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因中职教育存在着诸多困惑的问题,经政府把脉,专家理论引领,学者探究中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求取得校企双赢的效果,最终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关键词】 中职 工学 教育
1 中职教育问题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职教育存在着家长烦,学校难,教师对此苦恼的问题。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自律能力与自觉性较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低,许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中职课堂教学出现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好”的问题。学生表现在文化课上缺乏活力,专业课上动手能力不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出色,劳动得不到认同。
面对中职教育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比较符合教育现状与学生发展的特点。
2 理论指引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0年3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脉”时指出: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指“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是企业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形式。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都体现并突出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
工学结合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接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方式正在被广泛运用,成效显著,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更是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校08国际酒店班学生经过一年在校学习后,第二学年被宁波南苑环球酒店(五星级)面试录用赴酒店进行工学结合实践,使学生真正进入专业实操的领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根据当前中职的办学模式,教学与实训情况,提出以下中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议以供探讨。
3 探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3.1 宽基础活模块为辅垫。宽基础,即在中职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公共文化科,课程接近普高水平;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过对专业大类范围内的职业能力分析,将相近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组合和拓宽,构成该专业可能发展方向的宽厚的基础模块,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与终生学习的基础。活模块,即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按工种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课程分类,组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按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举例旅游专业宽基础活模块样式。
旅游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表
3.2 学分制课程教学模式。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按照培养目标和规定的要求,修满各专业所规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规定学分,以达到本专业的总学分作为毕业的合格标准。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2.1 必修课。必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课等。学生必须修读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3.2.2 选修课。选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所开选修课分为两类:限修课和任选课。
3.2.2.1 限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特点、方向而分设的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学生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自身实际,在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限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读某些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限修课的开设,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结合。
3.2.2.2 任选课是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兴趣特长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趣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修读,并取得规定的学分。任选课的开设,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学生任选课程一览表
3.3 九张证书培育中职生模式。常规看来,学生的“工”与“学”的轮换进行,在企业工作经历不少于半年时间,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把打造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学校应从学生人格人品力、学习创新力、就业技能力和社会活动力四个方面来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启“九张证书”的职业培养新模式。
九张证书育人格式
注:打“*”证书为高职考试必备或加分项目;获取上述证书均可折合成相应学分。
3.4 多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3.4.1 强化改善人才培养条件,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建设校内外“双重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重点是按产品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工作实践环境。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车间,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或承接社会产品,以学校为主组织加工和实训,做到“校企合一”、“前企后校”或“前校后企”。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一个新课题,可尝试设立工作实践处,引导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工作实习制度,找准利益共同点,探索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交互机制,实现深度结合、合作共赢。例如: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与宁波宝鸿汽车维修服务公司牵手共建的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把教室建在企业车间,“校企牵手,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从“企业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融通式”合作办学到实行“工学交替”把课堂搬进车间,学校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的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带来的最直接受益者是学生,汽修专业学生将每学期轮流在“宝鸿汽修工厂”上实训课,由老师带领在这个“真刀实剑”的实训基地进行汽车底盘、四轮定位、二级维护保养整车、电路检修等实训项目训练,练就汽车维修真本领。学校创造性地把教室搬到车间,与生产实际的“无缝衔接”将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行业急需的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3.4.2 建设工学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引进和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实践和访问工程师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高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做到专兼并重。
学校聘请宁波轿辰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员与岗位师傅进课堂传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企业师傅娓娓道来,颇具亲和力的外表,幽默的语言,深厚的管理经验,独到的管理理念,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销售主管介绍的售后服务,提出 “分析客户类型,找到运用方法”的理念,怎样才能使客户满意,化解双方的矛盾,接待客户的投诉等,这些都是职场人员的必修课。企业师傅进课堂模式,不仅为学校冠名班学生制订针对性的课程培训,还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技能与特点,真正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获得校企双赢的好局面。
3.4.3 以竞赛方式培育专业人才。技能竞赛清晰地传达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探讨与摸索具有当代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学习技能、练好本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利于营造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实践证明,由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搭建的平台,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技能。如数控技能竞赛不仅要求选手能将各专业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而且对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器具的使用等相关的实践技能都提出较高的要求。纵观大赛情况,都是要求选手根据设置的任务,制订工艺方案,并利用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整个比赛过程涉及生产计划组织、工艺文件编制、加工工艺、数控程序编制、加工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的提高、安全意识、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都是企业生产的实景再现。显然,数控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实质性启示是学校与企业必须接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这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技能大赛的启示,职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依托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全面启动“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实训,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理论学习中摆脱出来,投入到边学边做的职业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选修课及九张证书育人一览表
【关键词】 中职 工学 教育
1 中职教育问题探讨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对提高全民族的劳动素质、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职教育存在着家长烦,学校难,教师对此苦恼的问题。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弱,自律能力与自觉性较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较低,许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中职课堂教学出现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好”的问题。学生表现在文化课上缺乏活力,专业课上动手能力不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出色,劳动得不到认同。
面对中职教育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比较符合教育现状与学生发展的特点。
2 理论指引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2010年3月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脉”时指出: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改革创新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整合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是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包括多方面内容,最主要的是实行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指“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是企业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形式。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都体现并突出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
工学结合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接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工学结合教学实践方式正在被广泛运用,成效显著,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岗位,更是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校08国际酒店班学生经过一年在校学习后,第二学年被宁波南苑环球酒店(五星级)面试录用赴酒店进行工学结合实践,使学生真正进入专业实操的领域,学以致用、学有所获。
根据当前中职的办学模式,教学与实训情况,提出以下中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建议以供探讨。
3 探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3.1 宽基础活模块为辅垫。宽基础,即在中职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公共文化科,课程接近普高水平;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过对专业大类范围内的职业能力分析,将相近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组合和拓宽,构成该专业可能发展方向的宽厚的基础模块,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与终生学习的基础。活模块,即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按工种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课程分类,组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按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举例旅游专业宽基础活模块样式。
旅游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表
3.2 学分制课程教学模式。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按照培养目标和规定的要求,修满各专业所规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规定学分,以达到本专业的总学分作为毕业的合格标准。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3.2.1 必修课。必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必修课包括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体育课等。学生必须修读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3.2.2 选修课。选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所开选修课分为两类:限修课和任选课。
3.2.2.1 限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各专业特点、方向而分设的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学生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自身实际,在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限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读某些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限修课的开设,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的结合。
3.2.2.2 任选课是指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和兴趣特长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志趣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修读,并取得规定的学分。任选课的开设,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学生任选课程一览表
3.3 九张证书培育中职生模式。常规看来,学生的“工”与“学”的轮换进行,在企业工作经历不少于半年时间,使学生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为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把打造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学校应从学生人格人品力、学习创新力、就业技能力和社会活动力四个方面来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启“九张证书”的职业培养新模式。
九张证书育人格式
注:打“*”证书为高职考试必备或加分项目;获取上述证书均可折合成相应学分。
3.4 多方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3.4.1 强化改善人才培养条件,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建设校内外“双重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重点是按产品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工作实践环境。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车间,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或承接社会产品,以学校为主组织加工和实训,做到“校企合一”、“前企后校”或“前校后企”。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一个新课题,可尝试设立工作实践处,引导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工作实习制度,找准利益共同点,探索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交互机制,实现深度结合、合作共赢。例如: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与宁波宝鸿汽车维修服务公司牵手共建的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把教室建在企业车间,“校企牵手,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从“企业冠名”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融通式”合作办学到实行“工学交替”把课堂搬进车间,学校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的创新探索。校企合作带来的最直接受益者是学生,汽修专业学生将每学期轮流在“宝鸿汽修工厂”上实训课,由老师带领在这个“真刀实剑”的实训基地进行汽车底盘、四轮定位、二级维护保养整车、电路检修等实训项目训练,练就汽车维修真本领。学校创造性地把教室搬到车间,与生产实际的“无缝衔接”将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行业急需的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3.4.2 建设工学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引进和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实践和访问工程师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高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做到专兼并重。
学校聘请宁波轿辰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员与岗位师傅进课堂传授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企业师傅娓娓道来,颇具亲和力的外表,幽默的语言,深厚的管理经验,独到的管理理念,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销售主管介绍的售后服务,提出 “分析客户类型,找到运用方法”的理念,怎样才能使客户满意,化解双方的矛盾,接待客户的投诉等,这些都是职场人员的必修课。企业师傅进课堂模式,不仅为学校冠名班学生制订针对性的课程培训,还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技能与特点,真正将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获得校企双赢的好局面。
3.4.3 以竞赛方式培育专业人才。技能竞赛清晰地传达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为此,我们必须探讨与摸索具有当代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学习技能、练好本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有利于营造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实践证明,由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搭建的平台,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技能。如数控技能竞赛不仅要求选手能将各专业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而且对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熟练操作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器具的使用等相关的实践技能都提出较高的要求。纵观大赛情况,都是要求选手根据设置的任务,制订工艺方案,并利用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完成所有零件的加工。整个比赛过程涉及生产计划组织、工艺文件编制、加工工艺、数控程序编制、加工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的提高、安全意识、操作规范、职业素养等,都是企业生产的实景再现。显然,数控技能竞赛带给我们的实质性启示是学校与企业必须接轨,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这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通过技能大赛的启示,职校应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依托学校现有的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全面启动“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式实训,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理论学习中摆脱出来,投入到边学边做的职业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选修课及九张证书育人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