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实践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将国家的发展方式分为资源型国家、制造型国家和创新型国家三种:资源丰富的国家,可通过转让资源的方式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例如拥有石油的中东国家、拥有矿藏的澳大利亚走的都是资源型发展道路;经济发达的国家则依靠技术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的高端技术,再辅以优秀的人才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事创造性劳动,最终实现依靠创新带来的财富完成国家向现代化进程的转换。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进程阶段,走的是制造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制造业,使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相伴相生的,还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和资源消耗问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更让发展中的中国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之“危”,惊喜窥见了创新发展方式之“机”。
  诚然,制造型经济发展模式不是支撑中国取得飞速发展的唯一条件,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完成从制造型国家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坚持不懈地走创新型发展道路。
  创新型发展道路初探
  国际学术界将创新型国家定义为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通过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提出要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持。2011年3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又提出要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由此可见,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将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重要战略决策。
  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需要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获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2006年以来,我国已在此取得了初步成绩:第一,自2006以来,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加16.8%,居世界第二位,其中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高达39.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9万件,从世界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国内创新活动日渐活跃,2010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74.9%,其中职务发明申请占76.3%。第二,自2010年以来,中国科技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约13万篇,收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次数位居世界第八位。第三,2010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接近7000亿元,进入世界前三位;R&D与GDP比值约1.75%;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国R&D人员接近260万人年,占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位居世界首位。第四,2010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7.6万亿元,占GDP的19.1%;软件产业产值达到1.3万亿元,占GDP的3.3%;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近31.2%。第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改善极大提高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类研发中心已超过1200家,而外商投资企业也已成为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好政策广促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有关部门为支持创新型发展道路在国内的稳健发展,积极组织实施科技计划,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相继出台了若干税收、金融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基地与平台建设,广泛围绕优势领域和重大需求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国家科技计划为创新发展奠基。据了解,我国于1986年先后启动实施了星火计划、“863”计划;1988年启动实施了火炬计划;1997年启动实施了“973”计划;2006年启动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年启动实施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2010年10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通过对以上科技计划的全面部署,已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及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科技、税收、金融政策支持创新发展。在科技投入方面,《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为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各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在税收政策方面,一是允许企业按照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的所得额;二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可采取加速折旧的政策;三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四是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25%减至15%。
  再次,加强金融政策对创新的支持。一是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融资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贷款;二是对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服务;三是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扶持企业创新创业;四是建立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支持创新。
  最后,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带动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1年以来,我国已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目前已有83家上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类开发区在聚集科技资源、促进技术创新转化、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有56个(未包括2009年新升级的27个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达到了1.8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产品出口额达2300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5%。“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以上,2010年达到7.6万亿元;二是加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已在新兴交叉前沿的战略空白领域建成了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研究开发中心;目前共建成15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8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75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三是扩大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平台向全社会的开放幅度,建立和完善国家科研基地和科研基础设施向企业和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和制度,全面向企业和社会提供专项服务。
  知识产权护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创新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合理有效扩散、推动创新发展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08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可以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制度,提升了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调动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而知识产权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中国的创新发展历程。
  第二,完善专利法律制度,鼓励发明,促进创新。1984年3月国家颁布并实施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过1992年、2000年和2008年三次修订和完善,不断加大了对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立法的根本目的之一,这充分表明了中国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实施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制度,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鼓励非职务发明创造,并给予其一定的费用减免;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创新者安于创新、消除顾虑。
  第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近年来,我国一直采取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时,当事人既可请求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也可以通过法院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其中,行政执法由于具有行动迅速、程序简便、结案快捷的特点,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和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具体做法为:完善行政执法相关配套规章;建立健全地方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系;建立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和督办机制;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开展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工作;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
  第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通过开展企事业单位试点示范工作,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事业单位的建立、完善和实施;二是通过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使拥有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数量明显增长;三是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产的有效融合,有效推动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不断提升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工作的动力;四是通过资助中小企业向国外申请专利,对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给予资助,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帮扶。
  第五,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推动创新效率的提升。一是加强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满足科技创新对专利信息的需求;二是加大对专利代理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实施专利代理机构帮扶计划,不断提升代理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为技术研发拓宽思路、提高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为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第六,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设适应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一是通过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推动全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二是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更多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社会急需的实务人才;三是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逐步形成分层次、分类别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的良好格局。
  (作者分别来自国知局电学发明审核部、国知局专利管理司)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22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召开两会提案新闻通气会,介绍了首批15份提案的相关-情况,其中多个提案内容涉及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有提案建议,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推进资本市场扩容,尽快启动“新三板”扩容,不断壮大创业板规模。  目前,“新三板”的扩容已进入倒计时,据最新报道,关于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相关部委征求意见,预计在两会后正式公布,首批扩容园区在15~2
期刊
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现行发展方式主要面临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  内外部经济不协调、储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技术进步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内外部经济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改在封闭条件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其他要素,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有力促进了
期刊
近日,针对“如何理解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观点”、“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存在哪些异同”及“如何看待青海省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等问题,《创新时代》记者一行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吴达成。  “两头在外”是对光伏产业的描述  《创新时代》:你怎样看待光伏业界流行的“两头在外”的说法?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不是意味着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吴达成:“两头
期刊
“康帅傅”、“漂柔”、“粤利粤”……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如今各种山寨商标可谓大行其道,正在肆无忌惮地充斥着消费者生活的每个角落。此类山寨商标的字样、外观都与正品极其相似,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产品。  2011年3月,中粮集团因发现北京金亭建鑫食用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亭建鑫”)生产的“福宜康”牌食用油与其招牌产品——“福临门”牌食用油,在商标构成上极其相似,后将金亭建鑫诉至北京市丰台区人
期刊
2011年,对于光伏市场来说无疑是跌宕起伏、悲喜交加的一年。在这一年之内,国内光伏产業迎来了光伏市场最大的利好——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出台,为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快速启动鸣枪;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终于尘埃落定,使得可再生能源行業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光伏行業也遭遇了来自海外的“双反”甚至“三反”的市场考验,一段时间以来,光伏企業扩张步伐暂缓、利润空间持续下……这一切都“牵绊”了光伏产業行进的
期刊
以“创新设计、成就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无锡)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于2010年11月初在美丽的无锡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政府主办,无锡市政府承办。围绕着新能源汽车、IT产品、智能家电、物联网等领域的低碳高新技术,进行最新产品、最新概念设计及最新解决方案的发布及展示。“2010创新盛典评选”、“2010中国工业设计趋势探索论坛”、“第二
期刊
2009年4月6日,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终于转入施行阶段。新医改方案提出,接下来的3年内,国家将为医改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折合1240亿美元),医改力度进一步提升。  新医改主要涉及五个领域: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满足基本需求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进基层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公共医疗服务全面开放、公立医院的管理和融资改革。其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排在最后一位。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
期刊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业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之一,创业活动与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劳动就业越来越呈现出紧密的联系。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拥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和谐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更为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市场化、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女性教育程度的迅速提高,中国女
期刊
(专利)技术运用转化服务平台的角色定位  首先,政府部门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大局中的规划、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国知局自2006年开始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以来,已成立了42个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但是该交易中心采取了独立运作的方式。国知局本着坚持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的原则,不断协调全国各地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专利技术转化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内的同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
期刊
“3Q”大战掀起中国互联网界的飓风    2 010年9月底以来,腾讯QQ与奇虎360之间轰轰烈烈的争斗和相互攻讦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界的一场飓风,一家是拥有6亿多用户的即时通讯软件,另一家是拥有3亿多用户的免费杀毒软件,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的桌面客户端软件商。二者相争,其牵扯之广,几乎将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企业牵扯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影响之深,直接关系到中国数亿互联网用户的切身利益。  随着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