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文学,读历史,读戏剧;做演员,做导演,做作家,做编剧,做舞剧的编剧,做新闻记者,做策展人……“百变女王”陈玉慧的人生宽度,比别人要多好几倍。这些不同的身份和经历,对她的文学创作又有着怎样的帮助?
书香:所有不同的尝试、跳跃和转变,是机会来找您,还是您去找机会?
陈玉慧:都有。我以前很渴望做演员,不但去读演员学院,还去剧团做巡回演出。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比起演员来,我更适合当导演和编剧;于是就完全放弃,而且是立刻放弃。你只有去找过、试过,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
后来我回想,之前的人生中又做这,又做那,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原来最后都是为了回到“写作”这件事。我以前埋怨过自己:干嘛花那么多时间在其他事情上?我兴趣干嘛那么多?可我现在明白了:做过很多事,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人,这是必要的经历。带给我很多不同的养分,搜集到好多素材,真的很好。
书香:您觉得小说创作最关键的是什么?
陈玉慧:我认为两个东西是最核心的,一个是故事。你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是讲爱情,还是讲死亡?我在下笔之前一定会将故事想清楚。
一个是语调,我写作之前会先花很多时间去找到一个“语调”,也就是用怎样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语言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文字有文字的性格,你找的那个Tone对了,语对了,就等于一切就都对了。
关于语调的思考,也许来自于我很喜欢的那些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比如杜拉斯、雷蒙德·卡佛等等。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感受到他们的文字有自己的特殊性——就如同你看到一个人,他的穿着、行动姿态、讲话方式等有自己的风格,感觉到这种特殊性,自然会去思考自己的特殊性在哪里,久了,也很自然地知道自己的语调是什么。
书香:您对“语调”的感受这么深刻,和您学过戏剧有关吗?在想象故事的时候,能够很快给自己营造一个场,能进入。
陈玉慧:戏剧的学习和实践,我自己感觉对小说有帮助的部分是:我比较能够描述和抓住戏剧性情节发生的时刻。情节发生的当下,它的戏剧冲突、整个人的反应、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动作,我比较容易看到那个戏剧性、那个冲突点在哪里。
另一个就是画面感。很多人告诉说,读我的书好像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一点,我觉得得益于戏剧训练中对于场景的描述。
书香:做新闻方面的工作,给您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养分?
陈玉慧:新闻和文学作品的写法和要求完全不同,新闻讲究fact,事实;而文学讲究想象,imagenation。不过,因为做了很久新闻工作,它带给我蛮大的优势是:因为新闻我去了很多地方,我的地平线又宽广了一点,我见过的人、看过的事也多了一点。因为这一点“宽广”和“多”,见多识广之后,你可能会有多一点对人世的了然——在你小说创作时,会让你下笔更为滑顺,很多事情会通,可以信手拈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读完、走完,这些东西都沉淀下来了,都是你的。
书香:这是不是因为您以前的尝试中,成功居多,所以给了你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勇气?
陈玉慧:成功居多,是因为我一直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精力做那件事啊。我做任何事,都是整个人投进去做,绝不会只用一半力量,就算撞到头破血流也要用尽全力去尝试,拼了。
书香: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写作习惯?
陈玉慧:我的习惯就是完全没有习惯。我可以在家写,在闹哄哄的咖啡馆写,在火车站写,在飞机上写……一打开手提电脑,我就在我的世界里,外面再吵也听不到。可是不想写的话坐在书桌旁也一个字都写不出。
写作时,什么状态都有。作家也不是每分每秒都乐趣无穷,有些时候写得不顺,会思索,这样对吗?这样好吗?这个故事有意义吗?这个结构可能完全不对……可一旦写进去了,真是下笔犹如神助。好像耳边有人一直念给你听,你只需要不停动笔把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写完也不太需要改,每个字、每个句子都很对。多年后一读,“哎呀,我怎么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太神了吧,这是我写的吗?”这种状态真令人着迷。
为了这样的时刻,我愿意一直写下去。
书香:所有不同的尝试、跳跃和转变,是机会来找您,还是您去找机会?
陈玉慧:都有。我以前很渴望做演员,不但去读演员学院,还去剧团做巡回演出。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比起演员来,我更适合当导演和编剧;于是就完全放弃,而且是立刻放弃。你只有去找过、试过,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
后来我回想,之前的人生中又做这,又做那,绕了那么大的一个圈,原来最后都是为了回到“写作”这件事。我以前埋怨过自己:干嘛花那么多时间在其他事情上?我兴趣干嘛那么多?可我现在明白了:做过很多事,去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人,这是必要的经历。带给我很多不同的养分,搜集到好多素材,真的很好。
书香:您觉得小说创作最关键的是什么?
陈玉慧:我认为两个东西是最核心的,一个是故事。你要创作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是讲爱情,还是讲死亡?我在下笔之前一定会将故事想清楚。
一个是语调,我写作之前会先花很多时间去找到一个“语调”,也就是用怎样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语言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文字有文字的性格,你找的那个Tone对了,语对了,就等于一切就都对了。
关于语调的思考,也许来自于我很喜欢的那些西方文学大师的作品,比如杜拉斯、雷蒙德·卡佛等等。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感受到他们的文字有自己的特殊性——就如同你看到一个人,他的穿着、行动姿态、讲话方式等有自己的风格,感觉到这种特殊性,自然会去思考自己的特殊性在哪里,久了,也很自然地知道自己的语调是什么。
书香:您对“语调”的感受这么深刻,和您学过戏剧有关吗?在想象故事的时候,能够很快给自己营造一个场,能进入。
陈玉慧:戏剧的学习和实践,我自己感觉对小说有帮助的部分是:我比较能够描述和抓住戏剧性情节发生的时刻。情节发生的当下,它的戏剧冲突、整个人的反应、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动作,我比较容易看到那个戏剧性、那个冲突点在哪里。
另一个就是画面感。很多人告诉说,读我的书好像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一点,我觉得得益于戏剧训练中对于场景的描述。
书香:做新闻方面的工作,给您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养分?
陈玉慧:新闻和文学作品的写法和要求完全不同,新闻讲究fact,事实;而文学讲究想象,imagenation。不过,因为做了很久新闻工作,它带给我蛮大的优势是:因为新闻我去了很多地方,我的地平线又宽广了一点,我见过的人、看过的事也多了一点。因为这一点“宽广”和“多”,见多识广之后,你可能会有多一点对人世的了然——在你小说创作时,会让你下笔更为滑顺,很多事情会通,可以信手拈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你读完、走完,这些东西都沉淀下来了,都是你的。
书香:这是不是因为您以前的尝试中,成功居多,所以给了你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勇气?
陈玉慧:成功居多,是因为我一直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精力做那件事啊。我做任何事,都是整个人投进去做,绝不会只用一半力量,就算撞到头破血流也要用尽全力去尝试,拼了。
书香: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写作习惯?
陈玉慧:我的习惯就是完全没有习惯。我可以在家写,在闹哄哄的咖啡馆写,在火车站写,在飞机上写……一打开手提电脑,我就在我的世界里,外面再吵也听不到。可是不想写的话坐在书桌旁也一个字都写不出。
写作时,什么状态都有。作家也不是每分每秒都乐趣无穷,有些时候写得不顺,会思索,这样对吗?这样好吗?这个故事有意义吗?这个结构可能完全不对……可一旦写进去了,真是下笔犹如神助。好像耳边有人一直念给你听,你只需要不停动笔把内容记录下来就可以;写完也不太需要改,每个字、每个句子都很对。多年后一读,“哎呀,我怎么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太神了吧,这是我写的吗?”这种状态真令人着迷。
为了这样的时刻,我愿意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