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对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其为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基于此,今天本文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研究这一论题给大家进行阐述和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教学创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从而使得大学生们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和政治敏锐性,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实效性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其影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如下:①从教师层面来看,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数不足、人员构成不稳定、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等情形都是客观存在的;②从教育对象层面来看,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再加上专业课程和未来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思想多元化、以及社会上各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都是造成大学生普遍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同时,少数大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失、价值观理念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③从教育环境层面来看,在国际范围,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少国外腐朽的行为方式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与全球经贸往来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思想体系和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3.客观来看,部分高校以及学校领导没有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实践缺乏等,全社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也尚未形成。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贴近学生,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解放思想,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先锋示范和引导效应,重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服务社会,以充分的调动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坚持将大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作为教学根本任务和最核心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将其有机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工具,想方设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能解决好问题,又能以理服人,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其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实际出发,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④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课堂教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和教师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同时,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望,使得各类文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在教材的编写、推广和使用上也需要注重创新,调动高校、教师和出版发行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信基础业务和手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大学生对手机移动端应用的范围和需求也日渐深入,作为承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精准教育有益尝试和课堂补充,手机移动端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开始日渐凸显,其具体的应用研究内容如下。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传播模式理论研究。如下:①从传播主体的角度分析,只有充分的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研发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App,才能在大学生们惯常使用的新媒体上形成契合点;②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App必然通过各种形式和技术手段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学生们容易接受的短视频、游戏或漫画等方式,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③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各高校基本都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可双向沟通的媒介渠道。利用好这些大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网络化平台,制作和及时更新一批内容精彩、页面丰富美观、幽默有趣的思想政治类应用,从而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较好的引导和宣传作用;④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能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遇到相关的问题也更容易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避免了不少问题的发生,真正的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的价值。如下:①App的新媒介属性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形式的要求。App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类型文件的有机融合,能声情并茂的向大学生传递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尝试;②App的差异化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需求。当代App技术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能够记录浏览者的兴趣爱好,并主动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③App的互动性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沟通交流需要。通过App广大师生可进行高效、快捷的思想政治交流和讨论,从而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到师生互动的重要转变,这也是教育工作方式的重要革新。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面临的问题。如下: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App研发理念创新不够。从目前的App应用场景来看,各高校App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还仅仅停留在通过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的浅层应用上,还没有建立起适合高校特色的App深度定制开发功能和思想政治内容建设体系,处于新瓶装旧酒的阶段;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研发和运维人才稀缺。目前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普遍缺乏计算机编程能力,再加上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不足,导致了这类App缺乏专业的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这些都是App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具体应用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教育体系,配套相关教师、软硬件资源,鼓励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各种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以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具体应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整理出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启发和维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等潜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应当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顺应时代潮流。提倡“教有优法,学有规律”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目标充分地发挥育人的良好导向作用。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融入社会实践的相关环节,并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最后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客观的评测方式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
2.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不同学生思想特点,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鼓励老师合理的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老师要树立精细化教学责任意识,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更努力积极的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具体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探讨,从而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3.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pp体系的建设。如下:①重视顶层整体设计,加大研发扶持力度。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始终保持教育思想的开放性,顺应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App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进行全校动员,积极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App;②App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精准研发定位。这就要求App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興趣点和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对App的认同和参与度。同时可以充分的发挥App寓教于乐的优势,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当下流行的答题闯关、排名模式进行展现,并结合适当的答题荣誉奖励。此举既能满足大学生课余放松的目的,又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的结合,从而达到精准教育的目标;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pp内容建设和展现方式。这就要求App内容要紧跟时政热点,把握学生入学、考试和就业等关键性节点,保持学生对手机移动端App的持续关注。在确保App浏览热度的同时,善于用学生流行的网络用语以生动活泼的文字风格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走进大学生们的心扉,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④积极培养和引导App研发力量,推进平稳开发建设。这就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进行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工作的布局和筹划,比如学校负责内容建设,App技术和运维外包给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方式进行;其次,也可以鼓励有这方面专长的师生进行共同开发建设。比如举办校园App大赛等方式,鼓励参赛选手自主创新、百花开放,积极推进App建设工作。
4.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和分析体系的建设。以上App数据以及各类数据的融合而产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对于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建设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利用大数据工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教育工作者可借用学生对各类信息平台、App的热点关注及浏览和讨论数据,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认知,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一切因素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环境,同时利用大数据发挥和传播社会正能量信息;②建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预测性和可控性。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来进行各类隐形资源的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引导教育工作。比如对后勤部门消费数据的分析,可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助;比如对教务数据的分析,可及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督促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可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可建立全面、精准和前瞻性数据,其对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掌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也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可控性,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式和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试点和推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形势所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在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重视和加强对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理论的研究、积累和发展应用创新,真正的发挥其效应,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声誉,并最终提高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教书育人的初衷。因此,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成熟经验和长处,同时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共同促进其应用水平和范围,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和教育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刘秀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50-55.
[2]吴慧,谭振康.基于手机应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刊,2015,(12):107-110.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72-76.
[4]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8-51.
[5]张明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108-11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仍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缺乏教学创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从而使得大学生们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和政治敏锐性,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实效性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其影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如下:①从教师层面来看,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人数不足、人员构成不稳定、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等情形都是客观存在的;②从教育对象层面来看,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再加上专业课程和未来就业的压力、大学生思想多元化、以及社会上各种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都是造成大学生普遍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同时,少数大学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失、价值观理念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③从教育环境层面来看,在国际范围,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少国外腐朽的行为方式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与全球经贸往来和思想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思想体系和观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
3.客观来看,部分高校以及学校领导没有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教学实践缺乏等,全社会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也尚未形成。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贴近学生,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解放思想,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先锋示范和引导效应,重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服务社会,以充分的调动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坚持将大学生品德培养和人格塑造作为教学根本任务和最核心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位置;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将其有机融入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工具,想方设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③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既能解决好问题,又能以理服人,从而提升教育效果。同时,其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設的实际出发,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④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课堂教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和教师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同时,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望,使得各类文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在教材的编写、推广和使用上也需要注重创新,调动高校、教师和出版发行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信基础业务和手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大学生对手机移动端应用的范围和需求也日渐深入,作为承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精准教育有益尝试和课堂补充,手机移动端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开始日渐凸显,其具体的应用研究内容如下。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传播模式理论研究。如下:①从传播主体的角度分析,只有充分的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研发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App,才能在大学生们惯常使用的新媒体上形成契合点;②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分析,App必然通过各种形式和技术手段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学生们容易接受的短视频、游戏或漫画等方式,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③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各高校基本都有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可双向沟通的媒介渠道。利用好这些大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网络化平台,制作和及时更新一批内容精彩、页面丰富美观、幽默有趣的思想政治类应用,从而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较好的引导和宣传作用;④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分析,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种新颖的方式能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遇到相关的问题也更容易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避免了不少问题的发生,真正的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2.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的价值。如下:①App的新媒介属性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形式的要求。App通过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类型文件的有机融合,能声情并茂的向大学生传递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尝试;②App的差异化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细化需求。当代App技术通过后台数据的分析,能够记录浏览者的兴趣爱好,并主动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以更好的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③App的互动性较好的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沟通交流需要。通过App广大师生可进行高效、快捷的思想政治交流和讨论,从而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到师生互动的重要转变,这也是教育工作方式的重要革新。 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精准教育面临的问题。如下: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App研发理念创新不够。从目前的App应用场景来看,各高校App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还仅仅停留在通过微信、微博推送信息的浅层应用上,还没有建立起适合高校特色的App深度定制开发功能和思想政治内容建设体系,处于新瓶装旧酒的阶段;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手机移动端研发和运维人才稀缺。目前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普遍缺乏计算机编程能力,再加上高校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不足,导致了这类App缺乏专业的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这些都是App开发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具体应用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相关教育体系,配套相关教师、软硬件资源,鼓励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各种方式的探索和创新,以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具体应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理论整理出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1.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启发和维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等潜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应当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顺应时代潮流。提倡“教有优法,学有规律”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目标充分地发挥育人的良好导向作用。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融入社会实践的相关环节,并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最后根据教学目标采取客观的评测方式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
2.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大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不同学生思想特点,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鼓励老师合理的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老师要树立精细化教学责任意识,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更努力积极的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具体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这有助于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地理解和探讨,从而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3.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pp体系的建设。如下:①重视顶层整体设计,加大研发扶持力度。这就要求高校领导要始终保持教育思想的开放性,顺应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充分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App的重要性,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进行全校动员,积极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出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App;②App应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精准研发定位。这就要求App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興趣点和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对App的认同和参与度。同时可以充分的发挥App寓教于乐的优势,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当下流行的答题闯关、排名模式进行展现,并结合适当的答题荣誉奖励。此举既能满足大学生课余放松的目的,又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的结合,从而达到精准教育的目标;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pp内容建设和展现方式。这就要求App内容要紧跟时政热点,把握学生入学、考试和就业等关键性节点,保持学生对手机移动端App的持续关注。在确保App浏览热度的同时,善于用学生流行的网络用语以生动活泼的文字风格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走进大学生们的心扉,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④积极培养和引导App研发力量,推进平稳开发建设。这就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可进行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工作的布局和筹划,比如学校负责内容建设,App技术和运维外包给第三方软件公司的方式进行;其次,也可以鼓励有这方面专长的师生进行共同开发建设。比如举办校园App大赛等方式,鼓励参赛选手自主创新、百花开放,积极推进App建设工作。
4.重视和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应用和分析体系的建设。以上App数据以及各类数据的融合而产生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对于指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建设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利用大数据工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教育工作者可借用学生对各类信息平台、App的热点关注及浏览和讨论数据,对学生形成全方位的认知,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调动一切因素构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环境,同时利用大数据发挥和传播社会正能量信息;②建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预测性和可控性。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来进行各类隐形资源的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引导教育工作。比如对后勤部门消费数据的分析,可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精准帮助;比如对教务数据的分析,可及时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并督促其学习成绩的提高。可见,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结合,可建立全面、精准和前瞻性数据,其对于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掌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数据,也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和可控性,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式和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试点和推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研究和应用是我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形势所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其在塑造学生人格魅力、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重视和加强对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理论的研究、积累和发展应用创新,真正的发挥其效应,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声誉,并最终提高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教书育人的初衷。因此,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化精准教育的成熟经验和长处,同时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共同促进其应用水平和范围,最终为实现中国梦和教育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奠定坚实的基础,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刘秀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50-55.
[2]吴慧,谭振康.基于手机应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刊,2015,(12):107-110.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6):72-76.
[4]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48-51.
[5]张明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化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