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遗憾的是,它并不为学生所喜欢。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的学习和创作都感到压力很大。
俗话说:“每位孩子天生都是一位诗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從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诗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而又强烈的情感,发展美育,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而只有通过写作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言技巧。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学中模、学中仿、仿中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学中模
教师想让小学生一下子就能写出诗歌,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学生阅读诗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在适当的情境中有启发地引导,学生才能说出几句诗。农村学生对田间劳动都有亲身经历,如果教师让学生说说劳动的艰辛,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这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词。学生太多会用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有些学生在写《割稻》《脱粒》的习作中还用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诗句。有的学生把诗句用在文章的中间,边叙述边抒情;有的用在文章结尾,意义深刻,言简意赅。
二、学中仿
学生能将学到的诗词恰当地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是学以致用的表现。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如中秋时节,看到皎洁的明月,吃着美味的月饼,吹着凉爽的秋风,学生感慨极多,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在对诗句做适当的修改。有的学生观察到了月亮在水中倒影的美丽景致,用一“赏”字,突出美,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成“举头望明月,低头赏倒影。”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感受,不正是通过诗句表达出来了吗?
三、仿中创
带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诗歌、用诗歌、创诗歌等开式,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中秋佳节,美景当前,美味在尝,学生的情绪自然轻松,思绪也从现实转到虚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如李商隐的《嫦娥》,再结合诗中的意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一首《月满嫦娥叹》便娓娓道来:“晚雾若烟罩青天,风清云淡花已残。秋风烛影夜未央,广寒春深锁闺心。独坐窗台理朱颜,嫦娥踏雪寻旧梦。月桂难了百年痴,归鸿落辉似曾识。孤忆缠绵故里情,百花残尽意不断。独踏寒雪心有伤,年年岁岁七月夕。抬头遥望鹊桥仙,韶华白首终是梦。却为谁痴守百年,后悔当初偷灵药。凝望碧海思夕红。”这首诗歌不管是内容还是情感,都实在令人惊叹:“这居然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的。”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师实践带头,学生感性创作,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将诗歌教学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写几首詩,给学生欣赏、朗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次,笔者在班上以学生的名字开头,将姓名写进诗文中,创作了一首藏头诗,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后,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都要求笔者给他们每人都写一首。就在这时,趁着学生激情高涨之时,笔者从旁引导,教授他们来写藏头诗歌。十几分钟后,班上就出了许多位小诗人。
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安全教育年活动,笔者利用班会课时间,结合中华经典《三字经》,引导学生模仿《三字经》的格式和语言,自编《小学生安全教育三字经》,教学效果甚佳。有的学生说:“过马路,注意看,红灯停,绿灯行。”有的学生说:“不攀爬,防事故,不打闹,勿伤人。”又有学生抢着说:“乘公车,排好队,不拥挤,秩序好。”就这样,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把《安全三字经》编写完成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感受了安全知识的教育,又培养了文字能力。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诗歌、用诗歌、创作诗歌,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教师只有耐心启发、引导,不断地给予鼓励,学生才能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当学诗、用诗、写诗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时,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充满诗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中心小学)
俗话说:“每位孩子天生都是一位诗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從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诗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而又强烈的情感,发展美育,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而只有通过写作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言技巧。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学中模、学中仿、仿中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学中模
教师想让小学生一下子就能写出诗歌,是不可能的,只有当学生阅读诗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在适当的情境中有启发地引导,学生才能说出几句诗。农村学生对田间劳动都有亲身经历,如果教师让学生说说劳动的艰辛,学生们都能畅所欲言。这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词。学生太多会用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有些学生在写《割稻》《脱粒》的习作中还用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诗句。有的学生把诗句用在文章的中间,边叙述边抒情;有的用在文章结尾,意义深刻,言简意赅。
二、学中仿
学生能将学到的诗词恰当地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是学以致用的表现。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如中秋时节,看到皎洁的明月,吃着美味的月饼,吹着凉爽的秋风,学生感慨极多,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在对诗句做适当的修改。有的学生观察到了月亮在水中倒影的美丽景致,用一“赏”字,突出美,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成“举头望明月,低头赏倒影。”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的感受,不正是通过诗句表达出来了吗?
三、仿中创
带学生外出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诗歌、用诗歌、创诗歌等开式,让学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中秋佳节,美景当前,美味在尝,学生的情绪自然轻松,思绪也从现实转到虚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有关中秋的神话传说。如李商隐的《嫦娥》,再结合诗中的意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一首《月满嫦娥叹》便娓娓道来:“晚雾若烟罩青天,风清云淡花已残。秋风烛影夜未央,广寒春深锁闺心。独坐窗台理朱颜,嫦娥踏雪寻旧梦。月桂难了百年痴,归鸿落辉似曾识。孤忆缠绵故里情,百花残尽意不断。独踏寒雪心有伤,年年岁岁七月夕。抬头遥望鹊桥仙,韶华白首终是梦。却为谁痴守百年,后悔当初偷灵药。凝望碧海思夕红。”这首诗歌不管是内容还是情感,都实在令人惊叹:“这居然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写的。”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师实践带头,学生感性创作,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将诗歌教学渗透到常规教学中,写几首詩,给学生欣赏、朗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次,笔者在班上以学生的名字开头,将姓名写进诗文中,创作了一首藏头诗,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后,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都要求笔者给他们每人都写一首。就在这时,趁着学生激情高涨之时,笔者从旁引导,教授他们来写藏头诗歌。十几分钟后,班上就出了许多位小诗人。
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安全教育年活动,笔者利用班会课时间,结合中华经典《三字经》,引导学生模仿《三字经》的格式和语言,自编《小学生安全教育三字经》,教学效果甚佳。有的学生说:“过马路,注意看,红灯停,绿灯行。”有的学生说:“不攀爬,防事故,不打闹,勿伤人。”又有学生抢着说:“乘公车,排好队,不拥挤,秩序好。”就这样,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把《安全三字经》编写完成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既感受了安全知识的教育,又培养了文字能力。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学诗歌、用诗歌、创作诗歌,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教师只有耐心启发、引导,不断地给予鼓励,学生才能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当学诗、用诗、写诗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时,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充满诗意。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镜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