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纲要》精神的不断贯彻,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幼儿个性的培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班集体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主阵地,它可以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提高意识,学会交往、分享,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独立自主责任感个性才能
一、以幼儿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首先,以幼儿为本,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一个融洽、民主、温馨的班集体生活是幼儿成长的基础,也是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有利保障。虽然这种软环境的创设不象幼儿园的墙饰区角那些物质环境可以触手可及,可圈可点。但这种精神环境的创设对于孩子的成长方向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的墨子就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由此可见“软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发动幼儿一起讨论各类活动规则,让孩子成为班级常规的制订者、实施者,发挥他们主人翁作用。通过让幼儿发言、讨论,找到了以往游戏活动规则的弊端,如游戏中指定的内容、参与人数或按顺序轮流的原则,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满足现状,导致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不愿意玩,活动时秩序混乱等,找到了原因,就着手修订新的游戏规则。从场地布置、材料内容、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新规则的修改,因为这些规则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订的,所以他们都能自覺接受、自觉执行,使得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意识逐步得到发挥。
二、实现自主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建构好,而实现自主的民主的班级管理可使班集体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通过“小小值日生”“谁的星星多”“我是小组长”“我当小班长”等各种活动形式着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逐步细化目标、分层组织。如“小小值日生”就是孩子按组轮流来值日,通过分发餐具、整理玩具等培养幼儿自理、交往、合作、分享能力。“谁的星星多”是对大胆表现自己、关心同伴、遵守日常规则的孩子奖以五角星,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情心和规则意识。“我是小组长”首先是老师推选出能干的孩子当小组长,任务是负责收发本组幼儿用书、学习用品、检查同伴作业等,(为后面的组长作出示范与榜样),以后是每星期由孩子自己评选出小组长,以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评价、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我当小班长”是每天由老师选出两名能干的幼儿当班长,任务是协助老师带领小朋友开展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猜谜、念儿歌、说相反的词、做节奏游戏等,协助老师组织午睡活动,午睡前一位班长监督幼儿脱衣、整理衣物,另一名班长督促幼儿入厕等等,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创设支持环境,展现幼儿个性才能
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幼儿都有才能,注意关注孩子才能的表现欲望,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
(一)让孩子想说。
依据孩子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孩子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苹果、拥抱、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激励其他幼儿。
(二)让孩子敢说。
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在自由活动时与朋友交谈比较自然,声音也宏亮。而一旦请他正式发言就显得胆怯,甚至退缩。为此及时鼓励孩子,肯定孩子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当幼儿学会运用一个优美的词语,学会使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时,及时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多说“你真棒!”、“说得太好了!”、“你一定行!”等积极性评价语言,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更积极主动。
(三)引导孩子会说。
首先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同时注重孩子对词汇的积累,讲故事时把故事中一些优美的词句向幼儿解释,使幼儿能够理解,还尝试开展“幸运字”“幸运词”的组词造句活动,当幼儿能用一些新颖的词句时及时表扬,孩子们对此类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词汇量也不断的增加。其次,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例如,把一些谈话时间改成了“每日播报”,播报的内容从简单的天气预报到新闻播报;从简单讲述家里、身边发生的小事到讨论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播报时要求说话完整,用词恰当。引导孩子对播报的内容展开讨论,扩展谈话内容。孩子们能围绕一个播报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从有毒的食品、地震、禽流感到宇宙飞船的飞天、福娃的产生,都成了他们的交流的话题,同时引导播报人对新闻进行简单评说,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今教育更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我们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单向性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多向性的现代管理模式,一切以人为本,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编辑郑云东)
关键词 独立自主责任感个性才能
一、以幼儿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首先,以幼儿为本,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一个融洽、民主、温馨的班集体生活是幼儿成长的基础,也是幼儿良好个性形成的有利保障。虽然这种软环境的创设不象幼儿园的墙饰区角那些物质环境可以触手可及,可圈可点。但这种精神环境的创设对于孩子的成长方向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的墨子就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由此可见“软环境”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发动幼儿一起讨论各类活动规则,让孩子成为班级常规的制订者、实施者,发挥他们主人翁作用。通过让幼儿发言、讨论,找到了以往游戏活动规则的弊端,如游戏中指定的内容、参与人数或按顺序轮流的原则,会让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满足现状,导致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不愿意玩,活动时秩序混乱等,找到了原因,就着手修订新的游戏规则。从场地布置、材料内容、参与人数等方面进行新规则的修改,因为这些规则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订的,所以他们都能自覺接受、自觉执行,使得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意识逐步得到发挥。
二、实现自主管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建构好,而实现自主的民主的班级管理可使班集体成员树立主人翁意识,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通过“小小值日生”“谁的星星多”“我是小组长”“我当小班长”等各种活动形式着力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逐步细化目标、分层组织。如“小小值日生”就是孩子按组轮流来值日,通过分发餐具、整理玩具等培养幼儿自理、交往、合作、分享能力。“谁的星星多”是对大胆表现自己、关心同伴、遵守日常规则的孩子奖以五角星,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情心和规则意识。“我是小组长”首先是老师推选出能干的孩子当小组长,任务是负责收发本组幼儿用书、学习用品、检查同伴作业等,(为后面的组长作出示范与榜样),以后是每星期由孩子自己评选出小组长,以此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评价、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我当小班长”是每天由老师选出两名能干的幼儿当班长,任务是协助老师带领小朋友开展一些简单的游戏。如:猜谜、念儿歌、说相反的词、做节奏游戏等,协助老师组织午睡活动,午睡前一位班长监督幼儿脱衣、整理衣物,另一名班长督促幼儿入厕等等,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创设支持环境,展现幼儿个性才能
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幼儿都有才能,注意关注孩子才能的表现欲望,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
(一)让孩子想说。
依据孩子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孩子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苹果、拥抱、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激励其他幼儿。
(二)让孩子敢说。
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在自由活动时与朋友交谈比较自然,声音也宏亮。而一旦请他正式发言就显得胆怯,甚至退缩。为此及时鼓励孩子,肯定孩子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当幼儿学会运用一个优美的词语,学会使用一句完整的语句时,及时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多说“你真棒!”、“说得太好了!”、“你一定行!”等积极性评价语言,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更积极主动。
(三)引导孩子会说。
首先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同时注重孩子对词汇的积累,讲故事时把故事中一些优美的词句向幼儿解释,使幼儿能够理解,还尝试开展“幸运字”“幸运词”的组词造句活动,当幼儿能用一些新颖的词句时及时表扬,孩子们对此类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词汇量也不断的增加。其次,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增强幼儿说的兴趣,满足幼儿说的需求,提高幼儿说的能力。例如,把一些谈话时间改成了“每日播报”,播报的内容从简单的天气预报到新闻播报;从简单讲述家里、身边发生的小事到讨论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播报时要求说话完整,用词恰当。引导孩子对播报的内容展开讨论,扩展谈话内容。孩子们能围绕一个播报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从有毒的食品、地震、禽流感到宇宙飞船的飞天、福娃的产生,都成了他们的交流的话题,同时引导播报人对新闻进行简单评说,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今教育更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我们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单向性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多向性的现代管理模式,一切以人为本,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编辑郑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