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分制改革保障学生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索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势在必行的举措。
  【关键词】学分制 职业院校 学生专业发展
  一、实施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3年按规定要求修满180学分,达到者,准予毕业,否则,不予毕业。允许学习成绩优异者可提前毕业,最短学习年限为2年。允许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三、课程与学分
  (一)课程类型
  1.必修课,指根据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
  2.选修课,指与专业相关,可构成专业特色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欢选择若干课程。
  (二)学分计算
  1.必修课程学分设定。必修课程学分以课程计划中安排的学时数为主要依据,一般按照每16个学时为1学分计算,必修课程学分数即为总学时数除以16。学分计算取整数。必修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后进行评定,总成绩按照70%期末成绩加30%平时成绩得出。平时成绩应考虑出勤情况、作业、平时测试以及上课状态。总成绩由任课教师填报在学习成绩单中,一式3份,一份任課教师自己留存,一份报班主任,一份报到教务处。教务处须对成绩进行核对,确认成绩准确无误后,分数及格者,取得学分;成绩不及格者,可通过补考或重修等方式获得学分。
  2.选修课程学分设定。选修课程按照每门1学分计算。任课教师按照学科特点,自行制定考核方式。选修课成绩由任课教师按照其制定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后将成绩单上报到教务处,由教务处审核无误后,成绩合格者方可取得学分。
  3.专业技能考核学分设定。专业技能考核共有五项,分别是汉字录入、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以及朗读。每项技能按照2学分计算。每一项专业技能考核成绩由教务处负责核定,成绩合格可取得学分。
  4.实习与见习学分设定。实习见习成绩学分规定为每周1学分。实习见习成绩考核由学院带队教师会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情况和表现做出书面评定,最后成绩由就业处进行审核,审核成绩合格后可取得学分。
  5.量化考核学分设定。每名同学一个学期的量化考核学分规定为5学分。每个学期的量化考核成绩由学生处负责评定,量化考核按照优秀、良好、一般、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每个学期按照学生处给出评定成绩,取得学分。
  四、学分与绩点评定
  1.成绩与绩点对应关系。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在学分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绩点的方式来评定。根据国际通用的绩点计算法规定:90分~100分(优秀),绩点为4;80分~89分(良好),绩点为3;70分~79分(及格),绩点为2分;60分~69分(一般),绩点为1;60以下为待及格,绩点为0;补考合格成绩均按60分计算,绩点为0。
  2.所获学分与平均绩点计算。依据成绩与绩点对应表确定该课程的绩点,再将绩点乘以该课程的学分,即为该课程所得学分。各门课程所得的学分之和除以各门课程学分,即为平均绩点。平均绩点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为评选三好学生、奖学金提供重要依据。
  每学期和每学年由教务处计算一次总学分和平均绩点。一式三份,教务处一份,班主任一份,班级一份。
  加分规定:
  1.学生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获得的个人名次按照获得奖项等级予以奖励学分。
  2.学生会、团委会干部每学期加1分,班、团干部每学期加0.5分。
  五、补考、缓考与重修、免修
  1.必修课程不及格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者必须重修,重修时间为下一年级开课时间,重修次数不允许超过两次,补考、重修需缴纳一定费用。
  2.选修课程不及格这可以重修,也可改修其他课程。
  3.无故旷考者必须重修,考试作弊者,所考科目计零分,不予补考,需重修本课程。
  4.因个人原因没有参加期末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缓考,申请缓考手续必须经班主任、教务处批准,缓考时间另行通知。
  5.学生通过其他方式,已经达到课程要求,可申请免修。免修手续必须由任课教师、教务处批准后,取得相应学分。
  参考文献:
  [1]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80年前,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通过斯金纳箱的一系列实验提出了正强化的提法。即我们如今公用的正强化概念: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某一个反应的发生概率。随着尖端科技进入寻常百姓家,高校教师率先利用人工智能开展“猫捉老鼠”般的高校花式点名课堂而非教学的现象被各类媒体争先报道……案例背后,当事人都有着外在的驱动力赋予他们愉快的刺激(比如学分等),从而“强化”他们的趋利行为。这些愉快的刺激
【摘要】导数是中学乃至大学数学中微积分部分的基础知识,如复变函数、泛函等都是以導数作为基础。导数在的几种问题,尤其在求函数极值、证明不等式等方面,求解非常方便、简洁。同时衍生出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为解决最优化问题提供了几乎无可取代的作用,不仅拓宽了解题方法,而且加快了解题速度。通过导数在函数极值、不等式中的应用及拉格朗日乘数法,对导数几种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导数极值不等式拉格朗日乘子法一、引言二、
【摘要】在幼儿园中,童话剧表演通过让幼儿自主扮演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来生动再现文学童话作品,它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语言、动作和情感。本学年,在小班进行了将经典故事改编,并融入游戏,激发小班幼儿自主表演的尝试,旨在促进幼儿游戏自主性,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这块沃土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童话剧 自主 创造性表演 游戏  在幼儿园中,童话剧表演深受幼儿喜爱,它通过让幼儿扮演作品角色,
【摘要】如果课堂缺乏教师精彩的讲评和点拨,课堂必定是单薄的。老师的“讲”的艺术,就是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点睛之笔”,而非“无用蛇足”。  【关键词】讲的时机 内容 方式如果课堂缺乏教师精彩的讲评和点拨,课堂必定是单薄的,少讲多学,不是只学不讲,老师的讲不再多,而在于精。老师的“讲”的艺术就是要成为课堂活动的“点睛之笔”,而非“无用蛇足”。  一、“讲”的时机  (一)在导入时“讲”  课堂导入的形式
摘要:在对PBL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别设计PBL教学专家、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满意度评价量表,为科学测量和评价PBL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PBL教学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PBL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医学教育,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课程中产生,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由于PBL(Problem-based Learn
【摘要】由于工业化逻辑的介入和对高考压力的担忧,高中学校始终未能很好地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参与”的状况也令人担忧。不少人认为这个难题很难破解,然而,在对现有教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北京十一学校却进行了包括走班制等诸多举措在内的全面改革。这场改革向我们诠释了“学校是学生的”这个对于学校本质最为质朴的理解,也探索了一条“让学生回到学校中心”的学校改革之路。【关键词】学生参与学校改革因材施教作为校长
【摘要】《纲要》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十分明确地指出: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据此,提出了“注重实践性体验的社会学习活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服务幼儿,让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能够有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社会性学习 实践性体验  一、调查意图  幼儿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
【摘要】首先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教育专业生物教学中的举措,包括依据实况树立新的教学观、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等。最后,以生物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过程为例,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教育专业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学前教育 生物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  教师在对教育专业学生展开教学的时候,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加以引导,使学生可以充分适应社会生活的
【摘要】运用调查问卷及访谈方式,对无锡某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传统党史教育的缺陷,提出了“实践教育,特别是依托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党史教育,是提升党史教育实效性重要途径”的基本思想,并结合活动开展的具体实践,探索提出了主题团日活动介入党史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党史教育 共青团工作 大学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高职院校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
【摘要】以“以村民自治为由剥夺外嫁女权益案”和“落后村规阻碍土地确权案。”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客家地区部分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主要表现、原因,提出促进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融合对策,从而实现基层治理中民主与法治的辅成,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发挥村规民约为群众服务的应有效应,推动乡村治理。  【关键词】村规民约 乡村治理 外嫁女 土地确权 冲突  村规民约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