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终身教育?摇?摇?摇学会生存学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ouk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从2012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五年时限。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经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北京今后也将进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逐步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所谓的定期认证注册制度就是解决打破终身制的“方式方法”。打破教师终身制是否合理呢?笔者试着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打破教师终身制直接关涉教师如何“学会生存”的问题。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提到,很多国家认为,现代人的教育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问题,而所有的国家都认为,它又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是随着经济的进展而进展的,从而也是随着生产技术的演进而演进的。当经济的进步达到一定水平时,教育体系就自然而然地要把日益丰富的知识传递给人数日益增多的人民,因为精益求精的生产过程要求更加高级的熟练技术,同时劳动力本身又促进新技术的改进,并由此而出现了具有发明和革新头脑的人。因此,教育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它首先必须适应较为迅速的、较大的社会变革,同时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变革。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站在改革前沿的弄潮者,同时也是一个率先要求为适应社会而被改革的人。打破教师终身制,迫使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学会在新的变革中寻求“生存”,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培养具有发明和革新头脑的人的需要。
  “学会学习”是贯彻终身教育的主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在任何学习的过程中,不必局限于安排学习内容,而应重点着眼于各种能力的培养。终身教育没有年龄的限制,教育的过程持续贯穿在人的一生中。对于人们接受教育的标准,不应该从他们的外部来加以判断,而应该依据特定的个性发展来着眼。打破教师终身制采取每5年注册一次,其实是迫使教师每一个阶段都不能懈怠,要保持始终学习的状态,这与终身教育的倡导是一致的。教育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终身教育是以个人不再与自身相冲突的方式努力统一和协调这些不同阶段的训练。它注重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连续性,把教育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其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赖于其他部分,而且只有在与其他部分发生关系时才具有意义。
  打破教师终身制倡导的是以教师的自我教育为最终目的。打破教师终身制,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此时,教育的動因不再是校长、教师和导师了,而是处于受教育过程中的个人。正是这种通过自己来讲是独特的而不可由别人来替代的一种过程来发挥自己的潜力。因而,自我教育是培训的主要目的。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包括借助各类培训机构的学习,在各类环境中获得经验与教益。可见,终身教育显然并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伸,它包含了每个人对生活的基本问题采取的新态度、新观点和新方法,首先表现在对生存意义的认识问题上。
  从倡导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来看打破教师终身制应该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对于具体如何操作,如何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差异,各个年龄段的教师的特殊情况等,如何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内驱力等,都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语感作为小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语文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古诗文语言精练,富有意境,读来朗朗上口,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好资源。因此,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要找准教学的着力点,引导学生诵读、揣摩、想象、迁移、领悟诗的内涵,训练学生语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读”是欣赏古诗的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是基础。诵读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诵”是感悟古诗音乐美、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学生要通过学习历史,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以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的历史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出现在文本中,打破了原有的学科逻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点分散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力求使历史教育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历史对学生来说既遥
期刊
一、注重实践,形成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者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因此离开了活动过程是难以形成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也就是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好的数学活动载体,那么学生就无从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为学生设计适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烙饼的策略》一课中。课始,当教师提出:“在一个锅里
期刊
数学中抽象的概念特别多,如自然数、点、线、面、体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概念,教师应清楚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它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环节(途径):概念探究、变式教学、数学联结。  一、通过合理设置的“脚手架”,探究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脚手架”理念与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铺垫策略有许多相通之处。把这一概念推广到教学中,主要有两个用意:一是通过搭建“脚手架”降低任务的难度;二是在没
期刊
为了破解当下教材内漫画作文教学存在的习作内容选取窄化、僵化,习作方法指导的教条式、标签式,以及习作评价不及时和单一性等难题,笔者进行了小学时事漫画作文教学改革研究。即把一些能反映身边生活和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的漫画作为习作素材,努力做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截取笔者所执教的时事漫画习作课《十面“霾”伏》的片段谈些反思。  一、重读《山城的雾》,聚焦京城的霾  【课堂回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的灵魂在于两个字:实践。学生只有亲历实践,才能真正培养能力,启迪智慧。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服务于学生的亲历实践呢?  一、革新实践方式,使学生愿实践  在综合实践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亲历实践,笔者认为,在实践方式上,应“以
期刊
一、在猜想、分类中初步认识——让教学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着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学生陆续举手,而教师没有让学生回答。他使信封边缘露出四边形的一部分,露出的形状是直角梯形,请学生猜一猜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那说明你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有印象。  师:很好。今天大家的作业纸上有8个图形(如图1所示),当中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把它们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和“写话”的教学目标中分别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据此,笔者以为,“积累和运用词语”应是低年段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四“点”,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一、找准精读点,引促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就理解感悟课文角度来看,应侧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期刊
在准备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第十二册第11课)这篇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说自己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小提琴时,常常会想起那唯一的“听众”。为什么一个是“观众”,另一个却是“听众”?这肯定不是作者的笔误,而是有意为之。那“观众”和“听众”在这里到底有何区别,又意味着什么呢?为此,我上网查看了很多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这
期刊
一、在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的理性把握中彰显数学的本质  1.从“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生活中的数学感性成分很多,但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本质又是理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和生活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理性思考的力量。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确定位置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仔细观察这张座位图(出示教材情境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