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老之难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姆回家过年去了,弟妹们日夜轮流照顾老人,我也千里迢迢赶回去值班。正月初三上午10时我进家门,正好小妹与大弟交接完毕,她结束了一天一夜的轮值,赶紧走人——他们夫妻俩要带着从部队回家探亲的儿子去叔叔、姑姑家拜年;小妹前脚一走,大弟后脚出了门,他说“有个应酬”,我知道他不止一个应酬,平日里他就应酬不过来,不用说在这春节应酬繁忙时节;而一贯为父母持家理事、经常为弟妹包办代替的大妹妹,因为女儿怀孕月份大了,不便回家,破例和夫君去了北京女婿家过年……此后,我一连3天3夜在家照看父母,重点是侍候轮椅上的老妈。
  回到老家,最想见一个已经4年没见面的好朋友。时间已到初五上午,我给朋友通了电话,说好下午或晚上去他家。明天就要走了,两家相距才3公里,再没空也要去一趟。
  我朋友名叫义庆,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顶替父亲进城参加工作时,我爸远在省里工作,我们兄妹5个散落在外地,只有小妹“留城”,在工厂做播音员,早晚要开机,吃住在厂里,家里经常只有我妈孤零零的一个人。一个星期天,我妈重感冒,一个人无助地在家躺着。义庆来了,给我妈喂汤喂药、端茶端水,我妈睡了他还守在床前。所以我妈逢人便夸他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她好,我妈对他也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亲,有好菜一定要叫他来吃饭,有好吃的也会给他留着。但是近来好些年没来往了,以致老妈看到我,总会若有所失地问我:“义庆呢?好久没看到他了。”一脸的忧伤,像是丢失了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时,我心里也在犯嘀咕:怎么了?难道像他这种有情有义的人,到时也要使人感叹“世事难料,人心莫测”?
  当天弟妹们仍然没有过来,我从早到晚侍候两老,忙得不可开交,直到晚上朋友来电话时,才猛然想起自己的“约会”。于是连连致歉,并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一番“家有老人”的苦衷。朋友淡定地说:“你家的情况还算好。你娘83岁,我娘已经91岁了。你在这里有弟妹4家,我在这里只有我一家,实际上只有我一个孤家寡人,那才叫难呀!”
  朋友的妻子贤惠能干,儿子已经成家,一大家子人,怎么说只有他一个人呢?
  听了朋友一席话我才知道,他老娘状态不太好。身体不舒服时,倒是安安静静躺在床上;如果吃得下一碗饭,能拄着拐杖走几步,就喊天喊地地“拜天”——仰天俯地,高腔长调,唱戏一样骂人。从入夜骂到天光,越骂越来精神。六亲不认,只认他这个儿子。
  “孙子给她多挟些菜,她说存心要撑死她;少挟些,她说存心要饿死她。昨天我去老家拜年,孙子请她吃饭她不吃,整整饿了一天,直到晚上我回来后才进食。
  “我老婆在门口和邻居说说话,她说是背后议论她。对她笑一笑,说是耻笑她。我儿子除夕给她一个压岁红包,大年初一一起床就说被我老婆偷掉了,骂了一天。平日里不是说我老婆偷了她的裤子,就是说偷了她的衣服,或是说偷了她的鞋子、袜子,把儿媳妇当成了贼。气得老婆一次又一次出走,去年跑了三四次,从城西跑到城东儿子那里去住。在那里住也是寝食难安,担心我有高血压,一个人服侍老娘吃不消,又回家来。回来又挨骂,骂得实在受不了又走。
  孙媳妇也受罪。孙媳妇跷跷腿,就骂她“站没站相,坐没坐像”;只要背对着她,她就骂人:“屁股对着老祖宗,有娘养,没娘教”;吃饭多挟点菜也生气:“死吃烂吃,吃尽家产”。一个好好的女孩子,她看人家什么都不顺眼。还骂我们没骂没打没调教她,就差没像旧社会的恶婆婆那样要把人家休了。我娘说的是老家方言,孙媳妇听不懂,做梦也想不到奶奶会骂她,总是笑吟吟地对着她的骂。后来听出意思来了,也是黯然神伤。怯怯的像个童养媳,越来越怕回家了。儿子只好带着媳妇搬出去住,把孩子留给了我们。”
  朋友告诉我,4年前他把老娘搬来城里和他住一起。一直陪老娘睡,一晚几次起来侍候她拉屎撒尿。“有一次,老娘看着我这个老男人在为她洗衣裤、刷便桶——按照老家的旧风俗,男人连自己的衣服也不能洗,更不用说是为女人刷便桶,竟也动了恻隐之心,对我说了声:‘你也可怜。’我说:‘您要是不骂人,我就不可怜了。一家人服侍您,千斤重担众人挑,我肩上的担子也就轻了。’她立刻变脸:‘我回去,不要你服侍。蛇死有人撩开,人死有人掩埋。’”
  在朋友侍候他母亲这4年里,正是我父亲几次动手术和我母亲先后摔断手臂和大腿的时候。我每次赶回来,都是在医院度过,没空去看他,也没有打电话告诉他,怕增加他的麻烦。没想到这几年他活得那么艰难。而在4年前,我每年一次回家都少不了去他家。他父亲早已去世,我总要问问他母亲,他说在老家生活。我知道她老人家还有4个女儿,在老家应该过得很好,所以自作聪明地议论了一番:“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人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过得舒服。”
  这次朋友透露了老娘晚年在老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吃菜吃到发霉,吃肉吃到生蛆。裤子上的粪便结成了痂,洗不脱。铝锅不知用坏了多少,经常把铝锅忘在煤炉上,直到把饭烧焦,把锅烧穿。但是她哪里也不去,死也不挪窝。嫁在邻县的女儿把她接过去,住了3天就要回家,不送她回家,就天天点灯烧香,下跪下拜,咒女儿家“埋人扛伤,死绝逃亡……”好像怀有深仇大恨。只好把她送回家去了事。后来摔断了髋骨,动弹不得,才被儿子背进城。可是刚刚能拄着拐杖一高一低地走几步了,又时不时拜天谢地,骂着要回家。
  我说:“要给她看病吃药。”他说:“这么多年了,什么都试过。镇静药也吃过,吃久了阿不出屎,还得为她掏。”“通便可以喝蜂蜜,每天早上喝一杯,我老爸老妈一直是这样喝的,从不便秘。”我这样告诉他。“她说蜂蜜是虫拉的屎,她是人,不吃!”“不能骗她?”“她喝得出来,发现了就泼在地上,大骂我谋害她。”我无语了。
  初六早上8:20,小妹代替弟弟急匆匆赶来接班,怀抱着一碗我爱吃的艾叶米果。这时离我上车只有40分钟的时间了,我没法去看朋友和他的老娘,只好带着遗憾匆匆离去。
  一路上想着朋友老娘的状况,想着朋友一家的无奈,不禁悲从中来。我们这代多子女侍候自己的双亲都力不从心,我们的独生子女以后又怎么去应付自己的4位老人?
  (摘自《北海日报》)
其他文献
在我的字典里,故乡常常是被缩小的,有时候仅仅缩小成一条狭窄的街道。有时候故乡是被压扁的,它是一片一片的记忆碎片,闪烁着寒冷或者温暖的光芒。所谓我的字典,是一本写作者的字典,我需要的一切词汇,都经过了打包处理,便于携带,包括“故乡”这两个沉重而庞大的字眼。  每个人都有故乡,而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我的故乡一直在藏匿,在躲闪,甚至在融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系列的问号。什么是故乡?故乡在哪里?问号始终存在
期刊
深秋来临,在重庆涪陵大木乡避暑养生的老人们都陆续回到了城里。可是,在一栋依山而建的别墅里却依旧蜂飞蝶舞,鲜花盛开。只见一位个头瘦高、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屋顶的蜂房里忙碌。他便是原四川省涪陵地区(现划归重庆)第二轻工局退休老局长、81岁的王正中。  王正中自幼生长在涪陵的高山上。解放初,他刚满18岁就当了村长,随后在涪陵地区政府机关度过了数十年的职业生涯。2003年初,王正中的老伴张万淑因胃穿孔大出血住
期刊
环保短片《迷失的家园》上传12个小时点击率就超过了85万。“不知道鸟什么时候入画,也不知道它往什么方向飞,所以我只能开着机撞运气,而一卷1050元的电影胶片只能拍摄4分多钟。”导演乔乔说。拍这个短片,他用去5年时间。  短片  乔乔的团队正在吉林白城拍摄濒危鸟类白鹤,他自己则不得不陷在北京处理短片《迷失的家园》火了之后带来的各种琐屑事务。为了省钱,北京的房子早就退租了,乔乔把最珍贵的财产——5年来
期刊
雾霾、环保是中国经济调整的真正拐点。环境恶化无以复加危及民生,促成两会提案扎堆,标志着不能一个劲提“发展是硬道理”,继之而起的肯定是国策大调整。  两会期间,仅政协就有458个提案涉及生态文明。关于雾霾、环保的提案、说法,言语之深刻尖锐,表态之决绝,足见用“痛心疾首”已难以形容事态的严重性。人大代表钟南山根据美国对几十万人进行26年跟踪显示的数据分析发现,“如果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一般
期刊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从国民党监狱里被释放。在战乱中,他和家人于1938年8月3日辗转漂泊到四川省江津县,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4年。陈独秀在江津虽贫病交加,身陷困境,但仍笔耕不辍,关心时政,珍重晚节。  不吃嗟来食  陈独秀晚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除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很不固定的稿费收入外,主要靠亲友的接济度日,晚年生活可谓贫病交加,十分清苦。但对别人馈赠的钱物,陈独秀是有分
期刊
坐在昏黄的台灯底下,张瑛老人微蹙眉头思想着过去。  一种力量开始从他的记忆发端,慢慢地向生命的深层渗透。同时开始等待着一个轮回,期待有一种契机能把深蕴在心的激情唤醒。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葳蕤纠结:谁来把宁武民歌再度唱醒,不仅事关音乐,还关乎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开始收集整理当地民歌。当时他正在县文化馆工作,经常下乡,工作之余的收集是他空闲生活的最好调适。  时至今日,张瑛
期刊
63岁的吕英在退休之前,是一位大学教师。2008年6月,移民德国的女儿生下第二胎后,她决定和老伴一起前往汉堡探望刚出生的外孙。而在德国暂居的三个月时间里,吕英观察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尽管德国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同样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一些老人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排遣孤独、让生活重新焕发生趣的好办法——做“出租祖父母”。  在吕英眼中,这种可能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另类的方法既让老人摆脱了心灵上的孤寂
期刊
“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梦想,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里就能初步实现。”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作出任内实现“全民养老保险”的承诺成了近几天世界议论中国的最新话题。一些西方媒体把这一措施视为“使中国所有民众共享国家迅速发展成果的重要一步”,但同时担忧今后中国是否真能过得了“养老关”。西方的全民养老等福利制度曾是国家发达与否的标尺,然而,近年来养老的压力成了美欧国家不堪承受的重负。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曾在任内
期刊
70多岁的郭云是山西省阳曲县城的老住户了。十几年前,儿女们一个一个离开了身边,在昆明、广州等地安了家。由于相距遥远和工作等原因,儿女们也只有在每年的春节才能回来小聚几天。平时,老郭和68岁的老伴就只能在想念儿女时抱着那张“全家福”看了一遍又一遍。  前年年底,大儿媳生了小孩,把老两口接到昆明,尽管与亲人团聚和孙儿的可爱让二老乐得整天合不拢嘴,但住了一段时间后,两人还是觉得不习惯,老郭不能找自己的棋
期刊
2009年9月17日,澳洲一位名叫贝蒂·哈里斯的95岁的老人离世,留下一则令人倍感意外的遗嘱。  遗嘱上,老人表示,她将位于派帕角的房子,全部留给她的邻居加里夫妇。房屋评估登记显示,这所豪宅有四个房间、六个车库,资产总价值达125万澳元(约812万人民币),租金收入为每周2800澳元。  聆听遗嘱的亲友们都大为惊讶,不明白老人为何有此举。老人无儿无女,一直孤独地生活在这所房子里,唯一的近亲是她的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