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之一。“六大解放”的实质性含义就是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多看、多动手做等。这对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也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既朴素又可行的途径。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这样去理解它:
一、解放头脑——给学生思考的权力
“应试教育”占据教坛市场,“填鸭式”教育观念笼罩着整个教师队伍,也使教师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等教育过程中历尽艰辛,挥洒汗水,想尽“方法”。从讲解概念到分析做答可谓绞尽脑汁,生怕学生有一点的不明白。可我们是否明白?费尽心机一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是一连串的记忆,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即教是为了不教,那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主体地位,在对事物、知识的感知中启动思维,在质疑中获取知识,进而得到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欲如此,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用大脑思考问题的机会,而不应该仅是教师在摆知识,把知识强塞进学生脑子里去。
二、解放双手——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权利
学习需要感知,需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获取知识时,用双手通过操作和实验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事先让学生各准备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和一把剪刀,课堂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再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注意细节)最后观察得出它们的和是180度。这种让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不可忽视让学生操作、实验等一些通过双手获取感性经验的过程。
三、解放眼睛——教学生审视,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被教”的环境中,学生已养成了听从的习惯,老师的结论即真理,以至于学生上课一味地听,把书本放在一边,不会读书,忽视过程,只记结论。这样下去,学生就成了记忆的“容器”。对知识死记,而不灵活;一知半解,而不系统。为此,我们应走出误区,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之窗——眼睛。使他们养成自觉地阅读,從审视中领悟,对事物多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充分发挥阅读、观察、主动思考的主体作用,从而,通过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切实把握学习过程,产生正确的学习结果。
四、解放嘴巴——给学生说话的权力
我们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怎样才能创新?创新应从求异开始。多年的教学传统模式中,我们的教师从严谨着手,分析问题可谓细致入微。在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铺出了一条平路,学生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不能不入“歧途”。学生一旦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不是制止,就是讥讽,扼杀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先是不敢说话,习以为常,以致不去动脑,不知如何创新,素质教育又如何得以实施?不容置疑,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让他们敢说,而且启发他们多思、求异,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去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获得创新。
五、解放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有的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在教法上无招,就在时间上下工夫,一堂课下来,作业成堆,虽然学生课节未增,但也确实没有课余,饭前饭后做,晚上加点做。再看看那些作业内容,多半简单重复,毫无价值。这样下去,学生岂不成了完成作业的机器?2000年全教会第一次会议就号召“减负”。其中一条就有课业作业的减负问题。我认为,减轻学生课业作业的深刻含义就是还学生一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去主动学习。有了时间的保证,才有思考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在勤思善想中才能取得高效。
六、解放空间——给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环境
数学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从学习数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来说,都应把知识、生活和实践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把学生控制在学校,束缚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简单空洞的结论,学生的思维将是脱离实际的机械运作,就出不了什么适应时代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从教室里解放出来,理论课与活动课相结合,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医院、数学故事会等来填补单一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不足,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校园里解放出来,树立感知事物的数学观,实践数学知识,应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乃至创新的目的。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观,是我们当今素质教育的朴素操行,我们应该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一、解放头脑——给学生思考的权力
“应试教育”占据教坛市场,“填鸭式”教育观念笼罩着整个教师队伍,也使教师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等教育过程中历尽艰辛,挥洒汗水,想尽“方法”。从讲解概念到分析做答可谓绞尽脑汁,生怕学生有一点的不明白。可我们是否明白?费尽心机一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是一连串的记忆,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即教是为了不教,那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主体地位,在对事物、知识的感知中启动思维,在质疑中获取知识,进而得到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欲如此,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用大脑思考问题的机会,而不应该仅是教师在摆知识,把知识强塞进学生脑子里去。
二、解放双手——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权利
学习需要感知,需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获取知识时,用双手通过操作和实验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事先让学生各准备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和一把剪刀,课堂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再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注意细节)最后观察得出它们的和是180度。这种让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又能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不可忽视让学生操作、实验等一些通过双手获取感性经验的过程。
三、解放眼睛——教学生审视,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被教”的环境中,学生已养成了听从的习惯,老师的结论即真理,以至于学生上课一味地听,把书本放在一边,不会读书,忽视过程,只记结论。这样下去,学生就成了记忆的“容器”。对知识死记,而不灵活;一知半解,而不系统。为此,我们应走出误区,去解放学生的心灵之窗——眼睛。使他们养成自觉地阅读,從审视中领悟,对事物多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充分发挥阅读、观察、主动思考的主体作用,从而,通过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切实把握学习过程,产生正确的学习结果。
四、解放嘴巴——给学生说话的权力
我们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怎样才能创新?创新应从求异开始。多年的教学传统模式中,我们的教师从严谨着手,分析问题可谓细致入微。在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铺出了一条平路,学生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不能不入“歧途”。学生一旦有不同的想法,老师不是制止,就是讥讽,扼杀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先是不敢说话,习以为常,以致不去动脑,不知如何创新,素质教育又如何得以实施?不容置疑,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让他们敢说,而且启发他们多思、求异,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去主动积极地接受知识,获得创新。
五、解放时间——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有的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在教法上无招,就在时间上下工夫,一堂课下来,作业成堆,虽然学生课节未增,但也确实没有课余,饭前饭后做,晚上加点做。再看看那些作业内容,多半简单重复,毫无价值。这样下去,学生岂不成了完成作业的机器?2000年全教会第一次会议就号召“减负”。其中一条就有课业作业的减负问题。我认为,减轻学生课业作业的深刻含义就是还学生一思考的时间,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去主动学习。有了时间的保证,才有思考的机会。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在勤思善想中才能取得高效。
六、解放空间——给学生营造广阔的学习环境
数学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从学习数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来说,都应把知识、生活和实践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把学生控制在学校,束缚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简单空洞的结论,学生的思维将是脱离实际的机械运作,就出不了什么适应时代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该把学生从教室里解放出来,理论课与活动课相结合,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数学兴趣小组、数学医院、数学故事会等来填补单一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不足,增加学生的数学兴趣,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校园里解放出来,树立感知事物的数学观,实践数学知识,应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乃至创新的目的。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观,是我们当今素质教育的朴素操行,我们应该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方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