修正主义”帽子。由此引发的争论最终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产生了一个作为“共产国际内部”“敌对的哲学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西方共产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大林逝世,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主义问题的揭露,苏联的问题大白天下。这引起了欧洲国家左派知识分子的极大的震动。在此背景下,梅洛-庞蒂反思西方知识分子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困境的《辩证法的历险》于1955年公开出版,在其中他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来定义卢卡奇奠定的传统,这种传统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教条主义以及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相反。对于西方左派知识分子来说,它意味着革命的活力,但同时亦是困境的征兆。正是这一原因,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传统左派分化过程中诞生的著名新左派杂志《新左派评论》,便以这一术语为标示系统地审理20世纪欧洲非官方的马克思主义知识谱系,从而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论域。
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院式的”或精英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它以理论取代了实践,以哲学取代了科学。不过,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它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哲学的批判、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主要发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理论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探索,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非教条主义的开放态度,在今天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深入研究新的社会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进行专题性微观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并没有在这些专题上留下系统的研究成果,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无产阶级现实斗争影响他们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然而它们不仅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变化而且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扩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深化对历史发展辩证机制的理解。在这一方面,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许多理论混乱,但不能否认他们对新的社会矛盾的批判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再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批判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其一贯的批判立场反对僵化和教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和历史反省。这对于我们今天开放的动态的理解、基于自己时代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警示作用。
三、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及中国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价值和命运的传统,深刻的揭示了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精神危机。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无价值。
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反观被冠以“革命性”与“批判性”的马克思主义,联系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难发现社会批判理论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价值。首先,从大众媒体的角度看,既流行使用形形色色粗俗广告,制造一些超越人民实际生活需要的“物欲”,同时,也大量存在着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片面迎合观众需要的媚俗行为,如何获得利润始终是其兴奋点和目的。至于说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如何引导、提升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这是他们所不关心的;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由于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以经济为中心,经济生活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一般民众关注的中心,大众商品文化以其轻松、愉快的形式和感官效果,很快成为民众所接受,他们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再加上发达国家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如何追求商品、金钱成为普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上述两股力量的作用,使得相当多的人把消费看成是体验幸福、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取向正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现象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应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揭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以及消费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从总体上看,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它拓展了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带来了十分丰富的新材料、新信息和新问题,尤其我们看到了西方那些“发展”和“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在基本理论逻辑思路上的失足和主要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正确倾向和错误倾向混合构成的历史性理论探索。因此,我们也需要认真的对待其重大局限。
参考文献:
[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M].重庆出版社,1988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
[3]吴晓明.《主题、基点与路径:阐释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载《江海学刊》.2003(1)
[4]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时代价值 中国意义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术语和论域的形成
理论界一致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端以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为标志。这两本书提出了一种既反对第二国际主流又批判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路,从而在理论上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向。
卢卡奇发表《历史与阶级意识》和柯尔施发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他们试图从黑格尔主体辩证法角度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和性质,以纠正第二国际理论之误,在列宁路线影响下重新激活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因此,他们受到了苏联官方主导的共产国际的批评,并被戴上“修正主义”帽子。由此引发的争论最终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产生了一个作为“共产国际内部”“敌对的哲学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西方共产主义”。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斯大林逝世,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主义问题的揭露,苏联的问题大白天下。这引起了欧洲国家左派知识分子的极大的震动。在此背景下,梅洛-庞蒂反思西方知识分子理解马克思主义之困境的《辩证法的历险》于1955年公开出版,在其中他便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来定义卢卡奇奠定的传统,这种传统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教条主义以及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相反。对于西方左派知识分子来说,它意味着革命的活力,但同时亦是困境的征兆。正是这一原因,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传统左派分化过程中诞生的著名新左派杂志《新左派评论》,便以这一术语为标示系统地审理20世纪欧洲非官方的马克思主义知识谱系,从而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论域。
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学院式的”或精英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它以理论取代了实践,以哲学取代了科学。不过,我们并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它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哲学的批判、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和主要发到资本主义条件下理论主题和表现形式的探索,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非教条主义的开放态度,在今天全球资本主义条件下都具有积极的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深入研究新的社会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在哲学、美学、文学等领域进行专题性微观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并没有在这些专题上留下系统的研究成果,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无产阶级现实斗争影响他们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然而它们不仅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变化而且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野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扩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深化对历史发展辩证机制的理解。在这一方面,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许多理论混乱,但不能否认他们对新的社会矛盾的批判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
再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批判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其一贯的批判立场反对僵化和教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和历史反省。这对于我们今天开放的动态的理解、基于自己时代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大警示作用。
三、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及中国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价值和命运的传统,深刻的揭示了市场经济过程中人的精神危机。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无价值。
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反观被冠以“革命性”与“批判性”的马克思主义,联系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难发现社会批判理论对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价值。首先,从大众媒体的角度看,既流行使用形形色色粗俗广告,制造一些超越人民实际生活需要的“物欲”,同时,也大量存在着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片面迎合观众需要的媚俗行为,如何获得利润始终是其兴奋点和目的。至于说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如何引导、提升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这是他们所不关心的;从普通大众的角度看,由于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以经济为中心,经济生活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一般民众关注的中心,大众商品文化以其轻松、愉快的形式和感官效果,很快成为民众所接受,他们主导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再加上发达国家消费的示范效应,使得如何追求商品、金钱成为普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上述两股力量的作用,使得相当多的人把消费看成是体验幸福、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这种价值取向正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现象频繁发生的深层原因。应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揭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以及消费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从总体上看,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它拓展了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视野,带来了十分丰富的新材料、新信息和新问题,尤其我们看到了西方那些“发展”和“重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们在基本理论逻辑思路上的失足和主要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正确倾向和错误倾向混合构成的历史性理论探索。因此,我们也需要认真的对待其重大局限。
参考文献:
[1]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M].重庆出版社,1988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9
[3]吴晓明.《主题、基点与路径:阐释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意义》.载《江海学刊》.2003(1)
[4]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