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孩子给世界做的一个记号,是孩子心灵的再生世界,也是是一门综合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学科的属性决定了美术教育教学丰富的内容、层次和多元的文化包容。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动手去“画”,更重要的从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各种方式去体会、体验审美。因此“全面、多元、层次”是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面对各不相同、各有个性的学生,如何来更好的实施多方面的审美体验、多角度的培养视觉素养、多层次的实施专业能力提高呢?
一、连堂式课堂教学,建立教学范式
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作画兴趣正浓时,下课铃声却响了,学生只好停下来等几天后的美术课再来画。尤其是动手制作课,师生探究、构思、动手制作的时间更为紧张,有时完成一半的作品不知道放置在什么地方好?到了第二节课继续加工时,总有学生忘的忘,丢的丢,曾经的兴趣也变得索然无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连贯教学,我们实践尝试了连堂式的深入美术教学,教学的连贯性和作业的达成度大大提高。由于作业时间较长,更有效的开展了分层作业。
二、多元化美术工作室,美术变为动词
现在的孩子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各不相同,在美术教学中提供以审美体验和视觉素养为目标的教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外,实施美术工作室,以期“个体”对视觉艺术更深入的学习,形成“整体 个体”体积式美术教学模式。
我们尝试成立了中国艺术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漫画工作室,色彩工作室,现代装置艺术工作室和版画工作室等,请学有专长的美术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时间定期活动。开展了多样材料,多样主题,多样技法的深化学习,丰厚了普式“整体”教学的薄弱环节。
实录一:材料的选择在美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品效果的好坏在于材料运用是否合理,材料塑造出的肌理效果往往特别能够打动人。临摹《敦煌壁画》中,学生选择高丽纸,运用揉纸、脱胶、拓印等技法,表现艺术作品的沧桑和艺术效果,
实录二:同一主题由不同的技法表现,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美感,即形式影响主题。学生创作《昆曲》,有用国画表现,有油画、版画表现,也有各种材料黏贴而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材质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技法与技巧,拓宽美术趣味性,激发学生创造力。
环境也是美术学科文化的媒介载体,美术工作室分科各不相同,每间美术工作室力求物理化环境,呈现多样视觉,尽显美术个性。多样的形式,多样的感知,让师生在美学包围中淌漾,工作室也丰富起来,动了起来了。
三、教学科研结合,形成一种对话
为丰富和深化美术教学的内涵,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开展美术教学的“活水源”,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以寻求规律,深化内涵,出成果,出人才,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立足本土文化,挖掘视觉元素,建立系统校本课程,我们编写美术校本教材《多彩童画》,走进课程教学,每学期集中一个月教学。同步探索教学改革,实现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再现现实,表现心灵,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形成一种媒介与心灵的对话。
四、丰富趣味活动,搭建展示舞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艺术舞台,我们要充分为孩子搭建这种梦想,以艺术节、特色周活动为平台,丰富学生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例如:“绘画达人秀”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都是绘画小达人;绘画青花瓷中,墨色清华,画笔原来如此秀雅;周末写生活动中,我画家乡风景,我们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快乐涂鸦墙上,你一笔我一笔,我们都是快乐的小画家;美术学科竞赛中,方寸之间,尽显美术本色……
五、定期展览作品,滋长一双翅膀
美术有一双翅膀,那就是“创造”!构建美术教学,着眼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致力于艺术启迪智慧。这种想象力的“内需”,来自肯定,展览孩子的作品最好的一定肯定的放置。因为孩子想画的时候画出来的作品是最珍贵的。美国的凯洛格收集了20万张世界各地孩子的话,经过分析,他得出孩子画画的信号,是自然的活动,普遍的活动,有价值的活动,是“给这个世界做了一个记号”。艾利奥艾斯纳解释道,这是重要的认识,也是快乐的源泉。胳膊和手腕有节奏的运动,看到线条在从没有任何地方存在的出现的那种刺激,使儿童自我感到满足,自我解释,是想象的自由。所以我们尽可能多提供涂鸦墙,展览作品的机会和地方,为美术教学造势、推力。
唐代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积式的美术教学为整体美术教育教学体制的基础上,深入建立个体专业美术教学,是“整体”加“个体”,是“全面”加“全时”的整体性策略,为美术教学加入磁场,激荡学生审美,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信任、保护儿童,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的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啟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一、连堂式课堂教学,建立教学范式
我们经常遇到学生作画兴趣正浓时,下课铃声却响了,学生只好停下来等几天后的美术课再来画。尤其是动手制作课,师生探究、构思、动手制作的时间更为紧张,有时完成一半的作品不知道放置在什么地方好?到了第二节课继续加工时,总有学生忘的忘,丢的丢,曾经的兴趣也变得索然无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连贯教学,我们实践尝试了连堂式的深入美术教学,教学的连贯性和作业的达成度大大提高。由于作业时间较长,更有效的开展了分层作业。
二、多元化美术工作室,美术变为动词
现在的孩子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各不相同,在美术教学中提供以审美体验和视觉素养为目标的教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外,实施美术工作室,以期“个体”对视觉艺术更深入的学习,形成“整体 个体”体积式美术教学模式。
我们尝试成立了中国艺术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漫画工作室,色彩工作室,现代装置艺术工作室和版画工作室等,请学有专长的美术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时间定期活动。开展了多样材料,多样主题,多样技法的深化学习,丰厚了普式“整体”教学的薄弱环节。
实录一:材料的选择在美术创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品效果的好坏在于材料运用是否合理,材料塑造出的肌理效果往往特别能够打动人。临摹《敦煌壁画》中,学生选择高丽纸,运用揉纸、脱胶、拓印等技法,表现艺术作品的沧桑和艺术效果,
实录二:同一主题由不同的技法表现,影响到作品的风格和美感,即形式影响主题。学生创作《昆曲》,有用国画表现,有油画、版画表现,也有各种材料黏贴而成。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材质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顺应学生的心理,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的技法与技巧,拓宽美术趣味性,激发学生创造力。
环境也是美术学科文化的媒介载体,美术工作室分科各不相同,每间美术工作室力求物理化环境,呈现多样视觉,尽显美术个性。多样的形式,多样的感知,让师生在美学包围中淌漾,工作室也丰富起来,动了起来了。
三、教学科研结合,形成一种对话
为丰富和深化美术教学的内涵,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开展美术教学的“活水源”,对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以寻求规律,深化内涵,出成果,出人才,形成鲜明的美术教学。立足本土文化,挖掘视觉元素,建立系统校本课程,我们编写美术校本教材《多彩童画》,走进课程教学,每学期集中一个月教学。同步探索教学改革,实现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再现现实,表现心灵,形成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形成一种媒介与心灵的对话。
四、丰富趣味活动,搭建展示舞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艺术舞台,我们要充分为孩子搭建这种梦想,以艺术节、特色周活动为平台,丰富学生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例如:“绘画达人秀”中,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个个都是绘画小达人;绘画青花瓷中,墨色清华,画笔原来如此秀雅;周末写生活动中,我画家乡风景,我们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快乐涂鸦墙上,你一笔我一笔,我们都是快乐的小画家;美术学科竞赛中,方寸之间,尽显美术本色……
五、定期展览作品,滋长一双翅膀
美术有一双翅膀,那就是“创造”!构建美术教学,着眼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致力于艺术启迪智慧。这种想象力的“内需”,来自肯定,展览孩子的作品最好的一定肯定的放置。因为孩子想画的时候画出来的作品是最珍贵的。美国的凯洛格收集了20万张世界各地孩子的话,经过分析,他得出孩子画画的信号,是自然的活动,普遍的活动,有价值的活动,是“给这个世界做了一个记号”。艾利奥艾斯纳解释道,这是重要的认识,也是快乐的源泉。胳膊和手腕有节奏的运动,看到线条在从没有任何地方存在的出现的那种刺激,使儿童自我感到满足,自我解释,是想象的自由。所以我们尽可能多提供涂鸦墙,展览作品的机会和地方,为美术教学造势、推力。
唐代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积式的美术教学为整体美术教育教学体制的基础上,深入建立个体专业美术教学,是“整体”加“个体”,是“全面”加“全时”的整体性策略,为美术教学加入磁场,激荡学生审美,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信任、保护儿童,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的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啟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