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三个“转变”

来源 :广东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实施课程改革所生发出来的各种新情况,作为校长必须深入系统的进行研究,挖掘教育的真谛,对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回本溯源,理性思考,科学管理,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角色的转换和管理重点的转移。
  
  一、管理观念的转变
  
  应反思教师职业的功能,走向新的教师观。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蜡烛”,还应拥有烛光,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照亮自己,照亮自己是为了更好照亮学生;教师不只是“一桶水”,而应是“长流水”。科学定位教师在新时代的教育及课程改革中的多重角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组织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应重新认识课本,走向新的教材观。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且这三级课程互为补充。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拓展,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关系: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教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转化来的现实教材,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各种物质化形态和非物质化形态等;课程不再仅仅是规定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仅仅是文本课程,还包括以实践动手为主要内容的体验课程。因此,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课本,而不是教课本。
  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必须依据其规律和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具有很大发展潜能,必须对每个孩子充满信心;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其健康成长负责任。学生是独特的人: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方面的差异是教育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教学中要还学生完整的精神世界,给予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独立的人:是不以教师和家长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体,教师和家长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去“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二、管理角色的转换
  
  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换为课程的创造者。在课程改革前,校长和教师只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的决策,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有10%—12%的课时量留给了地方和学校来开发及实施。与此同时增设了6%--8%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所采取的实施策略是由国家制定实施指南,具体内容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实际来选择确定的。面对学校创造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校长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教改的前沿阵地。
  要由课程模式化的规范者转换为课程个性化的激励者。在以应试为目的的指令性课程规范模式中,校长自身的意识总被一套标准化的课程和教学大纲所主宰,诸如预定的课程目标、既有的课程内容、可控的教学过程、预知的教学结果和统一的评估尺度,并予以细化和量化,导致教师课堂流程模式化。而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努力使教材多样化。因此,校长理当激励所有的教师上出“自己的课”——个性化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展、拓宽课程内涵和外延,主动建构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校长也要有胆识撤除无形的课程栅栏,使教师走向广阔的课程创造空间,促进师生平等对话、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和谐共进的过程。
  要由教学质量的考评者转换为课程评价的改革者。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释放教师的自由创造精神。因此,校长应当引导学校改革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评原则、考评维度及考评方式。就评价原则而言,要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色和特长发展;就评价方法而言,要变重视“一课定论”“一卷定论”“唯分数”“唯升学率”为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全程化发展,使形式化的检查、考评朝有内涵、有品位的制度化方向完善;就评价维度而言,变单纯关注教师课程操作层面为兼顾其课程和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以至人格态度等潜隐层面。
  
  三、管理重点的转移
  
  学校管理策略重点从重常规管理向重品牌管理转移。常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常规管理,学校工作就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秩序,然而新课程改革呼唤品牌管理,品牌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2)制订品牌承诺。(3)传播品牌信息。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4)履行品牌承诺。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和周边社区的环境,确立富有特色的品牌战略。
  教学质量管理重点从重结果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移。在贯彻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学校要把结果质量管理与过程质量管理结合起来,即实施发展性评价。改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强调注重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改变评价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主体为建立以学生、教师和家长为主体的多元参与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注重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更加注重教师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使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师队伍管理从重学历水平向教师专业水平转移。作为校长,必须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中将重点转移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上。一个人专业水平的成长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即:学生时代的知识经验、在职培训、专业培训、与同事日常交流、个人反思。研究表明,后三个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我们学校就从三个方面人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一是有计划的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采用校本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促进其成长;二是加强集体备课,拜师结对,给教师提供同事交流的机会;三是突出教学反思,我们对教师的个人反思按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定时核查,学期末开展教学反思评选。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创新教育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创新,为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本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推进人本科学管理。追求管理和谐高效    1 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学校常规管理的建立和完善是全面执行国
学术求真从方法上说,要克服原始思维方式,注重理性思维.从思想上说,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服从真理,决不盲从.从学风上说,要力戒学术浮躁.
新课程实施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校本培训的管理理念,以互教互学为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以满足个体教师的工作需求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掌握,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教学特色得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一、突出培训特点,落实校本研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中职英语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令人担忧。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挖掘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别从
自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后,各地中职学校先后采取措施组织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有关规定。但是在具体组织实施时,我们常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  难寻合适的能长期接受教师实践的企业,也难以获得必要的符合专业要求的培训内容。由于公办中职学校长期依靠政府投入办学,缺乏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单纯依靠学校难以与企业建立稳定持久的关系,而且企业也不一定能安排教师
为了进一步降低烟梗中的含丝率,课题组根据烟丝和烟梗的密度不同,设计了悬浮分离腔体结构。首先利用流体力学中的相关公式求解出通入悬浮分离腔体内的气压范围;再利用FLU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